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地球的南端,南极洲正经历着一场令人忧心的变化。南极最大的冰川 —— 思韦茨冰川,其面积与英国相当,如今正以惊人的速度加速融化。这一现象绝非危言耸听,而是科学家们通过严谨的观测与研究得出的结论。它就像一个被悄然触发的 “定时炸弹”,一旦完全融化,将使全球海平面上升约 3 米。这一变化看似数字不大,却足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惊涛骇浪,对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人类生活以及经济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认识 “末日冰川”
思韦茨冰川位于南极大陆的西部,从沃尔格林海岸延伸至阿蒙森海 ,其面积接近 18 万平方公里,与英国的大小相当,厚度可达 4000 米,宽度达 120 公里,冰川底基延伸深度在 800 米至 1200 米之间,是南极最大、移动速度最快的冰川之一。其规模之大超乎想象,在这片洁白的冰雪世界中,思韦茨冰川犹如一个巨人,静静盘踞在南极大陆之上。在其广袤的冰面上,一道道深邃的裂缝和高耸的冰崖随处可见,仿佛是岁月留下的痕迹。而在冰川底部,巨大的冰块与海洋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幅壮观而又神秘的景象。
(二)“末日” 之名由来思韦茨冰川被冠以 “末日冰川” 之名,绝非危言耸听。一旦它发生崩塌,将使全球海平面直接上升 65 厘米左右。这还仅仅是其 “破坏力” 的一部分,更为严重的是,它的崩塌极有可能引发南极洲西部冰盖更大范围的融化。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庞大的冰储量,思韦茨冰川对周边冰川起着重要的支撑和稳定作用。
当它倒下,周边的冰川将失去这一重要支撑,在重力和海水侵蚀等因素的作用下,纷纷加速融化和崩塌。这种连锁反应将如同推倒多米诺骨牌一般,使得大量的冰川融水注入海洋,最终导致海平面上升约 3 米。这一数字意味着众多沿海城市,如上海、纽约、东京等,都将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危险,无数人的家园将被摧毁,生态系统将遭受灭顶之灾。
三、加速融化现状
近年来,思韦茨冰川的融化速度达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从 2000 年至 2020 年期间,该冰川已失去了约 1 万亿吨冰。国际思韦茨冰川合作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 30 年,思韦茨冰川每年的冰流失量递增一倍,如今每年损失的冰比每年降雪量增加的冰多出 500 亿吨 。据《自然・地球科学》杂志发表的研究,思韦茨冰川从搁浅带的退缩速度接近每年 2.1 公里,是 2011 - 2019 年间卫星图像上观测到的最快退缩速度的两倍。
2018 年 10 月和 2020 年 2 月,思韦茨冰川发生了大规模的崩解事件,大量的冰块断裂入海,场面惊心动魄。研究人员还记录了 160 多个平行的山脊,这些山脊是由于冰川的前沿后退并随着每日的潮汐上下波动而形成的。此外,他们分析了水下约半英里处的肋状构造,确定每一条新肋状构造可能都是在一天内形成的,这表明冰川底部的融化速度也在加快。
(二)对比历史变化回顾历史,思韦茨冰川的变化趋势更加令人担忧。卫星数据显示,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思韦茨冰川明显退缩。在 1992 - 2017 年这段时间里,冰川接地线以每年 0.6 至 0.8 公里的速度退缩。而上个世纪 90 年代,思韦茨冰川每年融化约 100 亿吨冰,如今这一数字已飙升至每年约 800 亿吨,短短几十年间,融化量增长了数倍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利用卫星雷达探测技术发现,思韦茨冰川底部一个巨大洞穴,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近三年内形成的。
英国南极勘察局(BAS)用无人潜水艇对冰川底部的水流进行勘测,发现冰川底部的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原本稳定的冰层结构在暖水的侵蚀下变得脆弱不堪。这些数据和现象都清晰地表明,思韦茨冰川的融化速度正在不断加快,其变化的剧烈程度远超以往。
四、幕后黑手揭秘
海洋暖流在思韦茨冰川加速融化的过程中扮演了 “罪魁祸首” 的角色。一股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流,水温约在 1℃到 2℃之间,由于其含盐量较高,密度较大,便沉入水下约 530 米处 。这股暖流如同一条隐蔽的 “暗流”,沿着冰川和海床岩石之间的通道,悄无声息地不断冲刷着冰川底部。
思韦茨冰川前端底部并非完全与大陆架基岩紧密相连,存在着一定的空隙,这就为暖流的侵入提供了可乘之机。暖流在这些空隙中穿梭,与冰川底部的冰体长时间接触。
由于暖流温度高于冰的熔点,在热传递的作用下,冰川底部的冰不断吸收热量,从而逐渐融化。随着底部冰体的融化,冰川与海床之间的空隙进一步增大,使得更多的暖流水能够涌入,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国际期刊《自然地球科学》曾发表的研究指出,冰川下层的温暖海水,是加速冰川融化的重要因素。海水在与冰接触的过程中,将大量热量从海洋传递至冰川,从而极大地加快了冰川融化的速度。
(二)气候变化 “帮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思韦茨冰川的加速融化也受到了极大的推动。由于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排放出了过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在大气层中不断累积,如同给地球裹上了一层越来越厚的 “棉被”,使得地球的气温持续上升。据《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0)》的数据显示,2019 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 1.1℃,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暖年份。
