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例“安乐死”执行者坦言:很后悔,就算给100万也不再干了

梧桐呜 2024-06-13 11:23:25

“蒲医生,给我的母亲执行安乐死吧。”

在说完这句话后,男子大声哭泣,双腿一下子就跪在医生的面前。

蒲连升被家属的悲痛所打动,咬牙做了中国第一例安乐死执行者。

可谁知几年后,蒲连升叹息的说道:“哪怕再给我跪下,给我一百万,我也不再干了。”

那么,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具体链接赘述在文章结尾,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痛苦的患者

如果说蒲连升是中国第一个执行安乐死的医生,那么夏素文就是第一个被安乐死的患者。

夏素文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生操劳辛苦,养大了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不料积劳成疾,在晚年患上了"肝硬化腹水"这种绝症。

这种病给夏素文带来了无尽的痛苦折磨。她的身体一天比一天消瘦,原本健硕的体型变得骨瘦嶙峋,皮包骨头。

更可怕的是,由于肝硬化引发的腹水和水肿现象,她的肚子却异常的鼓胀,形成了一个硕大的"皮球",与上半身的枯槁形成鲜明对比。

夏素文无法自理,大小便失禁,整日疼痛不已。

有时痛苦难当,她会用头猛撞着床板,发出撕心裂肺的哀嚎,震耳欲聋。

止痛药对她早已失去作用,医生只能一次次加大剂量,可夏素文仍在病痛中反复挣扎。

就在 1986 年的某个夜晚,夏素文突然发病,疼痛加剧,她用头拼命撞击着床栏,夜里的哀嚎响彻整个医院。

儿子王明成见状心如刀绞,他实在看不下去母亲这般痛苦。

第二天,昏迷过去的夏素文醒来时,精神反而清醒了些。她望着守在身边的儿子,眼角不禁泪流满面。

王明成赶紧问她要不要吃点东西,夏素文却说出了令人心碎的话:

"明成啊,我不想活了,你让我去死吧。"

执行安乐死

"蒲医生,我愿意独自承担一切责任和后果,只想让母亲能体面离世,不再受折磨!"

王明成推开蒲连升的办公室,扑通一声跪在了他面前。

蒲连升皱起眉头,他当然知道王明成的苦衷,但安乐死在国内属于违法行为,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但在王明成苦苦的哀求下,他还是下定决心,决定让夏素文安乐死。

首先,他开具了一张处方单,上面写着"复方冬眠灵 100 毫升"。

复方冬眠灵是一种源自国外的安乐死药物,主要成分是巴比妥类、三唑仑等镇静剂和吗啡等阿片类镇痛药。

它最初被用作普通的催眠助眠药,但当超过一定剂量时,就能导致人体大面积缺氧缺能,最终昏迷而亡。

之后他又将王明成还有王晓琳叫来办公室,毕竟安乐死也需要病患本人或家属的申请和签字作为证明。

王明成和王晓琳看后面有些踌躇,但最终还是在左下角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当时国外关于安乐死的规定是,执行安乐死时必须有两名医生在场。

但蒲连升想到,不能让正式护士来做这件事,她们肯定会拒绝并报警。

他最后找到了一名实习生蔡建林,对方得知真相后吓了一跳,但浦东生直接威胁他道:

"你如果不听从安排,就把你调离医院。"

实习生蔡建林为了工作,只得点头同意。

一切就绪后,蒲连升吩咐蔡建林第二天下午 5 点,在他和王明成、王晓琳的见证下,为夏素文注射 75 毫升复方冬眠灵。

这个剂量对于夏素文这个年迈体弱的病人来说,原本就足以致命了。

然当天下午夏素文在注射后昏睡过去,但并未立即离世。

蒲连升事先已经考虑到这种可能,于是嘱咐蔡建林,如果夏素文在次日凌晨 0 点前还有生命迹象,就再补一针。

最终 1986 年 7 月凌晨时分,夏素文平静地离开了人世,结束了她漫长的病痛岁月。

可就在所有人都觉得时间已经过去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被告上法庭

在夏素文去世几天后,她的大女儿无意中从医院护士口中得知,母亲是被执行了安乐死而离世的。

这个消息无疑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了大女儿的心坎上。

她愤怒不已,认为蒲连升等人是蓄意谋杀了自己的母亲。

于是,大女儿直接向汉中市法院提起了控告,以"故意杀人罪"将蒲连升告上了法庭。

令大女儿没有想到的是,在整个过程中,自己的亲弟弟王明成和妹妹王晓琳竟然也参与其中,他们在安乐死药物处方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因此,法院也将王明成和王晓琳一并列为被告。

