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起,开国大将粟裕接替聂荣臻元帅,担任总参谋长一职。四年后,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粟裕受到错误批判,被撤销了总参谋长一职。
这个职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选择一个合适的人选至关重要,经过种种考量,决定由开国大将黄克诚接替总参谋长一职。
黄克诚在开国大将中排名第三,在军中深得人心,此外他之前还担任过副总参谋长的工作,有一定的经验,是最合适的人选。
黄克诚这个人非常耿直,很多事只要他认为是对的,就算对方比自己地位更高,他也能直言不讳的指出。
也正因为他这个性格,导致他在军队中多次被降职,可就算如此,黄克诚也依然不改直来直往的性格。
虽然这样的性格会得罪一些人,但黄克诚也因此和彭老总成为了知己,两个人都耿直,从不弄什么弯弯绕绕的东西,可谓是灵一生挚友。
1959年庐山会议上,黄克诚因为自己的耿直刚烈,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挫折。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加入了全民大跃进的狂热时代,甚至喊出了“赶英超美”的过激口号。
在那时,这样的经济目标明显违背了客观规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仅没有得到提升,甚至出现了停滞、后退的现象。
面对这种情况,庐山会议中彭老总察觉了问题所在,对大跃进的发展模式提出批评。
彭老总的言辞恳切,不但没有得到组织的重视,反而被扣上了“右倾分子”的帽子。
在彭老总遭到批判后,和他交好的将领被一一谈话,当时有的人选择了违背内心,说了对彭老总不利的话。
可黄克诚不是那样的人,他明明知道会面对什么,还是选择了真实的面对内心,表示彭老总的发言是正确的,没有任何问题。
黄克诚在关键时刻坚守了底线,其中的煎熬苦楚,或许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后来在回忆录中,黄克诚说:“我平生受到最严重的斗争就是庐山会议,那时每晚吃六颗安眠药都难以入睡。”
由此可见,黄克诚十分纠结,但这样更显得他的难能可贵。
庐山会议之后,无数的帽子向黄克诚的头上飞来,他被剥夺了所有职务,成为我军任期最短的参谋长之一。
赋闲在家后,黄克诚曾度过一段较为安稳的时光,虽然没有工作,但相对自由。1965年后,随着对彭老总的进一步批判,黄克诚也被牵连入狱。
在很长一段时间,黄克诚都消失在中国的政坛上,他从未丧失信心,相信总有一天自己和彭老总都能够平反。
事实正是如此,1977年黄克诚被平反,重新回到中央任职,让人惋惜的是,彭老总没有等到这一天便去世了。
1986年,黄克诚重病缠身,却固执的不愿意接受治疗,告诉家人:“我已经不中用了,就不应该浪费国家的资源,应该把钱留给更需要的百姓!”
多么可亲可敬的人啊,这样的刚正不阿、为国为民的品质,值得后世的每一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