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半两”到“汉半两”,西汉货币几经变革,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水绿看历史 2023-03-10 14:23:08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

这句宋代的诗词被罗贯中用到了《三国演义》的故事里,描写董卓初见貂蝉献舞的场景。

这里的“榆钱”便是汉初直到汉武帝时期,广泛使用的汉两半,被称为榆荚半两,也被称为榆钱。

汉两半的来历

说起汉两半的来历,就不得不提及秦朝。汉两半的来源实际上是来自于秦朝的货币体系,也就是所谓的秦两半。

而关于秦两半最早的记载,则是来自于《史记·六国年表》中的

“惠文王二年,天子贺。行钱。”

可见,两半钱至少在秦惠文王二年就已经出现或者说已经存在了。在我们的始皇帝横扫六合,收兵铸金人后,车同轨,书同文,外加统一度量衡的基础上,又怎么可能,会不统一九州之货币?

也就是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秦两半成为天下通行的货币。

只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喧嚣后,刘邦入关,约法三章。却依旧沿用着秦两半作为社会流通的实际货币,只是在这个时候,刘邦为了筹措军费,也开始私自铸造两半钱,而这便是汉两半最初的来历。

汉代秦后,尤其是汉朝初期,很多的制度都沿袭着秦朝的规章。而在货币制度上,更是一脉相承,使用着秦朝定下的两半钱。

只是汉朝的两半钱,和秦朝的两半钱相比,要“缩水”不少,两半钱的实际重量比秦朝的两半钱,要轻上许多,而且不同时代的规格又不相同。

说起这个,就不得不提起一位名人,那便是汉初的“首富”邓通。

关于这位邓通,熟悉历史的人自然知道他的大名。但即便是不怎么了解历史的人,只怕也在很多引用的故事里隐约听过他的名讳。

在《水浒传》和《金瓶梅》中王婆为西门庆谋划时都有提过,想要把潘金莲弄到手,“潘驴邓小闲”这五样是一样不能少。

而其中所谓“邓”,便是指的邓通,准确的说,是指的邓通身后的财富。倒不像现在,只需要一个“邓”字就能解决了西门庆的烦恼。

邓通的亿万家财,便是数不尽的两半钱,而他的这些两半钱,不贪不抢,都是他认认真真,靠着自己的付出,自己组织人手亲自铸造的钱。

邓通其人原本只是一个负责划船的小吏,真就是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因为汉文帝做了一个梦,梦里帮助汉文帝的那个人正好和他对上了,他也因此成为了汉文帝的宠臣。

《史记》中对他的描述是:

“然邓通无他能,不能有所荐士,独自谨其身以媚上而已。”

但邓通为什么能有自行私自铸造汉两半钱的权利呢?原来在那个封建迷信的时代,有擅长相面的看过邓通的面相后,说邓通会因为贫穷饥饿而死。

于是,汉文帝就把蜀地的一个铜矿赏赐给了邓通,让他自己铸钱来破除这个面相。而邓通铸的钱,虽然被不少人称作“邓通钱”,但在设计和规制上来说,还是西汉初期的两半钱的范畴内。

西汉初期各种两半钱的品类一览

《汉书》卷24《食货志》记载:

“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

可能是受限于时代,即便是由国家机器来进行的钱币的生产,在西汉初期,依旧未能完全统一。

另外加上各种其他的原因,即便是同属“两半钱”,都是大汉朝廷或官方委托授予铸造权利铸就的钱,其具体呈现,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

首先便是刘邦时期,其实在刘邦正式建立大汉朝前,他就有私自铸造钱币了。或许是当时他实力有限,又或者是真的觉得秦朝的两半钱太重,不利于货币的流通。

刘邦时期的汉两半,其官方规定的重量是三铢,只有秦两半重量的四分之一。

或许是皇帝刘邦本身就是个无赖地痞出身,对于财富的极其的看重和吝啬。导致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私自铸造的汉两半,其重量往往是连三铢都不到。

