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一八年四月十三。明朝与后金爆发了第一场交锋——抚顺战役。
这一天开始,后金彻底“不鸟”明朝,正式以“汗国”身份与明朝开启了长达60年的对峙。
在此期间,战争是明清对抗的手段,不是结果。土地是明清争夺的外围衍生品,不是核心。
真正争夺的核心是“辽人”。
辽人是生活在辽东的汉人。由于长期生活在辽东,因此具备了东北的社会和生活性格。同时拥有汉满两种社会属性,既了解汉人,又熟悉满人。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决定了他们可以游走在明清之间,成为双方共同拉拢的对象。
天下没有白给的爱。拉拢意味着有利用的价值。明朝人口巅峰时期突破一亿,生活在辽东(主要是辽宁一带)的汉人维持在300万。
明朝从辽东征募的“辽军”维持在六万左右。具体分布是锦州1万、宁远8千、松山6千、杏山4千、前屯1万2、机动兵2万。与满洲八旗6万总兵力旗鼓相当。山海关大战后,满清入关,加上蒙古八旗3万,辽人“汉八旗”3万,吴三桂明军3万,清军总兵力也才刚刚突破15万。
虽然普通子民千年来的底层逻辑是一样。江山姓什么无所谓,崇祯和皇太极谁当皇帝不影响一日三顿粗茶淡饭。
但心理情结上,辽人相对倾向于明朝,毕竟衣冠习俗同宗同源。前期,朝廷对辽人也采取了各种优抚策略。
辽人与中原朝廷矛盾激化,要从万历二十四年开始。
万历在位时,朝廷缺钱缺疯了,不得已重新启动臭名昭著的“矿税”。一时间,宦官和锦衣卫一听就不是什么好鸟的群体,如苍蝇一般从京师“嗡嗡”飞向各地,以开矿名义大肆吸血。
尚膳监监丞高淮派到了辽东。高淮为了完成任务,对辽东实施横征暴敛。逼迫辽人从事高强度开矿工作,辽人累死了,高淮也不给家属任何抚恤。
高淮不但压榨辽民,还把黑手伸进了辽营,辽军军饷必须从他手里过一道,发到手的军饷寥寥无几。
在高淮的霍霍下,辽人几乎破产殆尽,到了卖儿鬻女的地步。辽人忍无可忍,爆发了哗变,史称“高淮乱辽”。
蓟辽总督蹇达实在看不下去,上疏万历揭发高淮的恶行。万历没有忍心处理高淮,只是把他召回京师,不了了之。
由于高淮带了一个很坏的头,后来那些胡作非为的辽东大吏,一动歪心思,辽人首当其中。
(一)军兴以来,援卒之欺凌诟谇,残辽无宁宇。(二)军夫之破产卖儿,贻累车牛。(三)逐娼妓而并及张、刘、田三大族,拔二百年难动之室家。(四)收降夷而杂处民庐,令其淫污妻女,侵夺饮食,辽人为愈恨。有此四恨,而冀其为我守乎。
出现这种情况,朝廷不是没有明白人。山西道御史毕佐周、辽东巡抚李化龙积极上疏建议,但万历之后的历代帝王全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极其且诡异的态度,导致了辽东局势进一步糜烂恶化。
当努尔哈赤以“家恨”为由招抚辽人、誓师兴兵时,出现了“生于辽,不如走于胡”“少壮强勇之夫,亡入建州什四五”的滑稽一幕。
到这一步,辽东防线,已经不攻自溃。
用户11xxx15
大国亡于内,小国亡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