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方志敏一起突围脱险后任独立师政委,曾错抓叶飞,后壮烈牺牲

啊狮说历史 2024-11-23 08:18:36

他与方志敏一起突围脱险后任独立师政委,曾错抓叶飞,后壮烈牺牲

1934年秋天,红七军团政治部秘书许信焜正跟随着这支英勇的部队,在闽中、闽东、闽北、浙西、浙皖边和皖赣边等地区开展艰苦卓绝的斗争。谁能想到,这位年仅20岁的年轻政工干部,在短短三年内会经历如此跌宕起伏的革命生涯:他曾与方志敏一起突围脱险,后担任独立师政委;他曾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做出了错误判断,导致"南阳事件"的发生;最终,他在浙西南游击区壮烈牺牲,年仅23岁。是什么样的历史洪流,让这个出身于江西横峰农村的青年走上了这样的革命道路?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他又经历了怎样惊心动魄的革命生涯?

一、少年从军 追随方志敏

1927年深秋,江西横峰岑阳镇下窑口村的街道上,十三岁的许信焜正站在私塾门口。突然,一队荷枪实弹的农民武装从街边经过,他们高举着"打倒土豪劣绅"的旗帜,喊着响亮的口号向前进发。这支由方志敏领导的弋横农民暴动队伍,在许信焜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当时的横峰县,土地兼并严重,地主阶级盘剥农民的手段层出不穷。许信焜的家庭也深受其害,常年佃种地主的土地,却只能勉强糊口。目睹了农民暴动的场景后,许信焜很快加入了当地的儿童团。作为儿童团长,他组织小伙伴们站岗放哨、传递信件,为革命力量提供重要支援。

1928年春,红十军在横峰地区开展扩军运动。许信焜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被编入红十军八十二团。由于表现突出,他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任命为团部政治处技术书记。这支部队在赣东北和闽北根据地频繁作战,多次打击国民党军的"围剿"。

从1928年到1933年间,许信焜追随红十军转战于赣东北、闽北等地区。期间,部队多次执行艰巨任务:1929年春,他们在闽北浦城一带打击了当地反动武装;1930年夏,在赣东北与国民党军展开激烈遭遇战,歼敌一个营;1931年初,配合主力部队粉碎了敌人对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

1933年底,红十军奉命调往中央苏区。在接下来的反"围剿"斗争中,许信焜所在的部队与中央红军密切配合,在赣南、闽西等地区牵制了敌人三个师的兵力,为中央苏区的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段时期的战斗经历,使许信焜迅速成长。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书记,到能够独立处理团部政治工作的干部,他在战火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在1934年2月的上犹、南康战役中,许信焜负责团部通讯联络工作,及时传递了重要军事情报,为部队获得战役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这次战役的成功,让许信焜获得了上级的嘉奖。

到1934年秋,许信焜已经成为红七军团政治部的骨干力量。在接下来更为艰巨的战斗中,这位年轻的政工干部将面临更大的考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主力决定实施战略转移,而许信焜所在的部队则肩负起了为主力红军开辟突围通道的重任。

二、突围脱险 任政委职

1934年10月下旬,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和红七军团在赣东北、闽浙皖边区继续坚持斗争。许信焜作为红七军团政治部秘书,亲身经历了这段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

11月初,国民党调集重兵,对赣东北根据地发起新一轮"围剿"。敌军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妄图一举歼灭方志敏领导的红军部队。面对优势之敌,红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在闽浙皖边区辗转腾挪。许信焜所在的红七军团政治部,随部队转战于玉山、德兴、婺源等地区。

1935年1月,方志敏率领红军主力向皖南转移。在转移途中,敌军重兵围追堵截,红军多次陷入险境。1月15日,部队在婺源县的一次遭遇战中,许信焜与方志敏等领导同志一起,带领警卫连突出重围。在穿越敌人封锁线时,他们遭遇敌军两个连的袭击。战斗中,许信焜组织警卫连战士利用地形优势,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成功掩护方志敏等领导同志安全撤离。

突围后,红军主力继续向皖南挺进。2月上旬,部队到达歙县白际镇,许信焜被任命为独立师政委。这个独立师是由地方游击队整编而成,战斗力有待提高。许信焜到任后,立即着手加强部队的政治工作和军事训练。

在许信焜担任独立师政委期间,部队多次执行重要任务。2月下旬,独立师配合主力在休宁县打击了国民党军一个团,缴获步枪200余支。3月初,又在祁门县成功伏击敌人运输队,缴获大批军用物资。这些战斗的胜利,极大地提升了部队的战斗力和士气。