这个时期的汉两半,钱币中央的穿孔很大,而且并没有内外轮廓,整个钱币呈现扁平状,而且整个钱币的制作铸造样式,十分粗糙简陋。

后来到了吕后执政时期,吕后觉得这钱币太轻,使用起来没有手感,担心百姓容易遗失。于是下令,铸造新标准的汉两半,也就是所谓的“八铢钱”。

接近原来汉两半的重量的三倍,钱币背面十分平整,正面的“两半”二字,已经出现向隶书靠近的趋势。

只是这天下最难把握和看透的就是人心。本来是朝廷的一番好意,但是在民间,却有许许多多的聪明人,把这两半钱中最为厚重的一个版本的钱,私自给熔了。

然后打造成汉朝初期时候那种不到三铢的汉两半,还真就是一个铜币掰成两个甚至三个铜币来用。

而这种举动,很快也就迫使吕后停止了八铢钱版本的汉两半的铸造和推行,反而是推出了“五分钱”版本的汉两半,这个版本的汉两半,是原来秦朝汉两半的五分之一,比刘邦时期的汉两半,还要轻,还要薄。

但正如吕后初期考虑的那样,汉两半的分量减轻之后,不论是百姓,还是地主豪强,在使用上都不便捷。

直到汉文帝时期,推出了新的货币规定,也就是所谓的四铢钱版本的汉两半,才改善了这个问题。

汉文帝推出的这个四铢钱版本的汉两半,整体大小和原来的汉两半大小差不多,但是铜币穿孔比较小,等于是向内增加了铜的份量。

再加上或许是汉朝的统治日渐平稳,又或者是技术得到了发展,汉文帝时期的汉两半,制作工艺明显提升,整个钱币更加的统一规范。

于是,这样的铜币,自然是得到了各个阶层的接受。另外,在加上汉文帝是把铸币权分发了出去,不论是汉朝宗亲的代表吴王刘濞,还是汉文帝的宠臣邓通,为了能让自家铸造的钱得到市场的认可,都把自家的铜币打造的十分精细。

但不论是不是无心之举,对于有市场竞争的这些钱币铸造者们而言,他们铸造的钱币越规范,对于整个货币市场,也就越有利。

直到后面汉景帝登基,汉两半的铸造权利,才再一次的收回中央所有。虽然禁止了宗室和大臣们铸造铜币,但民间依旧还是会有小规模的私人铸币作坊,但对于已经流通了的“四铢钱”版本的汉两半而言,已经没有任何威胁了。

到了后来汉武帝时期,正式发布了一直沿用到汉末的五铢钱,西汉初期的两半钱,才正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汉两半的价值,到如今如何

对于很多收藏爱好者而言,一定会很关心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汉两半到底值多少钱,又应该如何辨别真伪呢?

一般的辨别会从这么几个方面考虑。首先是汉初时期铸造铜币,大多都是使用的青铜为主,少有白铜。

其二便是汉初到如今,两千多年的岁月,铜币钙化严重,铜币早就闻不到铜的气味了,若是用手去弹,也很难辨别出铜的声音来。

最后便是要查看查看这铜币是否生锈,若是没有生锈的铜币,又没有在市场流通,其真伪一定存疑。

对于汉初两半钱的价值,若是那种最小的铜币,如今市面价格可能在三五十元左右,对于吕后时期推行过一段时间却又停铸的“八铢钱”版本的两半钱,或许能在几百到上千元。

当然,根据铜币保存的品相,还有各地市场的实际情况,价格会有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估算。

结语

钱帛动人心,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尤其是在这个拜金主义盛行的时代,仿佛有钱就有了一切。

但看看汉两半和其背后的故事吧,每一个想要通过投机取巧,不论是自私铸币,还是把一枚铜币熔炼成为数枚铜币,这些人都没有得到善终。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诸君当自勉。

参考资料:

《史记·六国年表》

《史记·卷一百二十五·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汉书》卷24《食货志》

《中国古珍币大全》

0 阅读:8

水绿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