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片无数的观众老爷表示:现在看武侠电影,不如去听刀郎新歌。
这话说的没错,如今的武侠片矫揉造作,故弄玄虚,眼睛一瞪放大招,隔着十米戳死人,就这瞒神弄鬼的动作,还要绽放个慢镜头划划水,彰显高深莫测。
这样的武侠片不要说正常人无法欣赏,就连得了阿尔茨海默症的二大爷也看不下去。
二大爷怕隔着屏幕尬死人。
武侠片为什么变得这么差?曾经独步天下的武侠片,看来也走过「一丘河」,落进「苟苟营」。
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武侠片到了今天这步田地,只能站在勾栏扮高雅。
武侠片没落了,有人高调宣称:徐克能挽救式微的武侠电影。
这话喊了很多年,徐克这边尴尬多于惊喜。今年徐克翻拍《射雕英雄传》,再次给很多人注入希望。
不得不提醒下,快钱时代,流量才是正能量,变现是当务之急,千万别指望谁会帮你实现愿望,有可能人家养孩子缺奶粉钱,才出来干活的。
把徐克当救世主的人,似乎拜错了庙门,不能看着谁都当佛主。
金庸说过,徐克不懂武侠。
一、武侠,是华人世界中独有的流行文化。
侠以人为本,如果追本溯源的话,最早的人物形象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要离、聂政、专储、荆轲等等所谓的门客死士。
这些名仕各有典故,「匹夫一怒,血溅五步」的故事让人热血沸腾,先秦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用「侠以武犯禁」这句话,为侠之根本做出诠释。
韩非子本意觉得,这群舞刀弄剑的社会闲散人员,不事生产,惹是生非,是导致社会动乱的原因之一。
韩非子这话说得格局小了,公平状态下还好,但是在一个失去公允的世界里,只能用拳头挽回做人的体面。
活人不能被尿憋死,好汉不能带着怨气闭眼。每当正义迟到的时候,谁能心平气和等正义来打卡?关键时候,只能道德与武力双管齐下,才会力所能及的避免更大损失。
道德与武力是组成武侠形象的基本特征,传说中的侠客,敌视皇权,漠视朝廷律条,用眼光意气判断是非,凭个人力量主宰生杀。
快、狠、准的执行能力受人推崇,凭这项,普通人视侠客为英雄的情结,不难理解。
要说侠者风范,还是司马迁最懂。早早在《史记》中为武侠总结出:「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的总纲。
煌煌千年,侠者的风骨神采从未消失。作为崇拜方式,文人墨客把他们事迹记录在案,保留并且传承,后来凝聚成独特文化,宣扬的是精神,体现的是立场。
武侠文化崛起于清末民初。
1915年12月,清末福建籍作者林纾,在《小说大观》中发表文言文短篇小说《傅眉史》,主编包天笑斟酌后,建立「武侠小说」栏目,将这篇小短文归纳其中。
一个偶然兴起建立的栏目,开辟出一块全新的范畴,到了1930年武侠小说延伸出五大流派:
《蜀山剑侠传》为代表的「奇幻仙侠派」;《钱镖》为代表的「社会反讽派」;《鹤铁五部作》为代表的「悲剧侠情派」;《鹰爪王》为代表的「帮会技击派」;《七杀碑》为代表的「奇情推理派」。
划分流派为了便利研究学习。另外性质越纯粹的小说,越受大众追捧,这样的小说读起来很轻松,写的太广太杂不着边际,只会给读者带来困惑。
好作品尊重人本位的思考,这就是有些著作百年不衰,依然被拿去翻拍的原因。
上世纪五十年代起,金庸、梁羽生等港台作家,以通俗文学的方式提高武侠小说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他们在侠的观念上,借鉴西方文学的表现技巧,赋予人物更加独立的人格魅力,弘扬自主意识,以及具有现代文明形式的人性思考。
字里行间融入更多传统文化的元素,比如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医卜星相、历史情感……尽可能的展示多元化美学,为读者展现出瑰丽多姿的世界。
叹为观止的文化融合,加上邪不压正,快意恩仇的赤子之心,是武侠文化在华人社会扎根的主要原因。华罗庚也是武侠迷,曾对梁羽生说:「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
金庸、梁羽生等作家为武侠文化作出划时代贡献,被称为继民国后「新派武侠」的开拓者。
二、几十年后,徐克被冠名为「新派武侠片大师」。
甚至有人说他是「新派武侠片之父」。
这称号,让人感觉某某人命里缺师傅或者爸爸。