自 1980 年代以来,每个连续十年都比前一个十年更温暖。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南极洲的气温也随之升高。这使得冰川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增加,原本就脆弱的冰川表面开始加速融化。
气温的升高还导致了南极地区的降水模式发生改变,降雪量减少,这意味着冰川的补给来源减少,而融化速度却在加快,进一步加剧了冰川的消融。全球气候变暖还引发了海洋水温的上升。太平洋水温的升高使得南极大陆西海岸的风向发生改变,这种风向的变化推动海洋深处的暖流更加汹涌地流向思韦茨冰川底部,从而为暖流侵蚀冰川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进一步加速了冰川的融化进程。
五、3 米上升的威力
一旦海平面上升 3 米,众多沿海城市和地区将面临灭顶之灾。纽约,这座世界金融之都,其繁华的曼哈顿下城部分区域,如炮台公园城、金融区等地势较低的地方,将被海水淹没。那里林立的高楼大厦、繁忙的商业街道,都将成为一片汪洋。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外滩、陆家嘴等标志性区域也难以幸免。
外滩的历史建筑、陆家嘴的现代化摩天大楼,都将浸泡在海水中。东京,日本的首都,其沿海的许多居民区和工业区也将遭受海水的侵袭。不仅是这些大城市,一些海岛国家如马尔代夫、图瓦卢等,几乎整个国家都将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那美丽的珊瑚礁岛屿、度假胜地,都将沉入海底,成为海底世界的一部分。而图瓦卢,由于其地势极低,全国将彻底被海水淹没,成为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举国搬迁的国家。
(二)生态连锁反应海平面上升 3 米,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是灾难性的。许多浅海区域的珊瑚礁将被海水淹没,导致珊瑚礁生态系统崩溃。珊瑚礁是海洋生物的重要栖息地,为众多鱼类、贝类等海洋生物提供食物和庇护场所。珊瑚礁的消失,将使得大量海洋生物失去生存空间,进而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锐减。
同时,海水温度和盐度也会发生改变,这将影响海洋生物的繁殖、生长和迁徙。一些鱼类可能无法适应新的环境,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灭绝。在陆地生态系统方面,沿海湿地、红树林等生态系统将遭到严重破坏。
沿海湿地是众多候鸟的栖息地和繁殖地,湿地的消失将使得候鸟失去中途停歇和觅食的地方,影响它们的迁徙路线和生存。红树林则具有防风固堤、净化海水等重要生态功能,红树林的破坏将使沿海地区更容易受到风暴潮、海啸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同时也会导致一些依赖红树林生存的生物物种灭绝。
六、我们的行动时刻
面对思韦茨冰川加速融化这一严峻挑战,国际社会积极展开研究合作。英国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联合启动了 “国际思韦茨冰川合作” 项目,计划投入 5000 万美元,从 2019 年 10 月起,组织 100 多位科学家对思韦茨冰川及其邻近海域展开深入研究 。该项目涵盖 9 个大型研究方向,运用先进的钻孔机、自动潜艇等设备,深入探究冰川的地质结构、消融机制以及对海平面的影响。
其中,科学家利用地震勘探法和雷达技术,调查冰川下的基岩、沉积物和水文情况,以研究在当前条件下,能否减缓思韦茨冰川的消退。在冰川底部地球物理栖息地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分析冰川下的基岩、沉积物和水文情况,试图找到减缓冰川消退的方法。
此外,中美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也在对南极冰川展开研究,通过绘制高分辨率冰川流速图,分析冰川动态和物质状态,为全面了解南极冰川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这些国际合作项目,为我们深入了解思韦茨冰川的变化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研究成果,也为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奠定了基础。
(二)个人环保践行在这场与冰川融化的赛跑中,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保护冰川贡献自己的力量。出行时,尽量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从而降低碳排放。在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拒绝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降低资源消耗和垃圾产生 。节约水电也是我们力所能及的行动,离开房间随手关灯,缩短洗澡时间,拧紧水龙头,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我们还可以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投放,让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购买家电时,选择无氟电器,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汇聚起来将产生巨大的能量,共同为守护南极冰川、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