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
这段时间有粉们反馈一个现象:
涔汐老师,我发现我家孩子特别喜欢学着他爸的口吻说话,他爸爱爆粗口,孩子也一模一样。
孩子这么爱模仿我们,我们该说哪些话可以滋养到孩子呢?
以下9句话,我们要常说:
不论结果如何,妈妈都爱你
这句话是给到孩子安全感。
很多孩子考试考砸了不敢回家,或者是编个谎话来欺骗父母。
因为他们怕自己成绩不好,怕自己不优秀,怕比赛名次垫底,被父母抛弃。
我遇到一个案例,父母用威胁的方式教育孩子,比如:
如果你考试考不好,你将接受什么惩罚,如果你不怎么样,我就如何。
结果这种威胁的方式,让孩子内心觉得:父母是为了要那个结果,而不爱我。
而常说:
不论结果如何,妈妈都爱你。
孩子自然会有安全感,不缺爱,他反而会努力完成一个任务一个学业,不会感到压力。
宝贝,保持感恩和善良你的运气会越来越好
我遇到很多妈妈后悔的教育案例。
父母没有教会孩子感恩,孩子二三十岁了仍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体恤父母的艰辛。
辛苦养大的孩子,没有一丝感恩心,父母追悔莫及啊。
但是你在孩子小的时候,常对他说:
保持感恩和善良的人,运气会越来越好。
孩子从小就保持感恩和善良的美德,今后你就不用担心的他的品行了。
只要我们还有平安和健康,其他的慢慢来
这是教会孩子看淡得失,不要对外在的东西抓得太紧了,陷入执念容易抑郁,甚至走向极端。
比如有些人考试考砸了、创业失败了、失恋了、离婚了等等,有些人扛不住这些打击而轻生。
所以教会孩子看淡得失太重要了。
小时候,我奶奶经常说: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所以,每一次当我失去了一个东西的时候,我就会想我还有平安和健康,失去的早晚会回来了,也就释怀了。
不要惧怕挫折,因为挫折磨炼我们心性,增加我们的智慧
这句话是教会孩子勇敢、坚强、乐观。
在我们修心训练营中,我发现很多妈妈们只要遇到一点儿困难,就退缩逃避,我鼓励很久,他们才敢前进战胜困难。
其实这是从小养成的逃避性格,遇到困难就恐惧逃避。
而想让这些妈妈们破掉对困难的恐惧心,真的很难。
孩子越小的时候,父母越要早点训练孩子的勇气。
常说这句话,孩子就会用乐观的心态看待困难,不会再恐惧、逃避。
索取前我们先去付出,得到后我们去感恩
这句话教会孩子自立自强,不要等靠要,学会感恩。
很多父母痛苦,孩子都长大成人了,什么都依赖父母,等父母把饭做好了,衣服洗好了,再买好房子和车子,结果父母还落不到一句好话。
这就是你没有在孩子小的时候培养他,学会为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去付出。
比如让孩子学会做饭、洗衣服,整理内务,做家务,他想索取什么, 他自己去付出。
得到一个东西,去感恩付出的人,这是教会他不要不劳而获。
我们努力学习,是为了有能力帮助更多苦难的人
这句话激发孩子内在驱动力,扩大格局。
很多父母是怎么激励几岁的孩子的?
你不努力学习,以后就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你就去工地搬砖头喝西北风。
其实这句话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毫无概念感。
一个小学生他哪里知道考大学的意义,他哪里知道做啥工作?他只惦记着我今天有没有奥特曼玩,有没有炸鸡吃。
所以你对孩子说长大后面对的问题,孩子太无概念了。
但是你带着他去捡垃圾,体验底层人的辛苦,让他买东西带着他把物资捐到孤儿院,让他体验人间疾苦,体验帮助弱者的快乐。
再告诉他:
我们努力学习,是为了有更多的能力去帮助苦难的人。
这个时候,他们才知道学习的意义,活着的价值,才能激发他的驱动力。
在低处看得起自己,这是自爱;在高处看得起别人,这是谦卑
这句话教会孩子宠辱不惊的心境。
很多孩子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就自卑、妒忌,自己有些优势,就瞧不起别人。
这就是心不平等,这种人啊很容易陷入自卑又傲慢的心态,让自己痛苦。
但是你告诉孩子低处看得起自己,高处看得起别人,其实就是教会他学会平等心,用平等心看自己看众生。
不要因为别人的优秀就否定了自己,也不要因为自己的卓越就瞧不起别人。
训练宠辱不惊之心。
爱会流向给予爱的人,恨会流向“心苦”的人
这句话是教会孩子学会爱人,利他才能拥抱幸福,抱怨、怨恨反而让自己痛苦。
现在抑郁的孩子们实在太多,原因在于父母没有培养孩子的“爱商”。
也就是爱别人,爱万物之心,反而父母以身作则做反面教材总是抱怨,让孩子学会了恨,越怨恨越抑郁。
而这句话就是告诉孩子,如果你想拥有更多的爱那就先去给予爱,如果你想拥抱痛苦,那就去怨恨别人。
能够包容别人的人,才能拥有更多的贵人
这句话教会孩子学会包容、豁达,培养孩子的胸怀。
曾经有些妈妈找到我咨询,嫌弃自己的孩子太小心眼了,别人稍微说点儿他的不好,他就恶狠狠的恨,一直记着那句话,动不动就哭鼻子。
那你常对孩子说这句话,孩子就慢慢学会了包容别人的缺点。
学会包容别人缺点的人,才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会不缺贵人。
如果你不实在不知道如何做好家庭教育,那你就牢记这9句话,慢慢培养孩子的心性,扩大孩子的格局,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觉得有价值,请汐粉们多多分享出去利益更多人啦。
作者简介:张涔汐,青年作家,代表作《你的努力,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头发虽长见识不短,深度剖析复杂的人性,犀利的解密职场的认知大坑,欢迎关注@我是涔汐,一个让你增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