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6首诗词,门的世界,人的净土

荔枝姑娘诗词赋 2024-08-20 09:20:56

每一扇紧闭的门,都似乎在述说着一个个与世隔绝的故事,它们将外界的喧嚣与内部的宁静巧妙地分割开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意象。

这些紧闭的门,或许是诗人们身处纷扰世界,寻找读书为乐的宁静之所,也可能是他们以山水为伴,享受自然之美的隐逸之情。他们在门内,静静地品味着书香,咀嚼着知识的果实,寻求着内心的平静。而在门外,则是他们在人世间所遭受的种种困扰与无奈,这些都被他们以闭门的方式隔绝开来。

《集灵篇》有一句“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欧阳修《阮郎归·落花浮水树临池》“隔帘风雨闭门时。此情风月知。”

在古代诗词的海洋中,隐居与读书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抵抗如同一股清流,悄然流淌,它们以唯美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幅超脱现实、追寻内心净土的画卷。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唐·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在深山老林中寻找隐者故友,却未能如张諲般幸运地得到接见,反而吃了个闭门羹。然而,这并未让这位“五言长城”感到失望沮丧,反而在沿途的风景里,他收获到了意想不到的禅心与诗意。

他行走在小道上,见到了青苔覆盖的古老石径和飘荡着白云的寂寞沙洲。这些景致带给他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让他体验到闲适与宁静。他透过道院的闲门,见到了院内的青松和溪水,这些景物更让他感受到了清新的气息。

当他经历了一场雨洗之后,他看到了雨后的空明和青松更显苍翠,溪水更显澄净的美景。这些景色让他随雨观赏松色,缘山探究水源,进而忘记了一路追寻而来的初心,得到了久违的宁静与喜悦。

那些想对道士询问的人生困惑和烦恼忧虑,也在这个过程中通通消散。他得到的不仅仅是心灵的满足,更是一种超越言辞的体验。他在这种境界中领悟到了一种境界,这种境界让他时常拥有:闭门湖水畔,自与白鸥亲。

这样的闭门不遇,关闭了寻仙问道的大门,却打开了自我观照的心门。刘长卿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这正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态度。

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

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

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

——唐·王维《答张五弟》

王维,这位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一生中曾经历三次隐居,其中两次是在终南山,一次是在嵩山。

在王维的早年,他曾在终南山隐居,那时他还未确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只是希望通过隐居的方式,远离尘世的纷扰,专心读书,同时也寻求一条入仕的道路。

在他母亲去世后,他为了不与权臣李林甫同流合污,选择了再次隐居终南山。这次,他选择了半官半隐的生活方式,既在官场中处理政务,又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和对隐居生活的热爱。

在他的好友张諲来访时,王维感到非常高兴。张諲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画家兼书法家,他曾在嵩山隐居十多年。王维对张諲的才华非常钦佩,认为他与自己有着相似的志向和兴趣。

“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在王维的诗歌中,他描述了自己隐居生活的清幽和安闲,他常常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和创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完全与世隔绝,相反,他邀请志同道合的朋友前来做客,享受垂钓和饮酒的乐趣。

王维的闭门谢客,并非出于傲慢或孤芳自赏,而是他对尘世喧嚣的隔绝和对不慕名利的回归。他希望与那些同样有隐逸情怀的朋友们交流和分享,这包括他的好友张諲、裴迪等。

绿树深深处,长明焰焰灯。

春时游寺客,花落闭门僧。

万法心中寂,孤泉石上澄。

劳生莫相问,喧默不相应。

——唐•齐己《书古寺僧房》

作为晚唐时期的诗僧,齐己尽管置身于佛门之中,却对诗词有着极度的热爱。他深知修禅是心灵的归宿,是追求智慧与光明的途径。因此,即使身处春意盎然、游人如织的美景之中,他仍可闭门修行,不受红尘纷扰。

在青灯古佛的环绕下,每当明月西斜的时刻,齐己便能沉浸在禅修的深海中。无论是朝朝暮暮,还是寒来暑往,他都能闭门静坐,追求心灵的空明与澄净。

对于那些想要寻找禅意的众生来说,他们只需倾听清泉在石头上流淌的声音,观察明灯在黑夜中照亮的景象,仰望绿树在山间向阳的姿态。这些自然之景,无不蕴含着深刻的禅意,它们既存在于心中,又超越了物质的形式。

这样的闭门,从表面上看似是关闭了一扇有形的门,但从更深层次来看,它实际上开启了一扇通往禅宗智慧的门。齐己放下七情六欲,心中的诗意便能自然流淌;摒弃喧嚣热闹,玄妙的道理便能从容进入。

“外事休关念,灰心独闭门”,齐己的这种闭门修行,是对尘世的彻底隔绝。他以禅意的境界,诗意地行走在修行的路上。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唐·朱庆馀《宫词/《宫中词》》

