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社会
说到乌托邦,都知道那是个理想的社会,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源于西方,是19世纪西欧的流行思想,代表人物是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今天的科学社会主义也借鉴了空想社会主义中合理的成分。但一般人不知道的是,早在明代,何心隐就提出了近似空想社会主义、乌托邦的主张。
一、何心隐简介
何心隐,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本名梁汝元,江西吉安人,家中颇有余财,幼时便在官学读书。史书说他“潜心经史, 辄以远大自期”,这是说他读书读得很认真,还立下大志。所以时人评价他“凡耳而目之, 皆知其为伟器也”,只要听过何心隐名字的人,都知道他将来必成大器。
29岁时,何心隐参加了江西乡试,中乡试第一,为解元。当时的士子文人看到何心隐的考试作文无不拍案叫绝,称其为“奇才”。何心隐奇就奇在,科举只是应承父母之命,自己的兴趣不在科举做官。当他听到王艮的泰州学问后,直呼大神,“竟芥视子矜, 乃慨然曰:道在兹矣”。于是马上抛弃继续科举的念头,跟从王艮的弟子颜均学习八年,所以何心隐就是泰州三代弟子。
二、何心隐乌托邦的第一次尝试
泰州学派的主要思想就是反对束缚人性,他们传教的对象主要是下层百姓,主张经世致用,“圣人经世只是家常事”、“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泰州二代弟子颜均的思想则体现在他建立的萃和会上。萃和会主要面向农民,宣传启蒙思想,促进农民觉醒。
而泰州三代弟子何心隐37岁时回到家乡建立了聚和堂。这个聚和堂是萃和会的升级版,它不仅是讲学的私塾,更是何心隐建立乌托邦的一次尝试。聚和堂不是简单的学校,而是一个集体农庄!进入聚和堂的所有弟子,不分本土、外姓,不问出身,不分远近,一律平等。在聚和堂大家同吃同住同劳作,身份平等,没有等级,劳动成果归集体所有。
聚和堂有点人民公社的意思
东林魁首邹元标曾说:聚和堂是何心隐家族共同捐钱建造的,在聚和堂内有学堂、有幼师、有老师、有保姆、有医生和生产生活物资的小作坊。在聚和堂有田同耕,按亩收租,创造的价值统一上交聚和堂的公库,一部分用来交国税,剩余部分属于聚和堂全体成员。一旦有婚丧嫁娶、鳏寡孤独的人,就由公库出资。聚合堂是一个高度封闭的社会,里面自给自足,一定程度上能满足按需分配的要求,已经有了共产主义的影子,是最原始的共产主义。所以邹元标赞曰“彬彬然礼教信义之风, 数年之间, 几一方三代矣”,可见聚和堂卓有成效。
但聚和堂的弱点就在于它诞生在皇权专制社会,任何新东西都要经历皇权的考验。果然,到了嘉靖中期,嘉靖帝要修仙,需要修新道观,为此朝廷加征临时税赋“黄木银两”。何心隐率领聚和堂反对加派,结果他被江西官僚以聚集刁民闹事的罪名判处流放贵州,聚和堂则被强制解散。就这样中国第一个付诸实践的空想社会主义组织聚和堂失败了。
明朝官僚
三、又历京师
何心隐被判处发配贵州后,经好友、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幕僚程学颜搭救,最后何心隐的判决被取消。后经程学颜推荐,何心隐也进入胡宗宪幕府担任幕僚。但胡宗宪和何心隐交谈之后,评价他“斯人无所用”,说他是个废物,于国于民都没有实际用处。随后胡宗宪对何心隐态度冷淡,何心隐郁郁不得志。就是在这个时间,原名梁汝元的何心隐改名了,他自己说“何其姓而心隐其号”,所以改叫何心隐。
浙江巡抚幕府
此后,何心隐离开胡宗宪,北上京师游学。在1559年,何心隐认识了还是国子监司业的张居正。根据当时还是个学子,万历时官至南京兵部侍郎的耿定力回忆,何张二人一见面眼中就放出电波。据说,1559年的某天,在京师召开了一个学术沙龙,里面都是京师的士子、文人、清流,何心隐突然半道加入,何心隐坐南边,张居正坐北边,耿定力坐西边,然后就是何心隐和张居正的一对一对线。张居正怼何心隐说:“时时欲飞, 第飞不起耳。”你说自己时时都想着一飞冲天,但就是飞不起来。何心隐先平稳心中火气,然后对张居正说:你在太学待着,应当知道大学之道讲了什么。待沙龙结束,何心隐手抚着胸口、跺着脚,对身边的友人说“此人必当国, 杀我者必此人也”,准确预言了张居正的后续和自己的结局。
青年张居正
这个时间是严嵩弄权,“是时政由严氏。忠臣坐死者相望, 卒莫能动”。何心隐出于义愤,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成功调动嘉靖信任的道士蓝道行反严。然后由何心隐谋划,蓝道行、御史邹应龙实施,三人制定了一个倒严计划。这个计划就是说蓝道行突然得到天启,上天降下法旨“乩神降语”,说严嵩为奸臣;邹应龙趁机弹劾严嵩弄权。但严嵩旋即反击,结果邹应龙被贬,蓝道行则惨死狱中,何心隐见事败露马上亡命天涯,“严氏仇心隐, 心隐逸去, 从此踪迹不常, 所游半天下”。
蓝道行和嘉靖
四、悲惨离世
此后何心隐半隐藏身份,加入了重庆知府程学博的幕府。何心隐帮助程学博镇压了重庆白莲教之乱。平定教乱后,何心隐又开始游离四方。到了万历七年(1579),张居正权势达到鼎盛之际,通缉犯何心隐在福建南安被抓获,随后被押解至武昌。何心隐见到了当时的湖广巡抚王之垣坐而不跪,并猖狂地说: “公安敢杀我, 亦安能杀我。杀我者,张居正也。”随后,何心隐在狱中遭到毒打,死在狱中。
为什么何心隐将张居正视为一生之敌?这是二者思想的冲突。张居正重实际,所以给人感觉爱用酷吏而疏远清流,做事风格更加独断,绝不可能玩民主,所以史书评价张居正改革“功在社稷,过在身家”。而何心隐算是清流,说道理头头是道,但让他实际治国,就会陷入理想主义。此外何心隐更重平等,是一种原始的民主,这源于儒家大同思想和恢复三代社会的思想。所以何心隐的学说,在当时看来就是反动、反政府,是歪门邪道,一定为封建主义所消灭。
今人饰演的何心隐
文史君说
看看聚和堂的架构,是不是很像太平天国的运营模式,如果没有外力打扰,它是否能发展下去?笔者的态度是悲观的。聚和堂属于空想社会主义,聚和堂成员没有启蒙和觉醒,聚和堂的生产力也不足以长时间供养太多人口,一旦人人平均,就会陷入互相推诿、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结果。所以笔者认为即便没有外力,聚和堂也一定会破产、失败。何心隐之死,也是中国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失败。
参考文献
《明史》,中华书局,1971年。
《何心隐集》,中华书局,1960年。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