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时候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以后心理问题越多

谷与妈妈 2024-09-18 10:47:40

有一个现象是,很多在家长、老师、外人眼中的“乖孩子”,往往内心受到过压抑,长大后极易出现心理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是一则咨询案例。

有个小姑娘叫豆豆,已经高一了,豆豆是个特别乖的女孩子,说话轻声细语,性格也好,待人接物什么的都很有礼貌。但是,豆豆妈妈却觉得最近女儿的状态有点奇怪。想要搞清楚女儿究竟是发生了什么的妈妈,趁豆豆上学的某天,到女儿房间里翻翻找找,发现了女儿的日记。女儿的日记充斥着痛苦、难过、不想活的字眼,可把豆豆妈妈吓坏了。找到豆豆后,豆豆就开始哭,等豆豆缓过来,沟通才知道,原来豆豆在学校被小团体孤立了。

因为豆豆温柔好说话,别人找她帮忙她总是不会拒绝,班上有几个女同学看豆豆好说话,故意让豆豆帮忙,还老是出言讽刺豆豆,豆豆不太会还嘴,也不好意思跟家长老师说,就一直忍受欺负。其实,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校园暴力中被欺凌的对象,并不是令人讨厌的孩子,更多的反而是那些乖巧听话,不太有脾气的孩子。欺负人的孩子,也正是因为这些乖孩子好欺负、好拿捏,往往对他们进行语言或者肢体上的暴力,以此为乐,行径恶劣。

“戒断母爱”实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华生曾经提出过一个育儿方法,在日常中,尽量减少对孩子的亲吻和拥抱,更不要有肢体上的安抚。就算孩子哭闹,也不能心软,最多只能握一下孩子的手或是亲一下额头,只有当孩子不哭了,才可以过去抱抱他,这就是有名的“戒断母爱”实验。这其实也为后来的恒河猴实验埋下了伏笔。

这种方法教育出来的孩子,多数会出现讨好、顺从、听话的性格,

因为想要获得爱,就必须按照父母的要求和期待做事,满足需求变成了一种利益交换,“孩子是乖孩子才能得到爱”。这种扭曲的本能被刻在了孩子的心里,伴随着孩子成长。就算长大后,也会下意识讨好他人,换取关注和其他感情的储备。豆豆也是在爸妈的教育下,习惯了压抑自己的需求和表达,万事都以他人的感受为先,

长期的性格也让她没办法拒绝他人,性格中的温柔和顺从,成为了豆豆被霸凌的导火索。越乖越懂事的孩子,可能都是因为自己的正常需求无法得到回应,所以压抑住自己,强制性让自己的外在表现出乖巧懂事的样子,以求获得父母的关注和夸奖。但长期的压抑,最后只会造成孩子心理创伤,极端的也可能造成孩子抑郁、轻生等后果。

“生命之泉”实验

二战前期,偏激的希特勒认为,优秀的人生出来的孩子才会优秀,于是启动了超级人种计划,后来被称之为——“生命之泉”实验。当时在他眼中,最优秀的人种是雅利安人。于是,纳粹开始大量绑架、掠夺雅利安姑娘,强迫他们为德国军官生孩子,以制造更多血统纯正的雅利安德军战士。

这些被强迫后生育的婴儿,会在秘密场所出生,随后被纳粹人员接手照顾。他们从小就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也没有得到过父母的陪伴和关爱。长大成人的他们,因为长时间不正常的集体生活,导致性格变得格外孤僻,等到纳粹战败后,遣散了他们,却也因为融不进社会,成为了“另类者”。后来,心理学家针对“生命之泉”实验展开研究,认为导致这些孩子成为另类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父母陪伴。这种成长模式,像不像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也是从小与父母分离,在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的身边长大,成长环境肯定优于实验中的孩子,但相较于父母常常陪伴在身边的孩子,留守儿童更懂事、内敛、孤僻。

留守儿童因为从小生活在年龄较大的长辈身边,小小年纪就懂得了生活的不易,懂事独立的也比较早。他们习惯安于现状,不会提出不合适宜的要求和想法,将最真实的自己藏在内心深处,压抑自己的期待和欲望,把自己打磨成了别人嘴里“既懂事又听话”的模样。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和爱的滋养,这些孩子不得不封闭自己真实的欲望,就像在自己的内心竖起了一堵高墙,别人进不去,他也出不来,所有不满的情绪、怨恨和不安,都藏在高墙后,日日伤害着幼小的内心。他们不懂为什么自己没有父母的陪伴,得不到父母的爱意倾注,父母还总是向他们表达为什么没能成为乖巧懂事努力的孩子。稚嫩的世界里还理解不了这些情绪的来源和化解方式,长期的堆积,只会让孩子们变得内耗、敏感、孤僻,最后还可能导致抑郁轻生。因为这些孩子的“乖”并不是他们原本想表达的,他们只是按照父母的要求和期望,将自己关入了一个“乖孩子”的躯壳里。

他们害怕一旦走出了这个躯壳,父母的爱更加不会流向自己,害怕看到父母失望的眼光,害怕他人的负面评价,他的伪装来源于他的不安。因为没有得到过毫无保留的爱和关注,下意识会认为所有的好都是需要利益交换得来的礼物。所以,他们长大后也学会了藏起自己的情绪,带上“乖孩子”的面具,别人的需求和期待他们都照单全收,却从不疗愈自己已经千疮百孔的内心。不要小看心上的伤口,虽然没有实体,但痛苦一点也不少,如果每天都带着大量的痛苦行走在世间,哪能不爆发出来呢?区别只是时间的早晚罢了。

为什么说,小时候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后的心理越多,这只是因为小时候还没办法释放内心的负面情绪,又因为他人口中“乖孩子”的面具成了自己向外索求爱的唯一途径,导致小时候根本看不出孩子内心的伤口,等到长大后,积累的痛苦再也压抑不住,自然而然就爆发出来,成了各种各样的被看见的心理问题。倾听孩子的内心,“乖孩子”不是唯一解,鲜活多样的生命才是人生最美的风景。

0 阅读:3

谷与妈妈

简介: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家庭教育方式,助力宝爸宝妈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