朱庆馀的诗笔下的院门紧闭,常常被用来描绘古代失宠嫔妃和幽居深宫的宫女的境遇,是一种典型的宫怨之诗。

这首诗的构思非常巧妙,没有采用刘方平所写的“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那种孤独落泪的情境,也没有白居易所写的“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那种长夜难眠的描述。

相反,它以美人们在鹦鹉面前含情不吐、欲说还休的沉默无言的形式,曲折地表达了内心的情思。诗中“宫中事”和“不敢言”的巧妙运用,传达出了背后幽闭、恐惧与落寞的氛围。

人活一世,竟然连一只鹦鹉都不如,活得恣意,甚至还要惧怕一只鹦鹉将本就被禁锢的青春与生命,再上一道枷锁,一道因言获罪的死亡枷锁。

这样的宫门紧闭,让人感到窒息,它禁锢了青春与生命,禁锢了自由与独立,最终只能寂寞如花红。

黄鹄飞鸣未免饥,此身自笑欲何之。

闭门种菜英雄老,弹铗思鱼富贵迟。

生拟入山随李广,死当穿冢近要离。

一樽强醉南楼月,感慨长吟恐过悲。

——宋·陆游《月下醉题》

陆游笔下描绘的闭门种菜,实际上是对刘备英雄种菜典故的反讽。

刘备曾闭门种菜,韬光养晦,意在消除曹操的疑虑,以图日后的东山再起。然而,陆游却因为官场上的主和派排挤,屡遭贬谪,最终无奈地辞去官职,闲居在家,亲自种植蔬菜。

这样的生活方式并非陆游内心所愿,他更希望能像李广那样领兵打仗,恢复中原。然而,现实却是英雄失路,如同冯谖客孟尝君家一样不受重视,又如李广屡立战功却遭罢官归隐一般无奈。

陆游在诗中表达了对于英雄失路的悲愤和无奈,他曾写道,“死当穿冢近要离”,表达了誓死要打通要离坟墓的决心。然而,“强醉”二字更是凸显了英雄失路的悲凉和无奈,读来令人不禁为这位有志之士暗自垂泪。

这种闭门种菜的生活,并非是出于志在山水的闲情逸致,而是英雄失路的慷慨悲歌。这扇门虽然阻隔了外界的纷扰,却无法阻隔他对家国的忧思。这种忧思只能是饱尝悲苦后的无奈消解。正如陆游曾说的,“寂寂云山千万重,闭门不忍叹涂穷。”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明·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唐伯虎笔下的深门紧闭,如同一位痴情女子为情所困的心房,她被困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逃离。

这位女子饱受相思之苦,她的情感被封闭在深闺之中,像是一朵朵被雨打湿的梨花,虽然娇艳欲滴,却无人欣赏。

春光虽然美好,却被深门紧闭所轻易辜负,她的爱情和青春也被错付了,她的欢乐和忧愁同样被冷落了。

她只能独自承受这种煎熬,独自悲伤,独自思念。她不能怨恨别人,只能怪自己太痴情。

她的悲伤如同逆流成河的悲伤,她的思念如同无穷无尽的思念,时间在不断流逝,空间在不断压缩,她仿佛被困在自己的画地为牢里。

这种煎熬和折磨,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环境所造成的,也是痴情女子为情所困的结果,难以逃离。

就像刘方平在诗中所写的那样,“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这个被困的女子,她的心房紧闭,她的情感被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些紧闭的门,像是一面面独特的镜子,映射出我们内心的世界,让我们不断去探索、思考和感悟。或许,每一扇门的背后,都有一个不同的故事,一份独特的情感,一份难以言表的人生经历。

这些门,也许是友情的象征,那扇门后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彼此分享着喜怒哀乐,一起走过风雨,一起面对困难。那扇门后,也许是一段段美好的回忆,是一次次难忘的相聚,是一句句温馨的祝福。

这些门,也许是爱情的见证,那扇门后是深情厚意的恋人,彼此守护着爱情的温度,一起经历着人生的起起落落。那扇门后,也许是一段段甜蜜的时光,是一次次深情的对望,是一句句动人的情话。

这些紧闭的门,也像是我们内心的避风港,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处安静的角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在这些门的背后,我们也许可以找到那份真正的自我,找到那份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执着。

此生,我愿在每一个时刻,去感受这些门的存在,去感悟这些门的意义。我愿通过这些门,去发现更多的人生美好,去品味更多的人生百味。尽管我时常闭门不出,但并非因为年老无力,而是因为我更愿意守住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这些紧闭的门,是我们成长的见证,是我们人生的缩影。在这些门的背后,有着我们的欢笑和泪水,有着我们的梦想和追求。它们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们不断前行、不断成长。

4 阅读:122

荔枝姑娘诗词赋

简介:浮生偷得半日闲,诗酒趁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