1928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张石川导演,拍摄出中国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
黑白胶片时期,那代人为拍好武侠片绞尽脑汁,为体现拳拳到肉的真实感,会在击打部位藏一抹白灰,这样打斗中会在对方身体上留下痕迹,所以那时候的武侠片看起来总是烟尘滚滚脏兮兮的。
怎么拍好武侠片,是一代一代人揣摩出来的,武打镜头中融合不少独创技术,但是每一代导演都没有以此为傲,更没有利用奇淫技巧违背真实感,拍武侠片的手法向来遵循有招有式。
武侠电影到徐克这一辈,已经算第五代。
徐克被称为「新派武侠片大师」,可能是因为他拍电影与众不同,喜欢用「明星大拼盘」的方式,和天花乱坠的影视特效做噱头。
徐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得从1982年拍摄的《新蜀山剑侠》说起。
这部电影改编自四川籍作者还珠楼主李寿民所著《蜀山剑侠传》,倪匡对这部小说赞不绝口,称其为天下第一奇书。
可惜这本书写了一半,烂尾了。
李寿民从1930年起笔,写了19年后停更,写了四百多万字,完成50集309回,断更的原因大概与建国后万物不能成精有关。
故事脉络繁杂,场面宏大,好几条线没有收尾。徐克显然没有补全书中线索的能力,改编成电影后情节凌乱,虎头蛇尾。
徐克文笔不行,这不奇怪。
他从小在越南长大,16岁时举家搬迁至香港,19岁留学美国,起初学医,后来进入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修读广播电视、电影课程,1975年毕业。
从徐克的求学履历上不难看出,他的中文底蕴有限。越南多战乱,不可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状态。
六、七十年代香港很多孩子都选择影视行业。
徐克本来也想当演员,结果父亲主张让他学医,送到美国学了几个月后,扔下课本开始环美旅游,玩了一年转校开始学习传媒知识。
1978年徐克回港入行影视圈,在香港佳艺电视台做编导,当时他连武术指导的职务都不清楚,稀里糊涂拍出首部武侠电视剧《金刀情侠》。
1981年徐克随施南生进入新艺城影业任职,没有多少资历的他,成为七大主创编导之一。
很多人都说徐克前半生的运气,皆与原配太太施南生有关。施南生被抛弃后,敞开心扉对媒体说:「我不知道徐克这辈子是需要我,还是爱过我。」
徐克把《新蜀山剑侠》剧本和拍摄想法提交公司高层之后,新艺城几位老板都不同意将剧本制作成电影,纷纷劝他把《鬼马智多星》续集拍好。
徐克对此很不服气,抱着《新蜀山剑侠》的剧本找到嘉禾影业,嘉禾很大方,挥手投资两千万,请了十位一线明星出场助演。
演员阵容至今值得引以为傲,徐克为锦上添花,特别邀请美国《星球大战》的特技小组制作特效镜头。
没想到弄巧成拙。一群完全不懂传统文理的人,来编制一部具有国粹意义的电影,结果可想而知,票房仅捞回一百多万,等于血本无归。
自命不凡的特效,穿插在影片中特别好笑。
在《新蜀山剑侠》里,能看到《星球大战》中绝地武士使用的光剑,和奥特曼成名绝技「动感光波」。
如果这几部片子放在一块比较,还以为那些武林高手打劫过宇宙飞船。
布景、道具制作的简单随意,整片体现出漫不经心的粗制滥造,服装和人物造型更是毁三观到一塌糊涂。
郑少秋扮演的丁引作为道门首领,始终没有一顶道士帽,剧组给他配戴了若干顶秀才书生帽。
女一号林青霞一身衣衫褴褛,据说创意来自敦煌壁画,看起来更像丐帮八袋弟子,眉毛粗的像林正英双胞胎妹妹。
片中洪金宝几次露出不耐烦表情,大概没见过这么拉垮的剧组。
这部《新蜀山剑侠》凝结成徐克的一块心病,2001年再次翻拍这部电影,改名《蜀山传》,一样的配方,还是明星云集特效加持,一样的结局,投资八千万收回成本不足三分之一。
两次在同一桩事上遭遇滑铁卢,似乎并不妨碍徐克继续做个快乐的导演。
三、网络里至今有不少Up主吹捧《新蜀山剑侠》举世无双,有时候怀疑他们是不是刚从隔壁「曹县」跑出来,总是一副又懂,又思密达的表情。
有人说那年代局限于设备、技术等等条件,拍不出人人满意的作品。
邵氏影业导演胡金铨在七十年代末拍摄《侠女》和《空山灵雨》,一出手惊为天人。
屏幕里草长莺飞的画面,如同涓涓奔流的山水画。观众震惊景色、剧情交融的意境,在光影变化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
胡金铨、张彻、楚原,这些导演所带领的创作团队,发挥出超乎寻常的美学水平,以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打开亚洲影坛的大门,让武侠片享誉世界!
