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泽连斯基最初拒绝了美国开采乌克兰矿产一事,但现在看来,局势的剧烈变化,已经迫使基辅不得不在理想和现实的夹缝中低头。
特朗普日前表示,美乌双方已经非常接近达成协议,推动乌克兰战争结束;负责乌美谈判的乌方官员也透露,华盛顿提出了一份改进方案,目前双方仍就几个关键要点展开磋商。
最早或于周六,泽连斯基将签署这份“卖国协议”。
看得出来,特朗普政府确实对这份矿产投资期待满满,也确实寄希望于推动乌克兰成为稀土供应地,来部分代替中国。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开采与加工稀土矿物的领导者,且是世界上目前唯一具有稀土全产业链的国家,占全球稀土产量的60%至70%,并掌握近90%的加工能力。
尽管诸如越南、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等国也拥有丰富的稀土矿藏,但这些国家的产能都非常低,甚至连美国的年产量(4.3万吨)都比不过。
自中美爆发贸易战、稀土成为对美制裁名单上的产品以来,美国一直在寻找第三国来替代中国,以保证自身高新技术产业的原材料供应,包括自己也上马了相当数量的稀土开采和产业链计划。
之所以瞄准乌克兰,是因为美国可以确保以最大利益、最高性价比来发展自己所需要的稀土产业。
因为稀土生产的特殊性,美国很难说服印度、澳大利亚等国,按照自身要求大力建设稀土产业链、削弱本国需求。
但乌克兰不一样,根据俄乌前线最新消息,乌军在库尔斯克的进攻已经全面停滞,花费了近一半军力的计划就此破产。
而俄军则在正面战场上蓄势待发,乌克兰夺回被占领土,已经不可能实现,当下唯一的出路,仍然是最大限度的依赖美国,避免以后真的被彻底“去军事化”。
这也就意味着,随着谈判桌上进度的推进,美国可以对乌克兰为所欲为。
英国《每日电讯报》将美乌关于稀土的协议称为“凡尔赛合约”,可见乌克兰在这份协议下的“丧权辱国”程度。
因此,或许签下协议,以一部分长期利益来换取短期生存权利,才是基辅最终的选择。
然而,就在美乌一步步达成协定的当前,不少国际声音却向特朗普的“稀土换和平”计划泼了一盆冷水,因为乌克兰的稀土,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开采。
首先,在储量上,乌克兰确实是个稀土大国,储有欧盟列出的30种关键矿产中的21种,占全球储存量约5%。
但是,这些矿产在不在基辅的控制当中,就不好说了。
据了解,许多含有这些稀土元素的地区位于乌克兰结晶地盾层的南部,主要是在亚速海沿岸地区,也就是赫尔松州、扎波罗热州和顿涅茨克的南部地区。
而众所周知,这部分领土现在已经被俄罗斯完全占领,而且不光是稀土,其他乌克兰重要的矿产资源,据《福布斯乌克兰版》报道,其中约70%位于顿涅茨克、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卢甘斯克地区。
而顿涅茨克的重要性,相当一部分就来自于其矿业,毕竟乌克兰最著名的球队都叫“顿涅茨克矿工”,可见乌东、乌东南地区对乌克兰的战略意义。
尽管西方评估公司表示在北方和西部的布格、基辅、文尼察和日托米尔等地区也能开发一些项目,但那显然达不到特朗普需要的开采规模。
乌克兰最高拉达议员阿尔乔姆·德米特鲁克在接受采访时,也嘲讽“泽连斯基愚弄了全世界,愚弄了特朗普及其团队”,并表示如果这些资源正如泽连斯基所承诺的那样便于开采,基辅当局早就开始行动了。
美国彭博社的评论员哈维尔·布拉斯也评价称“这份协议就像2010年五角大楼宣称的阿富汗价值1万亿美元的铜矿和锂矿一样,完全是一个幻想”。
如果事情真是这样,那泽连斯基恐怕又要头疼了,现在不是他卖不卖国的问题,而是他“无国可卖”。
如果这份协议也因此而流产,那么显然特朗普会失去对乌克兰的最后一点耐心,泽连斯基将真正陷入最凄惨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