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三川所绘的《青年近卫军》连环画与原小说四种插图哪个最接近?

文学私秘 2023-07-16 23:45:41

华三川绘制的连环画《青年近卫军》的画页共计627幅,画了三年,从1957年到1960年完成全部作品。1958年出版了第一册,之后两册,直到1977年才全部出齐。

当时出版的是压缩了的500多幅画面,一直到2002年,才由连环画出版社出版了全部的627幅作品。

华三川绘制的《青年近卫军》,我们注意一下,会发现,作品受到苏联出版的小说插图与同名电影的影响。

而因为小说插图的画页有限,所以,华三川在绘制《青年近卫军》的时候,更多地是按照电影里的画面,进行了图象复制。

当然,华三川在绘画时,苏联出版时的小说插图,无疑是作者选取参照的第一个图像来源。

而当我们仔细地关注一下《青年近卫军》的苏联版原著的插图时,我们会发现,有多名画家,为这部小说绘制了插图。至少在我们目前来看,有四位画家所绘的插图,比较经典,各擅胜场。

我们不妨浏览一下。

1946年苏联版

1946年,法捷耶夫的小说完成,当年出版。

在这一个版本里,出现了第一个版本的小说插图。而文革前出版的中文译本里的插图,全是这个版本。

这一个版本里的插图,由前苏联著名的插图画家谢格洛夫(1901— 1984年)绘制。

1947年中文版

中国译本的跟风速度是惊人。小说出版于1946年,1947年,水夫翻译的《青年近卫军》就在中国出版。

在出版页里,署名插图作者为:В.席洛夫,就是今天谢格洛夫的另一种译法。

这位画家,后来又译成赛戈洛夫、斯切格洛夫。

在文革前中国出版的苏联的插图画选中,一般都是署这两个译名。

现在一般将其译为谢格洛夫。

谢格洛夫各种画种均有涉猎。

他的水粉画温馨、童真、靓丽,代表了斯大林时代的阳光灿烂的明媚画风。

而他的钢笔画的再现手段,也相当的了不得。

他用钢笔画技法,通过线条的粗密,构成晕线,勾勒出背景与人物,十分灵动。

而他为《青年近卫军》所绘的插图,更像是炭笔画所绘制,人物完全由炭笔勾勒,形成明暗对比,让笔下的景物与人物十分具有质感。

他的最著名的“火烧敌军司令部”,可以说在《青年近卫军》的中国版本中流传甚广,可以说是画的最好的谢辽萨的一个场景。

而华三川《青年近卫军》连环画中,也基本采用了谢格洛夫这个经典的动作与形象设置。

谢格洛夫这个版本的插图还有一些相当形象而生动的画幅,我们转发如下,供大家鉴赏:

苏联版小说插图里,另一个版本是由同样相当著名的插图画家费奥多尔·彼得罗维奇·格列博夫(1914—1980)所绘。

格列博夫版插图

1951年,法捷耶夫对《青年近卫军》进行了重大修改,新出了修订版。

格列博夫插图,图中为邬丽亚与刘勃卡

格列博夫根据这个新版本,绘制了一套带有自己风格的插图。为画好小说的配图,他于1953年前往《青年近卫军》的故事发生地——克拉斯诺顿实地采风。

如果华三川有机会的话,他肯定也会来到小说发生地,了解当地风情。华三川在绘制《白毛女》连环画时,曾经来到故事发生地蹲点数月,从而保证了日后的连环画的乡土风情浓厚、真实。

从这个意义上说,格列博夫到实地采风,变相地为华三川提供了一手素材。日后,华三川绘制《青年近卫军》连环画时,也参考了格列博夫的这套插图。

比如,格列博夫绘制的刘勃卡搭乘德军顺风车的插图,就被华三川移用到连环画里,构图可以说完全相似。

而值得注意的是,苏联小说的的第一版插图,也就是由谢格洛夫绘制的插图中关于刘勃卡的场景,也被华三川融入到了连环画中。

我们看看下面这张谢格洛夫所绘的插图。

谢格洛夫笔下的刘勃卡

相比之下,谢格洛夫画的插图,要比格列博夫的插图,更具力度与刚性,这可能与谢格洛夫是用炭笔绘制画面有关,炭笔的明暗,构成了一种不弥漫、不通融、不漶散的力度,丁是丁卯是卯,这就是炭笔画的特有魅力。

