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开国中将陈仁麒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交代家人,自己的追悼会一定要有董存瑞的亲属参加。当时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恰好在外地出差,为了等她回来,陈仁麒的追悼会整整推迟了5天。
为什么陈仁麒坚持要董存瑞的亲属参加追悼会呢?
1948年,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正式成立,陈仁麒被任命为纵队政委。这支部队虽然有井冈山红四方面军的老底子,但频繁的战斗生活已经让部队成分变化很大。为了将这支部队建设成为有机统一的战斗集体,陈仁麒一上任就进行了50天的整训。
整训刚刚结束,纵队就投入到第二次攻打隆化的战斗中。
第一次攻打隆化的时候,由于缺乏攻坚作战的经验,再加上对敌人的情况了解不透彻,以致于失利。陈仁麒及时对指战员进行了思想教育,让大家逐渐认识到,部队虽然付出了一些代价,但也学到了一些攻坚作战的经验。
第二次攻打隆化的战斗打响后,虽然开局不是很顺利,但部队很快调整了战斗部署。在发起第二次攻击后,三十二师负责向驻守隆化中学的敌人进攻,当时学校北侧的旱河上有一道桥,敌人借桥伪装修筑了一座暗堡,部队在进攻时遭到暗堡的获火力阻挡。
为了解决掉这一暗堡,九十六团六连六班班长亲自拿起炸药包,冲到了暗堡下,在无处安放炸药包的情况下,这位班长毅然用自己的身体代替了支架,拉响了炸药包,他就是董存瑞。
战斗结束之后,军区司令员程子华了解到董存瑞的事迹,立刻安排秘书前往董存瑞的部队,搜集董存瑞的资料发文章颂扬英雄。
作为董存瑞的领导,陈仁麒听说程子华的秘书要来,早早带着各级干部迎候,将自己知道的全部情况,一股脑儿地都告诉了程子华的秘书。很快,宣扬董存瑞事迹的文章发表,董存瑞成为全军学习的楷模。
自从董存瑞牺牲之后,陈仁麒和董存瑞的父亲就保持着书信来往,不时还寄钱、寄物以表心意。新中国成立后,陈仁麒在解放军中身居高位,还被授予了中将军衔,但他始终不忘董存瑞的家人。
1958年,陈仁麒趁着自己在北京深造的机会,特意前往董存瑞的家乡。见到董存瑞的父亲后,陈仁麒激动地说:“老哥,我这次是来探亲的!”见到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陈仁麒慈爱地问道:“还记得你的英雄哥哥吗?”
通过董存瑞家人的讲述,陈仁麒对于董存瑞的事情有了更多的了解。离开董存瑞家的时候,陈仁麒听说董存梅喜欢读书,坚决表示支持。之后一直到董存梅大学毕业,陈仁麒在经济和学业上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三年困难时期,董存瑞家经常揭不开锅,因此患上了浮肿病,陈仁麒听说之后,立刻寄去钱和粮票,还将董家人接到北京住院治疗。
陈仁麒离休之后,将自己的余生都投入到宣传董存瑞的事迹上。只要有人找陈仁麒约稿,陈仁麒即使生病住院,也要在病床上完成。
在陈仁麒病逝前一年,恰逢董存瑞牺牲45周年。隆化邀请陈仁麒参加纪念活动,当时陈仁麒已经瘫痪在轮椅上,但他不顾家人劝阻坚持要参加:“就是爬,我也要爬到隆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