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包拯的官职到底有多大?放在今天来看,又相当于什么级别

文史闯江湖 2024-12-03 14:35:30

在很多影视剧中,包拯是一位铁面无私的青天大老爷,他能斩权贵之臣,敢杀皇亲国戚,甚至可以先斩后奏。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又是否这般刚正不阿?

更关键的是,他到底是什么官职,权力这么大?

忠孝之人

包拯出生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既不穷也不富,更没有什么幼年双亲病故之类的挫折经历。

他就这样平平安安地长大,父母也相亲相爱,他和父母关系也十分良好。

虽然父亲曾经担任过官职,但由于严于律己,在做官的数十年里坚守清廉,家中也没多少积蓄,而他的母亲也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

两人唯一的优点就是,对待事情认认真真,从不模棱两可,并以身作则,这让包拯受益终身。

长大之后,按照包父的要求,他认真读书,最后在28岁时顺利考中了进士,被安排南下,做一个小小知县。

这时候的包拯依旧普普通通,完全比不上那些二十出头,就能高中夺魁的状元天才。

而且第一份工作又不是京师之地,又没有苏轼那样的家庭背景,而且赴任的地方又是南垂之地的一个小县衙。

如果包拯继续待在这里,这一生估计也就这样,就算运气好,能爬到知府的位置就算谢天谢地了。

做了两年知县后,包拯收到从老家寄来的信件,原来是父母年迈多病,希望他能调回来,方便照顾。

而包拯也十分孝顺,立马给朝廷写信,想回到北方。

在古代,孝顺是仅次于忠君的大事,朝廷一般都会答应的。

但是中原一带的县衙并没有空缺,附近只有一个监税的小职位,品级肯定比不上知县,权力也小。

如果他不嫌弃官职小,执意尽孝,也可以回来。

但包拯并非贪图名利之辈,立马辞掉七品知县的正职,回到北方担任了这个八品小官职。

接下来的很多年里,他一边在老家附近就职,一边照顾父母,直到父母去世。

在宋朝,如果父母去世,无论官职高低,都要回家守孝一年以尽孝心,即便皇帝不愿让其离开也不行。

就这样,父母去世后,包拯辞官一年,在墓地旁寸步不离。

直到坟墓旁的草木都长得与人一般高了,他都不愿意离开。

这件事传到了皇帝的耳中,也对他赞赏有加,于是重新命他为知县,去安徽一带赴任。

经过几年的历练,他逐渐升到了知府的职位。

知府的四品官职,这基本上是普通人能达到的极限,相当于现在的市长职位。

因为宋朝的经济十分发达,很长一段时期里,对商贾之家的限制没那么严格,甚至有些官员也会参与其中。

同样,官员在民间吃拿卡要的情况也数不胜数。

而身为宋朝官员,包拯又能否洁身自好,不堕污流呢?

平步青云

包拯作为一州知府,自然有很多商人给他送礼,但包拯从不接受,并且告诉他们安心做好自己的生意就行。

当时,包拯的清廉之举受到朝廷的关注,仅过了三年,就被朝廷任命为监察御史。

在宋朝,这个职位并不高,甚至还不如知县的品级高。

但这个职位权力很大,因为是监察百官的品行,所以官员们都比较害怕他们。

放到现在,有点像检察院的工作,比较操劳,也比较考验个人能力。

若是讲究请客吃饭,包拯可能略逊一筹,但比工作能力和敬业程度,他是谁都不服。

在包拯赴任之前,这个职位并不受欢迎。

如果隐瞒下方官员的过失,皇帝不高兴;若是如实上报,下面的官员们会记仇。

但包拯不怕这些,他一切秉公办理,丝毫没有出过差错。

仅仅过了两年时间,他就再次得到提拔,担任宋朝的外交官,与北方强国交涉战事。

经过这番历练,包拯彻底成长了,回朝后立马升任转运使。

宋朝的转运使可不是一般的职位,虽然名称中只有“转运”二字,但承担的却是封疆大吏的工作。

因为唐朝时期,在各地设立的节度使。

节度使权力太大,手握兵权粮草,导致了安史之乱,所以宋朝就将粮草、赋税归于转运使管辖。

放到现在,转运使就相当于一省的财政部长和纪委书记,该省的官职任命和升迁,全看他一句话。

仅仅用了五年时间,包拯就从知府这个边缘官职,直接升到了朝廷要职,速度之快,令人瞠目。

又过了三年,包拯靠着刚正不阿的做事风格,获得了皇帝的赏识,直接被调往三司任职。

这里的三司和往朝不同,因为宋朝经济发达,商品的工艺水平高超,深受周围几个国家喜欢。

商品出口份额非常大,所以设立三司,主管贸易,是国家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这也就是为什么宋朝宁愿向北方年年进贡,也不愿意开战的原因。

只要没有战事,宋朝是非常能赚钱的。

因此,担任三司一职的必须是清廉之人,而包拯是最好的人选。

自此之后,北宋的商品交易迎来了一个小高峰,贸易顺畅,赋税减少,百姓安居乐业。

但此时包拯只是一个三司职位,又是怎么做到斩杀皇亲国戚的呢?

名震朝野

因为包拯的能力突出,当时身为皇帝的宋仁宗非常信任他,不断为其封官进爵。

而包拯靠着直言进谏,官职一直飙升,并且在各个要职上表现突出,最后竟加升为龙图阁学士,以及刑部郎中。

刑部大家都知道,是制定天下刑罚之所,也叫作大理寺,是百官最为惧怕的地方。

包拯入主刑部后,靠着嫉恶如仇的性格,狠辣的手段,让许多官员不敢为非作歹。

但真正让他能够先斩后奏的是“龙图阁直学士”这个称号。

“龙图阁”有点类似于清朝的御书房,里面有着历代皇帝收藏的名画古籍,奇珍异宝。

更重要的是,这里还是皇帝下朝后,与亲臣议政的地方。

凡是能来这里的官员,大都是皇帝最信任,最宠爱的朝廷大臣,而包拯就是龙图阁直学士。

可想而知,包拯在皇帝面前是多么受宠。

但他受宠的原因和那些谄媚的宦官不同,他是靠着敢于直言而受宠,有着“魏征之于李世民”的意味。

虽然这个位置已经够高了,但宋仁宗依旧不甘心,他为了肃清汴京风气,直接命令他担任开封府尹。

从此之后,他在京城是又有名,又有权。

因此,包拯才能在办案时先斩后奏,丝毫不用顾及犯案之人的身份背景。

在他担任这些职位的同时,后续的三司就任者皆是平庸之辈,于是宋仁宗再次请他兼任三司的职位。

从此,包拯所担任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长,兼任司法部长、公安部长、外交部长、商务部长以及中央智囊团……

这些官职加于一身,纵观古今历史,估计也没几个人能做到。

虽然手握大权,但包拯依旧严于律己,最后名留青史,受万代瞻仰。

1 阅读:54
文史闯江湖

文史闯江湖

袁子淳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