而格列博夫是用黑色水彩画绘制而成,画面显得柔软、飘逸,人物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写意的特征。

200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名著名译丛书,收入了《青年近卫军》,这一版本,舍弃了六十年代采用的谢格洛夫的插图,而全部用了格列博夫绘制的这一个版本。

这也是目前市场上,能够见到的《青年近卫军》最新版本。

这个版本的封面,就用了格列博夫的插图里的“红军来了”作为门面,其实这个插图,并没有体现出《青年近卫军》的人物特征,现在用作封面,也许是看重了这幅画页中体现出的一种战斗的气息。

格列博夫的其他插图,我们一并搜罗如下,供欣赏:

日后,苏联的另一位著名画家,又为《青年近卫军》绘制了一套插图。

这个画家就是曾经为《静静的顿河》绘制了40多幅插图的韦列伊斯基(1915年—1993)。

《静静的顿河》插图

韦列伊斯基这套插图,大致出现在1971年。他的插图是彩色的,这位画家的插图,注重人物动感的捕捉,强调大场面,如果我们熟悉《静静的顿河》的插图风格,会觉得这一版本插图,自有一种亲切感。

除了一上面三位插图大家之外,还有一位乌克兰画家雷兹尼琴科,也在小说一出版的时候,就绘制了插图。

他的插图偏柔美,线条很柔和,丰润而逼真,因而带有一点风花雪月的味道。

我们不妨看看他的作品:

他的作品,弥补了其他几位画家忽略的生活化的一面,展现了小说里的人物更具人情味与人性美的瞬间。

华三川的连环画的绘制时间在1957——1960年期间,他能够参考的作品,只能是第一位画家谢格洛夫与紧随其后于1953年绘制插图的格列博夫的笔下留痕。

这样,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位画家的人物造型与构图创意,都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了华三川的连环画《青年近卫军》中。

但是,上述两个画家的插图,加起来不过二十多幅,而连环画的画面达到了627页,显然这些插图的信息量相对于庞大的连环画面页的饕餮大口来说,不过杯水车薪。

怎么办?

好在1946年,苏联导演谢尔盖·格拉西莫夫在小说出版不久,即拍摄了一部同名电影。

华三川的连环画的画页,很多都移用了电影里的镜头造型与动作。

应该说华三川在绘画时,重点参考了电影里的影像原型。

下面,我们不妨作一个简单的比对。

华三川笔下,普罗庆柯的造型,显然是按照电影里的演员样貌设计的。连衣服的细节都一样。

在逃难的时候,地下党员瓦尔柯来到青年人中,这时德军先锋部队突然来到,连环画里的这个场面,与电影里的构图基本一样:

谢辽萨在花园里看到神定气闲的华丽雅身趴在花丛中读书,也与 电影的镜头一样:

奥立格与家里的德军士兵发生争执,然后母亲与外婆拦阻劝架,连环画里的动作设计,基本是学舌了电影里的镜头:

沃洛佳生病在床的画面,也是电影里同一场景的移用:

近卫军战士去解救战俘、杀死敌哨兵的画面,可以自行比较一下:

谢辽萨与华丽雅在学校的后窗侦察敌人的动向的画面,相似度也是挺高的:

谢辽萨从战场上回到家里,见到姐姐,其中,姐姐的造型,简直是一个模子里脱出来的。

由此,可以看出华三川在绘制连环画时的一些秘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华三川在完成一部连环画时,为了追求真实性,是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 。

他的这种创作态度,是值得我们的学习与尊重的。

这也是他所绘的这部《青年近卫军》连环画依然在今天熠熠生辉的原因。

4 阅读:399
评论列表
  • 2023-08-10 07:08

    连环画里柳芭搭车的德军服帽微徽领章画得不对,但奔驰牌敞棚汽车画得很对。

文学私秘

简介:文学是人学,关注人类的所有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