1935年4月,方志敏决定率部北上抗日。许信焜奉命率领独立师担任后卫,掩护主力部队转移。4月中旬,在向北转移途中,独立师在江西德兴与敌军一个旅展开激战。战斗中,许信焜指挥部队利用有利地形,打退了敌人多次冲锋,为主力部队争取了宝贵的转移时间。

然而,敌军的"围剿"不断加强。4月下旬,独立师在转移过程中再次遭遇敌军围攻。在弹药极度匮乏的情况下,许信焜带领部队与敌军展开肉搏战,最终突出重围。这次战斗中,独立师伤亡惨重,但成功完成了掩护主力转移的任务。

5月初,方志敏在皖南被捕后,红军主力被打散。许信焜带领残部辗转到达浙江淳安一带,开始了更为艰苦的游击战争。在这段时期,他们采取化整为零的战术,与当地游击队配合,打击敌人的统治。尽管形势极其困难,但许信焜始终坚持斗争,并在当地建立了几个革命据点。

三、南阳事件 错抓叶飞

1935年夏末,浙西地区的革命斗争形势日趋复杂。在方志敏被捕、红军主力被打散的情况下,许信焜率领的游击队与其他散落的革命力量失去了联系。这一时期,国民党在浙西地区加强了特务活动,派遣大量便衣特务打入革命队伍,使形势更加严峻。

9月初,许信焜部队接到一份情报,称在南阳地区发现可疑人员活动。当时的南阳是浙西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国民党特务经常在此活动。根据情报显示,一支自称是新四军的小分队在当地活动,但其身份无法得到证实。

9月15日,许信焜派出一支侦查小组前往南阳地区。侦查小组发现,这支小分队的行动颇为隐秘,且与当地群众接触较少。在当时特务活动频繁的背景下,这些异常行为引起了许信焜的警惕。9月17日,许信焜决定采取行动,派出一支武装小队对该分队进行盘查。

不料,这支被盘查的小分队正是由叶飞带领的新四军联络小组。叶飞奉命来到浙西地区,目的是寻找和联络当地的革命力量。由于通信条件受限,加上敌我形势复杂,双方都没有得到对方的准确信息。在盘查过程中,由于叶飞小组担心遇到敌特而不愿透露真实身份,而许信焜部队则怀疑他们是假冒的革命队伍,双方产生了严重误会。

这次盘查最终演变成了武装冲突。许信焜部队将叶飞等人扣押,并在其住处搜查到一些文件和地图。这些物品虽然都是新四军的机密文件,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反而加重了许信焜的怀疑。叶飞等人被关押了三天,期间双方多次交涉,但都未能消除误会。

直到9月20日,通过当地地下党组织的紧急联络和核实,许信焜才确认了叶飞等人的真实身份。这个严重的错误认识立即得到纠正,叶飞等人随即被释放。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南阳事件"的由来。

这次事件的发生,反映了当时革命队伍之间联络困难的现实处境。在敌我难辨、特务活动猖獗的情况下,革命队伍之间因缺乏有效联络而产生误会的情况并非罕见。事件发生后,许信焜立即向上级作了详细报告,并主动承担责任。

"南阳事件"后,许信焜更加注意加强情报工作,建立了更为严密的核查制度。他要求部队在执行任务时,必须通过多方核实才能采取行动。同时,他还加强了与周边革命力量的联络工作,建立了一套相对可靠的联络机制。

这一时期,许信焜部队继续在浙西地区开展游击战争。他们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既打击敌人的统治,又积极发动群众,扩大革命力量。尽管"南阳事件"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但许信焜和他的部队并未因此停止革命斗争,而是继续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战斗。

四、浙西南游击 组织抗日

南阳事件后,许信焜率领部队转移到浙西南山区,开展更为广泛的游击战争。1935年深秪,国民党在浙西南地区加强了"清剿"力度,派出精锐部队对革命力量进行围剿。面对这种严峻形势,许信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首先,他将部队分散成若干小股,分别在遂昌、松阳、龙泉等地活动。这些小股部队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避免与敌人进行大规模正面冲突。1935年11月,在遂昌县北部山区,许信焜指挥部队成功伏击了一支国民党县保安队,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这些装备为后续游击战争提供了重要支持。

其次,许信焜着手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威胁日益加剧,许信焜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1936年初,他派出多个小组深入各地,与当地进步人士和爱国团体建立联系。在松阳县,许信焜成功争取到了一支地方武装的合作,共同打击日本特务和汉奸分子。

