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很多年轻人搞不清楚,这是为何?

生活导读 2021-01-15 09:46:23

对于喜欢抗日题材的小伙伴来说,对于淞沪抗战不陌生。不过淞沪会战发生在什么时候,估计年轻人很少说得清楚。其实,淞沪会战是一段值得铭记的历史,为了让广大年轻人搞懂淞沪会战,小编和大家分享以下内容。

淞沪会战中的国军机枪阵地

大家熟悉的淞沪抗战其实属于第二次上海事变,即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的8月13日,也称八一三战役,是抗日战争进入全面爆发的阶段。还有一次是发生在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抵抗,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

因为有两次淞沪会战,不过大多资料上没有明确区分,所以很多年轻人搞不清楚。淞沪会战,应该具体到第一次和第二次。第一次淞沪会战,当时我国并没有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蒋介石而是提出“扰外必须安内”的主张,使得第一次淞沪抗战中,我军非常被动,最近电影《八佰》正在热映,管虎导演拍的片子确实是十分值得一看。但是这场以淞沪会战为背景的战争,远远比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更加惨烈!

1932年1月18日,几个日本和尚和中国工人发生了冲突,结果导致了一个日本和尚的死亡,日本就以和尚是被中国工人打死的为由,开始向当时的国民政府问罪了。

事实上直接策划这个事件的人是川岛芳子和他的上司板垣征四郎,他们雇了一个凶手,把和尚给杀死,然后,嫁祸给了中国工人。

这样他们就以保护日本侨民的理由,要进入到上海了。

如是就有了淞沪抗战。当时蒋介石已经下野,汪精卫上位。国民党此事出现内斗,战斗力不强也是一个原因,当汪精卫听说陈铭枢手下的将领,也就是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他们要与日军血战到底,保卫上海的时候。汪精卫就想把十九路军给调开,不让他们和日军发生冲突。这样日本就不会把他怎么着了。

调开十九路军汪精卫给的理由是华北战局吃紧,要去华北支援。谢晋元在四行仓库坚守4天后,突然收到了来自南京的撤退电报。战争结束:中日双方在上海英国领事馆签订《上海停战协议》,淞沪会战宣布结束。

老兵回忆:上面命令撤退,旅长没脸撤退,最后举枪自杀。

第一次淞沪会战的结果是屈辱,这或许是很少人不知道第一次淞沪会战的原因。

第二次淞沪会战被大家熟知,原因是发生在西安事变之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第二次淞沪会战的背景是:卢沟桥事变不久,日本不断从朝鲜、本土向华北增兵,企图在华北制造第二个满洲国。为此,中国军队计划消灭驻扎在上海的日本军队,可是因为泄密,日军驻扎在上海的部队逃脱,并调兵攻击中国海军,使得海军全军覆灭。在第二次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伤亡近30万,日军伤亡4万多,11月3日上海沦陷,但是蒋介石还是要去坚守,直到11月8日对国际支援无望的情况下选择撤退。

第二次淞沪会战虽然中国军队最终失败,但是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为长期抗战做了铺垫。在1937年,还有平型关大捷,不过发生在第二次淞沪会战之前,八路军115师以伤亡600人的代价,击毙敌军1000余人。平型关大捷也是第二次淞沪会战能坚持三个月的原因,相比的1932年的第一次淞沪会战,第二次淞沪会战持续时间较长,也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军威。

淞沪会战中,中央军精锐损失惨重,但是各地方部队同样可歌可泣!广西狼兵六个师几乎损失殆尽,东北军中将师长吴克仁中弹牺牲,湘军在杂牌部队中数量最多,川军装备极差却仍不失血勇!或许,只有当国难之时,国人才能迸发出真正的力量吧!但是,我们不该忘记,那些曾经为国捐躯的无数无名之辈!

现在你知道淞沪会战了吗?有两次,也称上海事变。

0 阅读:48
生活导读

生活导读

生活最沉重的负担是无聊,丰富人生,让经验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