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突围,宋希濂无人能比,别人都是损兵折将,他兵力不减反增

墨山真看客 2025-02-17 17:51:45

文|墨山看客

编辑|墨山看客

我国革命事业之中有着相当多的优秀将领,各个将领都有着自己侧重的方向,甚至有些将领在某个领域中甚至做到了极制。

在这些将领之中,有一名相当精通突袭的将领,他就是宋希濂,有他指挥突袭,甚至能够做到让兵力不减反增,这都能称之为军事上的奇迹。

那么他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呢?

突围天才宋希濂

战争之中,两军正常交锋有可能在未来很长时间中都难以分出胜负,但是如果换一种战术,用大量军队包围对方的话,那么被包围的哪一方想要突围难度则会大幅度增加,面对包围,许多训练有素的军队也只能落得一个被团灭的结局。

要知道,在被包围的情况下如果想要冲出包围圈只有两个选择,一种是召集比对方还要多上数倍的兵力进行反攻,另一种就是调集精兵朝一个方向猛攻,用兵力的损失来换取一部分人的逃生希望。

后者对于兵力的削减是相当大的,有时候数十万人的大军在突围结束之后甚至会只剩下一两万甚至几千人。但是在革命过程中,却出现了一名极其优秀的将领——宋希濂。

中国国内这么多将领可以说是各有所长,但是在突围这方面宋希濂称第二,估计没人敢称第一。抗日战争过程中,因为中日兵力有着很大差距的缘故,我军在被包围的情况下再想要进行突围可以说是基本不可能。

但如果将这一任务交给宋希濂的话,他不但能够成功带领部队撤离,甚至能够在撤离路上对军队进行扩编,从而做到让兵力不减反增,有时候甚至能够让原本的军队多上数千人,这放在整场战争中都是相当少见的。

1937年11月9日,负责驻守苏州河南岸的宋希濂突然接到了上级交代的任务,要他在这里多坚持一段时间。这项任务在战争过程中可以说是相当正常,但是对于已经在当地驻守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宋希濂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容易事。

经过多日的驻守,宋希濂的部队无论是武器还是储备物资都已经基本见底,在这种情况下再想要坚持可以说是相当困难,更不用说当时军队也已经出现了过半的伤亡,这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宋希濂坚守的难度。

艰难的撤退行动

不过在当天晚上,宋希濂便再次接到了撤退的任务。但是这场撤退任务是相当困难的,多日的战争已经让宋希濂的军队只剩下了四千多军力,如果在路上碰到日军部队的话,想要正面交战可以说是基本不可能。

再加上天上还有日军的飞机负责巡逻,如果在撤退过程中被发现的话,两枚炸弹投下来估计就能让原本就没剩下多少人的宋希濂部队再次出现大幅度的减员。

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如果想要带领部队顺利撤退,对于指挥官的压力也绝对不小。而且在部队撤退路上还有着一支负责巡逻的挺进队,无论如何这支部队都是绕不过去的,如果想要顺利撤退,这支挺进部队也是需要优先解决的目标之一。

于是宋希濂便开始对当前的情况进行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之后,最终宋希濂便决定先行解决掉这支挺进部队。飞机的巡逻是能够通过地形优势来进行避免的,但既然挺进部队绕不过去,那就想办法解决掉。

好在这支挺进部队的人数并不算是很多,也不过只有区区几百人,这个数字对于宋希濂来说是完全能够接受的,毕竟部队还剩下4000兵力,想要解决掉这二百兵力确实不是什么难事。

不过能解决不代表不需要隐蔽,如果让日军挺进部队传递出去消息的话,宋希濂的部队再想要撤退难度只会再次加大。在和日军挺进部队进行接触之后,宋希濂便利用地形优势将这支日军挺进部队给逐渐包围。

趁着挺进部队还没反应过来,宋希濂便指挥部队一拥而上,短时间内便将整支日军挺进部队给全部歼灭。解决了撤退路上最困难的问题,那么接下来压力也会减小许多,正常来说,不少将领都会在这时候出现短暂的放松。

但宋希濂不同,他用兵一向是相当谨慎的,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当即决定临时改变撤退路线,绕路前往指定地点。

一边撤一边增编

对于宋希濂这一绕路的行为,队伍内是有部分人有些疑惑的,但是后来宋希濂的操作,也是再度证明了他这项决策的正确性。

来到昆山之后,宋希濂更是见到了不少撤下来的一些散兵,这些散兵都是之前撤退过程中没能够跟上大部队被抛弃的,为了让这些散兵能跟着部队一起走,宋希濂便决定将这些人给收容进自己的军队之中。

随着后来撤退路上对队伍的不断扩容,整个军队不但没有出现减员,甚至规模还比之前刚开始撤退的时候要高上一倍。

在突袭撤退过程中,宋希濂是真正做到了一边撤一边扩,撤退距离越远,军队规模反而越大,这无论放在哪一场战争中都是相当令人惊讶的,更不用说在宋希濂的扩容之下,这些散兵还能展现出不错的战斗力了。

到了后来的另一次突袭撤退行动,宋希濂更是成功做到了将杂牌部队进行改编,从而将整个军队再度扩大数倍。

这一行为放在当时可是相当困难的,毕竟在撤退之前,这些杂牌部队都是有自己的领导者的,让他们放弃自己原本的领导转而听从宋希濂的指挥,这原本就不是什么容易事,更不用说还要让这些杂牌部队和其他杂牌部队组成一支军队了。

但宋希濂确确实实做到了这一点,但对于这扩建后的军队,他最后却是一无所取,光是他的这一举动,就让无数人都感到相当敬佩。

参考资料

《鹰犬将军·宋希濂的自述》

0 阅读:103
墨山真看客

墨山真看客

看人、看事、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