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毒死武大郎,直接原因是西门庆害怕了:“我须知景阳冈上打虎的武都头,他是清河县第一个好汉!”害怕武松的报复,才接纳了王婆“斩草除根”的毒计。

而引起西门庆害怕,又是因为武大郎的威胁。西门庆与潘金莲奸情炽热,无心他顾,连潘金莲也忘了自己曾经追求过的小叔子,是打虎英雄武松。这时武大郎一句“我的兄弟武二,你须得知他性格。倘或早晚归来,他肯干休?”,岂不是提醒了他们?不仅是提醒,更是威胁,让他们意识到武松的可怕,于是下定了杀人灭口的决心。

那么,武大郎这句“我的兄弟武二”,是不是自寻死路?如果没有这句话,武大郎是不是就能活下来了?
并不。
让我们来看看,在武大说这话之前,是怎样的情形?被西门庆一脚踢中心窝里,武大郎“口里吐血,面皮蜡查也似黄了”,自己连路也走不了,全靠潘金莲与王婆“两个上下肩搀着”,才回到家中,“安排他床上睡了”。

接下来“武大一病五日,不能够起。更兼要汤不见,要水不见,每日叫那妇人不应”、“武大几遍气得发昏,又没人来睬着”。重伤之后,别说求医问药了,就是连汤水也喝不到嘴里,只能眼睁睁看着妻子每天出门幽会。这种折磨,并不弱于西门庆那当心一脚。
再这样下去,只怕熬不到武松回来,武大郎就可能被气死了!

对于西门庆、潘金莲、王婆来说,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就得天衣无缝,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武大郎还没见到武松,就自己死了”上,所以要下毒害死武大郎;但对于武大郎来说,他也想活着,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兄弟武松提前回来,我还没被折磨死”上,所以他要想办法自救。
自救的办法,还是有的。比如郓哥来报信时,他不听他的挑唆、不轻易去捉奸,而是按武松的叮嘱“如若有人欺负你,不要和他争执,待我回来自和他理论”,忍耐一时,虽然被人嘲笑鄙视,至少免了杀人之祸。

又比如查知奸情,直接和潘金莲开诚布公:“我知道你的心不在我身上。既然如此,你可与他说清,我给你一纸休书,让他接你到家中。你们自可长相厮守,也不玷污我。岂不是好?”哪怕是要点儿赔偿呢,西门庆应该不会拒绝——为了勾搭潘金莲,他在王婆这里花了十一两银子加一匹蓝绸、一匹白绢、一匹白绫、十两好绵,还不算买酒买肉的“五两来碎银子”。如果让他花几十两银子娶潘金莲回家,他当然是愿意的。

可是,这些办法,武大郎都想不到。他既没有自己的决断,又受不了小人的挑唆——是的,小人,很多影视剧里,郓哥被描绘成武大郎的朋友。然而在小说原著里,他是一个左右逢源、公报私仇、为一己之私不惜坑害别人的小人。

武大郎既没有智慧决断,又容易受人挑唆,直闹到被踢中心口、卧床不起。到这时候,他除了伤重而死、气恼而死,就只有被毒死害死一条路了。
什么都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