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三河市城管部门近日要求商户更换红、蓝、黑三色门头牌匾,却在文件未出的情况下“先行一步”推进整改。这一事件暴露出基层治理中“政策空转”与“程序失守”的双重困境,更折射出城市管理理念与法治精神的深层冲突。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行政行为必须“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实施。当地城管部门在无正式文件的情况下要求商户整改,本质上构成程序违法。即便后续文件出台,这种“先执行后补证”的做法也违背了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
更值得警惕的是,基层执法人员的“口头通知”模式。商户反映,城管队员上门时既未出示文件,也未说明法律依据,仅以“城市规划”为由要求整改。这种“口衔天宪”的执法方式,不仅损害了政府公信力,更可能引发行政诉讼。
而关于统一门头牌匾颜色这一“形象工程”,背后也存在不少问题。表面上说是为了“提升城市美观”,但实际上却陷入了“整齐划一”的审美误区。当地要求禁用红、蓝、黑三色,这一决策缺乏科学论证。
就拿蜜雪冰城来说,它那标志性的红色招牌是其品牌核心识别元素,突然改成灰底白字,就像一个人突然换了一张脸,市场辨识度大大降低。这种“一刀切”的改造方式,本质上是权力对商业自主权的粗暴干涉。在商业社会中,品牌标识是企业的重要资产,随意被干涉,无疑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三色禁令”更是荒诞。当地2024年发布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虽提及“色彩管控”,但并未明确禁止红、蓝、黑三色。城管部门的口头指令缺乏文件依据,这充分暴露了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脱节。
如果最终文件未能出台,那么当地的整改行动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根据《国家赔偿法》,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造成损失的,需承担赔偿责任。商户们已经投入的门头更换费用、营业损失等,都可以主张赔偿。
如果当地不能妥善处理后续问题,很可能引发群体性诉讼,这就像一颗炸弹,会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而且这种政策的反复无常还会破坏营商环境。商户们在整改中投入的资金可能因为政策的变动而血本无归,这种不确定性会让市场主体对地方政策失去信心。就像一个投资者,原本满怀信心地投入资金,结果政策一变,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以后谁还敢轻易投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