1986 年 7 月 3 日,汉中市法院正式立案,对此次"安乐死案件"展开了调查。

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

支持者认为,蒲连升等人的做法是出于人道主义精神,是尊重了病人及家属的意愿;

反对者则坚持法律面前没有例外,违法就应当受到惩处。

案件陷入了僵局,双方针锋相对,你来我往,争执不下。

法院由于缺乏先例,在如何判决上也显得踌躇满志。

就这样,蒲连升和王明成、王晓琳被关押近 500 天,直到 1991 年 4 月,法院才作出终审判决:被告人蒲连升等人无罪。

这个判决无疑是正义的胜利。法官们清醒地认识到,安乐死背后是人性的温暖和悲悯,是对病患的尊重。

法律虽然不允许"杀人",但特殊情况下也需要用人性化的视角来审视。

不过,即便蒲连升等人最后被判无罪,但此案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悲惨的人生际遇

对于蒲连升来说,尽管法院判他无罪,但在社会的舆论谴责和事业的重创面前,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作为首例安乐死执行者,蒲连升在医院里备受非难和疏远。

同事们避之不及,朋友们也纷纷疏远,就连家人也对他指手画脚。

医院方面也迅速做出决定,取消了蒲连升的晋升资格,肉眼可见的是,他无缘继续走上更高更好的医疗事业道路。

精神和事业的双重打击,使得蒲连升的生活一落千丈,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只能在医院摆摊卖凉鞋和棉服维持生计。

一个从医多年、干柴烈火的医生,沦落到了这种地步,蒲连升自己也万分羞愧和伤心。

多年后在采访时,蒲连升红着眼眶感慨道:

"想起这件事我真的很后悔,折腾了一大圈,发现自己过得比别人都差。"

他意识到,当初那个冲动的决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巨大代价。

"以后哪怕有人跪下来哀求我,即使开出天价 100 万,我都决不会再次执行安乐死了。"

蒲连升坚定地说,"我奉劝和我一样的医生,在我国没有相关立法前,最好不要做这种事情,免得重蹈覆辙。"

而王明成的遭遇则更加令人扼腕叹息。出狱后,他不仅在原单位被下岗,过着干活度日的生活,妻子也接连生了大病。

最终,王明成自己也患上了绝症胃癌,在病榻上遭受了和母亲一样的痛苦折磨。

当时,痛苦万分的王明成也曾孤注一掷,向医生请求为自己执行安乐死,但可惜遭到了拒绝。

在漫长的抗癌路上,家破人亡的王明成再次尝到了人生的悲凉。

两年后,王明成最终在病痛和贫困的双重夹击下离开了人世,面目狰狞,痛苦地离去。

这样一个举世无双的孝子,得到的却是这样的结局,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结语

夏素文的安乐死案引发了全国关于这一话题的热烈讨论和争议。

支持者认为,安乐死是出于人道主义精神,是尊重病患意愿,让他们免受无谓的痛苦折磨,体面地离世。

反对者则坚持,安乐死违背了生命至高无上的原则,一旦合法化将可能滥用,威胁生命权利。

事实上,在全世界范围内,安乐死一直是一个存在重大分歧的话题。

目前,允许安乐死的国家为数不多,以荷兰为代表。2001 年,荷兰成为第一个将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

但荷兰的做法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和质疑。据统计,2002 年下半年,荷兰就有 7000 多人接受了安乐死,而其中约有 40%的人是在非自愿的情况下被"安乐死"的。

这些数据令人感到不安,一旦失去有效管控,安乐死很可能会滥用,成为某些人夺去他人生命的工具。

生命的价值是高贵的,任何人都没有资格随意剥夺他人的生命权利。

但在某些情况下,是否可以用安乐死来结束病人的痛苦,减轻家属的负担,这确实需要法律的指引和社会的共识。

期待有朝一日,在人性化和法治化的平衡点上,我国能找到一个适合自身国情的答案。

信源

1 阅读:516
梧桐呜

梧桐呜

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