你知道吗?我们对狗狗情绪的判断,可能常常被一些“小插曲”带偏!最近,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有了新发现,他们做了两个实验,专门研究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对狗狗情绪的感知。

在第一个实验里,研究人员找了一只14岁的中型混种犬,在它家里拍摄了6种场景的视频,有让狗狗开心的场景,比如给它零食、表扬它、陪它玩;也有让狗狗不太开心的场景,像出现猫、拿出卷尺、被主人训斥。拍摄完后,研究人员把视频分成有背景和没背景两种。之后,他们邀请了383名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来看这些视频,让他们给狗狗的情绪打分,还要用形容词描述狗狗的情绪,并且说说自己判断的依据。

实验结果让人有点意外。没有背景的视频,参与者给狗狗情绪的“效价”(简单理解就是感觉狗狗心情好不好)打分更高,在积极场景的视频里,没有背景时狗狗的“唤醒度”(可以理解为激动程度)也被认为更高。而且,参与者一开始主要靠狗狗的尾巴和行为来判断情绪,有背景之后,就更依赖背景信息了。另外,年龄、是否养过狗、当时的心情也会影响判断,比如18 - 21岁的人打分更积极,养过狗的人对狗狗情绪的打分也有自己的特点。
接着,研究人员又做了第二个实验。这次他们把视频剪辑得更复杂,让狗狗和人类的互动场景不匹配,比如狗狗看到的是喜欢的东西,但旁边的人却在做不开心的事。这次有485名学生参与,同样要给视频里狗狗的情绪打分、描述。

结果显示,环境和场景对判断狗狗的情绪影响很大,尤其是效价方面。只要场景是积极的,哪怕狗狗实际处于消极情况,参与者也会觉得狗狗心情好。在唤醒度上,积极场景下狗狗的唤醒度被认为更低。而且,参与者主要还是靠狗狗的整体行为和尾巴来判断情绪,只有少数人会关注背景。
这两个实验说明,我们判断狗狗的情绪时,很容易受到狗狗本身之外的因素影响,比如周围环境、其他刺激。以前大家觉得可以根据固定的生理或行为标记来识别狗狗的情绪,但这个研究发现不是这样,我们的判断更多地和环境、文化、过去的经历有关。而且,大家在判断时还经常把人类的情感和想法加到狗狗身上。
不过这个研究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让狗狗产生负面情绪的刺激比较温和,参与者和狗狗的种类也不够丰富。未来的研究可以在这些方面改进,这样能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狗狗的情绪。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了解这些知识也很有用,以后再和狗狗相处,就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心情啦!
参考资料:DOI: 10.1080/08927936.2025.2469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