1936年春,许信焜在龙泉、遂昌交界的山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这片区域山高林密,易守难攻,是开展游击战争的理想场所。他在这里设立了秘密联络点,建立了地下交通线,为革命力量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月份,在这个根据地举办了第一期农民军事训练班,培养了一批基层武装骨干。

同时,许信焜十分重视发动群众工作。他要求部队将抗日宣传与支援群众生产相结合。1936年4月,在遂昌县南部山区,游击队帮助当地农民修建了一条灌溉渠,解决了三个村庄的用水问题。这种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支持,许多青年农民陆续加入游击队。

1936年夏季,浙西南地区的抗日形势有了新的发展。许信焜及时调整战略,将游击战争与抗日救亡运动结合起来。他派人打入县城,秘密联络学生和知识分子,组织抗日读书会。在龙泉中学,成立了地下抗日组织,为游击队提供情报支持。

到1936年秋天,许信焜领导的游击队已经发展到200多人,建立了相对稳固的革命据点。9月,在松阳县西部山区,游击队成功地打击了一个日本特务组织,缴获了大量情报文件。这次行动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也进一步扩大了革命力量的影响。

1936年底,许信焜开始着手整编游击队伍,建立了更为严密的组织体系。他将游击队分为三个中队,分别负责不同地区的工作。每个中队下设若干小组,实行分散游击、集中打击的战术。这种组织形式提高了部队的机动性和战斗力,也便于开展地方工作。

在这一时期,许信焜特别注重建立地下情报网络。他在各个重要集镇都安排了秘密联络员,形成了一个覆盖面较广的情报系统。这个网络不仅为游击队提供重要情报,也成为发动群众、开展革命工作的重要渠道。

五、牺牲经过 英勇就义

1937年初春,许信焜继续在浙西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当时,国民党调集重兵对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发起新一轮"清剿"。2月上旬,敌军三个团分别从遂昌、松阳、龙泉三个方向向游击区推进,企图一举消灭革命力量。

面对敌人的围剿,许信焜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他命令各游击小组立即转移,暂时避其锋芒。2月15日,许信焜亲自率领一支小分队在松阳县北部活动,以吸引敌人注意力,掩护主力部队安全转移。

2月18日,在遂昌县南部山区,许信焜带领的小分队与敌军一个连发生遭遇战。战斗中,游击队利用地形优势,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但在撤退时,由于地方向导的失误,小分队误入敌军埋伏圈。在突围过程中,许信焜身负重伤,被敌人俘虏。

被俘后,许信焜被押送到遂昌县城。敌人对他实施了严刑拷打,企图逼问革命组织的情况。在狱中,许信焜遭受了各种酷刑,但始终没有透露任何组织机密。2月20日,敌人将许信焜转押到丽水监狱,继续审讯。

在丽水监狱期间,敌人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妄图策反许信焜。国民党当局派出专人对他进行"劝降",许诺高官厚禄。面对这些诱惑,许信焜始终保持坚定立场,拒绝投降。

3月初,敌人对许信焜进行了一次重要审讯。审讯中,敌人提出只要许信焜配合招降其他游击队员,就可以既往不咎。许信焜严词拒绝了这个建议,并公开表示永远不会背叛革命事业。

3月15日,在得知许信焜态度坚决后,国民党当局下令处决。这天清晨,许信焜被押往丽水城郊的刑场。行刑前,敌人最后一次要求他投降,许信焜仍然保持沉默。

就义时,许信焜走向刑场,步伐稳健。面对敌人的枪口,他始终保持着革命者的尊严。上午10时,在丽水城南的河滩上,许信焜英勇就义,时年32岁。

许信焜牺牲后,他的遗体被敌人扔在河滩上。当晚,一些进步群众冒着危险,将他的遗体收敛安葬。为了防止敌人破坏,安葬地点一直保密。直到抗战胜利后,当地群众才在河滩边立了一块简单的石碑,以示纪念。

许信焜牺牲的消息传到游击区后,游击队员们将这个地方定为革命教育基地。每次经过这里,都要向许信焜的牺牲地点行礼致敬。当地群众也经常在清明时节,偷偷地来到这里祭奠这位革命烈士。

许信焜牺牲时,浙西南的革命形势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他的牺牲虽然给革命事业带来损失,但他的革命精神却永远留在了这片热土上。在他牺牲的地方,革命火种并未熄灭,而是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继续燃烧。

0 阅读:4

啊狮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