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3年,4万多名中国人被送入日本后,竟离奇失踪,没有人知道他们的下落,也没有人知道他们是生是死。
而这样的诡异事件并非个例,早在“七七事变”后,就已经有大量中国人“失踪”的情况了。
那么,这些中国人究竟去了哪里?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阴谋?
“人间地狱十八层,十八层下是劳工”
将日本侵略者彻底赶出中国,我们用了十四年的时间,在历史长河中,这十四年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
可只有我们中国人知道,这十四年里,我们的先辈倾注了多少血与泪:“三光”政策、慰安妇、细菌战,这桩桩件件是由血泪凝成的历史铁证。
日本为了支撑这场非正义战争,采取了“以战养战,以华制华”的政策,即扶植傀儡政权,从中国内部瓦解力量;同时,大肆抓捕劳工,弥补劳动力的不足。
特别是在日军强占抚顺煤矿后,他们不仅疯狂开采现有矿藏,还肆意挖掘新的矿井。随着劳动力的严重匮乏,对劳工的需求愈发迫切。
而这种近乎疯狂的开采方式,使得煤炭产量逐年锐减,可这时战争已经打响,煤炭的供应问题愈发严峻,于是,日军竟丧心病狂地推行了“人肉开采”政策。
他们获取中国劳工的手段之卑劣,令人发指,大致分为四种:诱骗失业工人、征集技术人员、行政强制提供以及“猎兔”抢掳。
首先,日军会勾结当地的封建把头,利用他们的威势和影响力,通过煽动、诱惑、哄骗等手段,诱使百姓成为劳工。
在利用这些把头的同时,还在各地设立招工所,随时准备招募劳工,为了获取更多的工人,日军简直日军无所不用其极。
那些为了生计而奔波的农民,成为了日军的重点目标,他们会派人前往集市、客栈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谎称待遇优厚,用尽各种手段哄骗工人们签字画押。
之后就会被关进小黑屋,等到人数凑够后,就会被直接送往煤矿。而那些所谓的优厚待遇,则完全成了空头支票。
而日军最常用的手段,莫过于“猎兔法”,也就是集合军队,包围其中一个村庄进行大扫荡。
老人、小孩直接杀,妇女被强奸杀害,除此之外,凡是有劳动能力的青青壮年一律抓捕送去当劳工。
这些被抓捕的中国劳工,多数年龄在30岁左右,最大的甚至达到了78岁,最小的仅有11岁。
无论是行走在路上的行人,还是在田间劳作的农民,都会被他们不加区别地抓捕起来。
而且,他们的抓捕范围并不仅限于农民,各个阶层的人都有,包括工人、教师、医生、囚犯、战士等。
这些劳工的命运极为悲惨,去向大致有三:或被押往东北、华北等地的矿山做苦工;或被送往南洋做奴隶;或被掳往日本做劳工。
强掳劳工——非人的奴役
据中国劳工李良杰回忆:被抓的那年,他才14岁,每天都会被日本兵打,而且没有理由,或许仅仅是因为士兵心情不好,又或许仅仅因为他们心中那扭曲的快意。
每天的食物就是两个窝窝头,不仅吃不饱饭,有时候连口水都喝不上,有时实在渴的不行,只能喝尿来维持。
在被押解至日本的途中,环境的恶劣与旅途的艰辛让许多中国工人病倒。对于这些病弱的中国劳工,日军视若无睹。
他们眼中只有利益,一旦失去利用价值,这些工人便如同废物般被抛弃,日本兵残忍地将生病的工人踢入海中,任由其自生自灭。在短短的一天之内,就有十多位中国人被活活淹死。
李良杰被编号为6号,日语中被称为“咯苦棒”。每当被呼喊,无论他正身处何地、正做着什么,都必须无条件地走向日本兵。
而等待他的往往是毫无征兆的一巴掌,李良杰只能默默地低下头,用双手捂住那发烫的脸颊。
他也想过躲,但只要稍有躲闪,迎接他的,就不是简单的一巴掌了,而是一顿棍棒,严重情况下,小命就交代到这了。
一旁的日本翻译看着李良杰倔强的眼神,同他说道:“你们要亡国啦!”李良杰抬头,迎上了翻译的眼神,坚定地说道:“不可能!”