对观众来说,好电影是一场神奇之旅,可惜能带你飞的那个人不在了。
1992年徐克完成《 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的拍摄,这是一部让金庸意难平的电影,公开表态:再不会把版权卖给徐克。
在《 笑傲江湖2》里,东方不败穿着妖艳的和服,带着高顶的立乌帽,满满一身日式朋克风格。
更夸张的是,令狐冲贪酒的同时,进化成没脑子的色胚,始终耿耿于怀到底有没有跟东方不败上床。
就连善良温柔的小师妹,也变成没羞没臊的男人婆……
徐克做导演还有一个特点,喜欢在别人建立的故事结构上,进行二次加工创作,既占据了对方名气,又显得自己才华横溢。
这是一种省时省力的市侩做法,等于踩着别人肩膀长袖善舞。徐克的所有作品,几乎都以二创的形式翻拍,这种行为对原著有不可逆转的伤害。
作为金庸的老友,倪匡站出来说:「改的面目全非,说破天我也不会去看。」
金庸笔下,东方不败是恶的源头。从一个阿谀奉承的小人物开始,逐渐混成帮派头头。为了稳固权力,提高武力,阉割了自己的身体与人性。
虽然书中只有寥寥几笔把东方不败的描写小丑级人物,但他是所有坏事的杠杆,带领一个帮派走向灭亡。
徐克改变了东方不败的精神面貌,为其整了容,变了性,把一个粗鄙人妖变成妖娆女郎,胸前伟大的同时,兼具理想和报负。
坏人成了悲剧的主角,一个人设的变动,让整个事态变得是非不分,善恶不明。
徐克不明白的是:立场,是武侠文化中最硬的招牌。对善恶的态度,是武侠文化永远的精神追求。
金庸笔下《 笑傲江湖》是个去邪归正的武林故事,徐克拍出来的《东方不败》失去立场,更像地痞土匪混战的现场报道。
有观众说,从这部片子里感受到真正的江湖。
不得不说,徐克电影没上映前,江湖有包罗万象的胸襟。在徐克魔改东方不败之后,江湖就成了勾心斗角,争名夺利的决斗场。
自从有了这部电影后,江湖少了豪情万丈,江湖被稀释的只剩下这句:「侠义多为屠狗辈」。
《 笑傲江湖2》上映十多年后,金庸面对南方周末的采访,坦然的说:「徐克不懂武侠。」
四、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牛顿如果看了徐克拍的武侠片,估计会扔了苹果,蹲在树下静静思考。作为影响几个世纪的学者,他一定觉得:「将来的人这么不尊重物理科学,还有没有必要继续研究学问?」
小的时候看过几部《黄飞鸿》,说起这部电影对我人生起到的意义,脑海里只剩下一双凌空扑愣的大脚板。
这记忆太深刻了,记得看到黄飞鸿被打得节节败退的时候,急得恨不得喊出声:「发大招,打他!」
黄飞鸿成名大招为「佛山无影脚」,没有任何武术经验的徐克,大概觉得没必要脚踏实地的研究武术动作,于是发明出这招只有在失重状态下,才能打出来的连环踢。
效果很唬人,感觉直追周星驰的「还我漂漂拳」,让马保国大师的「闪电五连鞭」黯然失色。
全球的电影同行都在努力让电影中假象更逼真,例如《侏罗纪公园》《黑客帝国》,只有国内电影疯狂把真的内容,变成更虚无缥缈的东西。
一件事物神化到违背常识后,人们会自动忽略实用性。相比中国功夫,现在的人更喜欢看泰拳,近身肉搏的真实感觉,让肾上腺素飙升。
徐克拍现代片,感觉伤害不大,唯独武侠片,侮辱性极强。
至于他拍摄的《狄仁杰》系列,集世界之大成,展现出各种科技与狠活,片子里有中国神话、日本动漫、好莱坞怪兽、欧美魔幻,热闹程度堪比《蜀山剑侠》。
各种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加上奇形怪状的人和生物,让人无法区分演的是大唐盛世,还是生化危机。
观众评价,没个几十年疯病壮胆,拍不出这么烂的电影。
凭良心讲,近十年不要说武侠电影,整个华语电影就像气短力竭的病叟,那口气憋着,既捯饬上不来,也咽不下去,喘的越激烈,样式越吓人,弄得观众都怪紧张的。
让一群羊迷路,肯定是领头羊出了问题,毁掉电影行业的人,只有是站在影坛制高点的那几位。
武侠片展现浮夸的那一天,就注定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徐克不仅翻转了江湖,也颠覆了武侠。
武侠片的没落,直接原因,就是假大空的虚文主义,影响大众对理想与浪漫产生认知和共鸣,导致当下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逐渐降低。
别再问武侠片为什么凋敝,华语电影从来缺的不是拍武侠的导演,而是有侠者风骨的人。
不知明年《射雕英雄传》又是什么光景,徐克这样的,还是别指望了。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