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中石、梅姜:巧用五大陷阱助力击败美国“宣称式霸权”

秦功彦 2025-02-06 01:40:00

美国是一个热衷于“宣称”的国家,这一特点在其领导人的言行之中被演绎的淋漓尽致。拜登在任期内的最后一次外交政策演讲中宣称,“中国经济永远不会超过美国”;特朗普则“地图开疆”,围绕格陵兰岛、巴拿马运河主权说三道四、指手画脚。未来一段时间内,特朗普及其之后的美国总统还会不断制造声明,今天惊人宣告、明天强硬表态,如同没完没了的 “夸张修辞大赛”。然而,有人站在沙滩宣称拥有大海,他又能把多少海水搬运回家呢?伴随中国国力强势跃升、世界格局持续演化,美国“宣称式霸权”与“实质性控制力”的割裂将愈发凸显,这是美国的一个新动向,可以成为美国的一个新痛点,我宜提早布局加以应用。

第一,针对“经济霸权”构建“收益率陷阱”。逼迫美国投难收益的钱,使其“经济宣称”与实际产出加速割裂。

现在有很多人感到奇怪,苏联当年为何要上美国的当,投入巨资去搞星球大战,如此明显的骗局难道看不出来?这是因为我们位居事后、置身事外,难以感同身受。高级实践与顶级斗争,从来都是难以抗衡的阳谋攻略。历史正在重演,已在美国几乎形成共识要推动的再工业化,就是一个新时代的星球大战计划,只不过此次站在苏联当年位置的是美国。中国的工业化,绝不仅是依靠人工成本低实现的,背后最有力的支撑是可以高效调集及分配各类有限资源的体制机制。反观美国的再工业化,绝不仅是依靠宣传和共识可以实现的,除了政策、机制、原料、市场、基础设施,还需远超星球大战计划的巨量资金,以及最基本却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时间”,这又进一步促使这项工作需要与难以受控的金融资本争夺资源。

对中国来说机会已经到来,我们应继续坚定不移、雷打不动地推进自身工业升级,且在此方面既不高调自满炫耀、也不刻意隐藏实力。与此同时,不必表现出对美国再工业化的抵触和担忧,并可适时表现出对美国再工业化的“关心”和“帮助”,正反两面刺激美国持续投入无效资源。

第二,针对“科技霸权”构建“盲点区陷阱”。压迫美国搞最尖端的点,使其“科技宣称”与产业基盘加速割裂。

深度求索(deepseek)人工智能横空出世,让中美在最尖端领域的科技竞争再度成为世界焦点。特朗普宣布5000亿美元的“星际之门”专项,更吸引了美国及世界资本的投注目光。然而,世界是否只剩人工智能一项技术有待突破?核聚变技术的突破,将为能源领域带来变革;新材料的研发成功,能催生出全新产业格局;航天工业的拓展,有助于国家在宇宙空间中开辟新的战略版图;淀粉的大规模人工合成,甚至可以改写人类的粮食历史。还有诸多至关重要的技术与关键领域,它们虽然暂未被聚光灯照亮,但同样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拼图,共同构成了大国科技博弈中的 “盲点区域”。美国目前“坐一望二”的紧张状态,加之其体制机制的特性,决定其难以在全领域如中国般有效分配资源。

中国宜充分发挥一贯到底的政治体系与长期主义的产业政策优势,抓好最尖端技术突破的同时,默不作声地推进“盲点区域”工作;宜继续踏实提升自身工业化水平,万不可将产业分成三六九等、厚此薄彼、自废武功,而宜坚持构建从袜子、铅笔到飞机、芯片的深厚体系;还宜充分发挥大市场、大体系的优势,率先将先进技术应用到具体场景、传统产业中,形成先进带动、持续升级的良性循环。

第三,针对“政治霸权”构建“话语权陷阱”。引导美国说做不到的事,使其“政治宣称”与实质落实加速割裂。

美国相较中国并不具备显著的实力优势,但却自恃所谓霸主地位,企图通过构建突出的话语权优势来维持其一家独大的局面,这势必导致其在激烈竞争中顾此失彼、动作变形,这种脱节可为中国带来战略主动。比如在国际组织的改革问题上,美国一方面强调要提升新兴经济体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却在关键决策机制上设置重重障碍,使其 “政治宣称” 与实际行动严重脱节。在对华遏制战略上,美国更是尽显疲态:为了回应中国提出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仓促举办 “民主峰会”,但这场所谓的 “民主盛会”,不过是一场拉帮结派、排除异己的闹剧,参会国家各怀心思,缺乏实质性的合作成果;面对中国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推出 “印太经济框架(IPEF)”,但该框架缺乏明确具体的经济合作项目,更多是出于地缘政治目的,在实际推动区域发展方面进展缓慢。