“你们是奴隶,我们是太君,奴隶就得听太君的话......”翻译继续试图同李良杰“讲道理”, 李良杰沉默不语。
在日军眼中,中国劳工不过是供他们驱使的“人肉机器”,他们被剥夺了人权与尊严。
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没有棉衣、棉被来抵御严寒,只能依靠一些水泥袋子过冬。
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做工,一做就是十几个小时,一天三个大米糠馒头,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李良杰这一批中,一共病死了十个,而日军却对他们的病痛视而不见。有个年龄较大的老爷子,明明还有行动能力,却因生病被直接拖去火葬场焚烧。
或许,有人会问,这样的情况下,就没有人逃跑或者反抗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过这些都被日军一一压制了回来。
在这批被强掳的工人中,还有八路军,可双拳难敌四手,没多久这名八路军就被抓了回来,被打得浑身是血。
而后,日军把这名浑身是血的八路军拉到了工人面前示众,也是对工人们的一种警告:这就是逃跑的下场。
从这之后,众人再也没有见到这名八路军,不难猜到,这名八路军不是被活活打死就是被丢进了海里。
1945年6月,一名饥饿难耐的八路军战士薛同道向附近的农家讨要了些剩饭,却不幸被日军发现。他们对他进行了残酷的折磨,直至他失去生命。
面对日军的暴行,大队长耿谆(河南襄城县人)再也无法忍受。
他决定发起反抗,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劳工们得知他的计划后,纷纷响应,情绪高涨。
耿谆的小队共计986人,但有行动能力的仅仅只有两百多个,也就相当于200多个骨瘦嶙峋的中国劳工在赤手空拳地与日军战斗。
耿谆明白,这无疑于是以卵击石,可作为一个铁骨铮铮的中国人,难道真要一直忍受下去吗?不!决不能这样坐以待毙,哪怕是死,也要搏一搏。
“不求生,求雪耻!”
6月30日晚,在耿谆等人的带领下,劳工们与日军监工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被称为“花岗暴动”。
这场暴动,众人合力杀死了多名日本监工,劳工们沿着崎岖的山路拼命奔跑,但由于身体状况的差异,一些人未能跟上队伍,很快就被日军逮捕。
此时,山坡上闪烁着无数小亮点,那是日军开始搜山的信号。一边是手无寸铁的劳工们,一边是装备精良的日军士兵。
尽管劳工们拼尽全力逃跑和反抗,但在日军的残酷镇压下,他们最终还是被悉数逮捕。
在这场悲壮的反抗中,有130多名中国劳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虽然暴动以失败告终,但它却彰显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真相不会永远被掩盖
在这些中国劳工中,“野人”刘连仁的事迹,悲恸海内外,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时间回溯到1944年,这天,刘连仁如往常一般在田间劳作,这时,突然出现了一群日本兵,不由分说地将他粗暴地逮捕。
在被押送的途中,日本人还在不断地抓青壮年,不一会儿,刘连仁等人就被押往了日本的合作社。
在那里,他们被强迫换上军装,按上手印,并被伪造为“俘虏兵”的身份,随后在一艘船只上,度过了六天漫长而绝望的海上漂泊,最终抵达了日本,被分到了矿井钻煤。
实际上,在被抓的那一刻起,刘连仁就已经开始想法设法逃跑了,毕竟家中妻子已有7个月的身孕了。
可每一次逃跑,都会被无情地镇压下来,不断地逃——被抓——受刑,循环往复,即便是这样,刘连仁仍旧没有放弃,说不定哪天就能成功了呢。
这一天很快就到了,1945年7月的一天,刘连仁再次趁日军不备逃了出去,这一次,他成功了!
日军在周边的村庄和山野中展开了地毯式的搜索,却始终未能找到他的踪迹。原来,刘连仁躲进了深山老林的一处山洞,为了生存,他不惜成为了一个野人。
渴了,就喝雨水、泥水;饿了,就抓些小动物来吃,这这种茹毛饮血、与世隔绝的生活,让他几乎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野人,而他,整整忍受了13年。
一直到1958年,刘连仁才被发现,没多久便回到了中国,他的故事,是无数中国劳工悲惨命运的缩影。
据不完全统计,从1943年至1945年间,被掳掠至日本的中国劳工多达169批,总数超过四万人。而在运输途中、被丢弃、被折磨的劳工数不胜数。
这些劳工每天被迫工作超过15个小时,稍有迟缓或出错,便会遭到无情的鞭打和虐待。
然而,日本却在《报告书》中否认了这一切,声称这些工人是因病而死,与他们无关。
但通过对劳工遗体的调查,人们发现他们的头盖骨上布满了裂痕,有的甚至留有弹孔,这无疑是对日本谎言的有力反击。
此后,许多中国劳工的幸存者和遗属,带着亲人的遗像,前往了日本,要求日本政府给予赔偿、道歉和谢罪。
他们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那些饱受摧残、已经逝去的劳工讨回公道。
这是一场对历史的正视,也是对苦难的铭记,它提醒着人们:历史不容篡改,苦难不容遗忘。
结语
我们没有资格替先辈去原谅那些日本侵略者,因为那些伤痛是先辈们亲身经历的,他们的牺牲与坚韧,是民族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沉湎于过去的仇恨,而是为了从中汲取力量,警醒未来,同时,也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
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正视历史,才能避免历史的悲剧再次上演。对于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我们不应选择遗忘,而应通过教育、研究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
参考资料
从史料看侵华日军罪行:大批中国劳工被虐杀. 新华网
日本奴役中国劳工纪实:执着不忘屈辱 庄严追讨尊严. 共产党员网
细菌战、化学战、劳工役 血泪凝成桩桩铁证.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