中国想干什么,美国就要针对性的提出替代方案,这看起来是件让人不愉快的事,但实际上,“中国指哪、美国打哪”是我们在斗争中调动对手的重要能力,应该用好。把握战略主动、用好重要能力,关键宜紧密围绕自身实际,扎实推进我们已经提出的国际倡议,并根据世界热点议题动态,继续发出“中国声音”、展示“北京价值”,诱导美国进行回应。当今世界,凡涉及重大的事情,没有一件可以绕过中国做成。美国只要给出自己的方案,能否落实的钥匙就在中国手中;而若一味攻击“中国方案”却不给出“美国方案”,则会直接伤其全球霸权,可谓进退两难。

第四,针对“军事霸权”构建“领导力陷阱”。乐见美国打没结果的仗,使其“军事宣称”与行动目标加速割裂。

当地时间 1 月 26 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直言,美国在过去 40 年中没有赢得一场战争。随后,2 月 1 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称已下令对极端组织 “伊斯兰国” 的恐怖分子进行空袭。这看似巧合的时间节点,实则是二人试图通过一场注定能 “赢” 的低烈度军事行动,塑造特朗普 “四十年来第一人” 的形象,背后尽显美国军事霸权的尴尬处境。美国军事霸权的困境根源在于其过度扩张的战略野心与有限国力之间的矛盾。

在面对像伊朗、朝鲜、俄罗斯这些能对美国全球霸权构成实质性挑战的国家时,美国或是忌惮其背后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和军事力量,不敢轻易发动大规模战争;或是在之前的军事对抗中尝过苦头,明白自己打不赢,所以只能望而却步。而对于那些如 “伊斯兰国” 这类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宣示武力作用,但却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大国关系格局的目标,美国却不得不频繁出手,以维持其军事霸权的表面威严。展望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军队作为 “公器” 被其 “私用” 的情况大概率会持续。他极有可能继续打着维护美国全球利益的幌子,将军事力量作为维护其国内政治版图地位的工具。

在此背景下,中国应坚定不移地持续加速推进军事建设。在东海、台湾海峡、南海这些我们具备军力优势的区域,进一步强化对美军事威慑。过去,当美舰在南海生事时,我们主要采取尽快驱离的策略。但随着我国军事力量不断增强,未来美舰若再入南海生事,我们的应对手段将更加丰富和强硬。除了不能让其“想来就来”,利用先进的雷达监测系统和海上巡逻力量,使其无法随意闯入我国领海;还可在不能让其“想走就走”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在其想“走”时拖它几日,既让美国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坚定决心,也将美国的军事挑衅转化为中国展示实力、强化全球领导力的绝佳契机,向世界展示中国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决心和能力,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第五,针对“文化霸权”构建“认知域陷阱”。用好“美国叙事”素材库,使其“文化宣称”与意识形态加速割裂。

从近几年的中美博弈经验看,特朗普大概不会将中美竞争的焦点聚焦于意识形态。这不代表我们就要在此方面松口气、放个假。鲁比奥近日在一片混乱中出任美国国际开发署代理署长,事实上是接管了这个以对外援助为名、行干涉他国内政之实的机构。他势必强化“美国优先”与保守主义,将援助与美利益挂钩,加剧意识形态对抗,借“民主”之名重塑美形象,加大对特定国家渗透。同时或推动美宗教文化传播,巩固美意识形态影响力 。且特朗普之后,还会有下一位民主党总统、另一位共和党总统。历史已经证明,在此方面比特朗普更难缠的对手能耐我何!就算美国现在想喘口气,中国倒也不必配合它,我们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把意识形态这场仗打下去,用以配合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其他方面工作。

美国所构建的虚假叙事、所织造的黑历史数不胜数。特朗普任期内,我可重点用好“美国叙事”的素材库。中国大众群体在国力较弱时已经历了美西方意识形态攻击的狂风暴雨,有了抗体,但美国现今会上网、能说话的一代人,看似“见多识广”,实际则被世界第一强国的光环笼罩,内心深处如温室里的花朵。中国宜不动声色在意识形态领域发力,由战略防守和相持,转入战略反攻。相关专业群体宜深刻认识到,现在不是马放南山的时候,恰是建功立业的黄金时代。

斗争是残酷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来都不是一句虚话,足够一个人学习并践行一辈子。大国博弈的本质是控制力在各领域的投射能力,“宣称”从来不等于“能力”,控制力的衡量标准不是“宣称范围”,而是“要素转化效率”。当霸权沉迷于“宣布拥有”时,中国正用“精耕细作”重新定义全球治理的底层逻辑。上述五大陷阱,美国大概一个也躲不过去,它本就“五大三粗”的霸权之国,自己非要跳进陷阱中去,谁又能挡得住?我们有“我将无我”的领导核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势已成。各群体时不我待、建功立业,携手奋进抓执行、抓落实。

注:本文作者为“秦安战略”智库核心成员白中石、梅姜,为本平台原创作品,欢迎朋友们留言交流,一起网聚智慧、网聚人气、网聚力量。

3 阅读:154
秦功彦

秦功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