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养鸡啄羽预防,林下散养,营养均衡,环境要丰富
在养殖的世界里,家养鸡虽然看似简单,但里面也藏着不少学问呢。咱先说说这鸡,大家都知道,鸡养好了能下蛋,还能吃到美味的鸡肉,在咱们日常生活里那可是很有价值的东西。咱普通老百姓家养点鸡,就图个新鲜、健康。
说到这儿,就得聊聊这鸡的一个头疼事儿,那就是啄羽。这事儿啊,在不少地方都发生过。就拿我邻居老张来说吧,在我们这个小村子,以前他也养过鸡。到了夏天,天气热得很,有时候他就发现鸡群里有鸡开始啄自己的羽毛,还有互相啄的。老张心里可着急了,不知道咋回事。后来和村里养鸡多年的王大爷一交流,才知道这可能跟环境、营养啥的都有关系。
咱再说说这养殖场景。现在有不少人都想家养鸡,有的是在小院子里散养,有的是专门弄个养殖场。比如说在山东临沂的一个养殖场,李老板养了好几千只鸡呢。他们那儿地势比较平坦,周围有不少空地。开始的时候,李老板也没特别注意这鸡住的环境,就想着让鸡能有个地方待就行。结果呢,鸡老是啄自己的羽毛。他就很苦恼,找了好多书看,也咨询了一些专家。
从营养方面来说,鸡要是营养不均衡,就容易出现啄羽的情况。就像人在吃饭一样,如果总是吃差不多的东西,肯定会觉得不健康。鸡也是这样。比如说,如果鸡光吃谷物,缺少一些微量元素,就可能找别的东西来“补”,那羽毛就成了它们的“选择”。我有个朋友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分享的经历,那个网友在南方的广州,气候湿热,他在自家小院里养了十几只鸡。一开始,他也遭遇了啄羽的问题。他发现,南方的天气热,鸡容易出汗,羽毛就被汗水浸湿了。如果不及时擦干,鸡就会觉得不舒服,就开始啄羽毛。
咱们现在来说说林下散养。这林下散养啊,可是有不少好处。鸡能在一大片树林里自由活动,既能吃到新鲜的虫子,又能晒到太阳。但这里面也有坑。比如说鸡在林下跑来跑去,有时候会踩到一些带刺的藤蔓,或者踩到湿哒哒的地面感染细菌啥的,这样身体不舒服就容易啄羽。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下地区的差异了。在南方,像浙江、福建这些地方,地形大多是丘陵,气候又比较湿润。这种环境下养鸡,就要特别注意防潮和驱虫。我就听说过一个浙江丽水养殖户的例子。他的鸡舍虽然是在树林下,但是夏天下大雨的时候,雨水还是会积在小坑里。鸡经常在里面走,就感染了寄生虫。后来他四处打听,听说可以在鸡舍周围撒一些那种不知名的草药,叫艾蒿。他在周围撒了一圈,还真有点效果。因为这艾蒿有那种特别的气味,虫子不喜欢靠近,而且能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
再比如说在北方,像河北、东北这些地方,气候干冷。冬天要是没给鸡搭好足够保暖的棚子,鸡被冷风吹得受不了,身体抵抗力下降,也可能会出现啄羽的现象。我认识的一个东北的养殖户赵先生,他刚开始养鸡的时候,冬天就只给鸡搭了个简易的棚子。结果有些鸡就冻病了,开始啄羽。后来他听说可以给鸡舍的地面铺上一些干草,再在棚子的缝隙处用那种厚厚的布给封上。他这么做了之后,鸡生病的就少了。
下面咱说说在林下散养里不同绿植对鸡的影响。我给大家说说三种南方常见的绿植,还有一些北方的绿植情况。先说南方的,在广东那边有一种叫簕杜鹃的植物。这种植物生命力很顽强,叶子比较厚实,在南方的湿热天气里长得特别旺。但是它对鸡来说不是那么友好,鸡吃了一些可能会消化不良。还有一种叫做白背桐,它开的花很漂亮,但是它的刺比较多,鸡在林下走的时候容易被刺到。在北方呢,比如说刺槐,它的刺比较锋利,要是散养在树林里的鸡不小心被刺到,受伤后也可能会啄羽。还有沙棘,它的果实酸酸的,鸡很喜欢吃,但是沙棘树的枝条有时候比较硬,在鸡活动的时候可能伤到它们。
咱再来说说预防啄羽的一些办法。从环境上讲,不管是在南方还是北方,给鸡提供一个丰富多样的环境很重要。像在南方,可以把鸡舍周围布置一些遮阳网,在夏天的时候给鸡降温,还能做一些高低不同的架子,让鸡可以站在上面休息,防止鸡挤在一起互相啄羽。在北方呢,可以在鸡舍里铺上厚厚的垫料,像稻壳这些,既保暖又能让鸡睡得舒服。
从营养均衡的角度来看呢,要根据鸡的成长阶段来调配食物。比如说,在鸡3 - 6个月的育成期,在南方,因为植物比较丰富,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野草、水生植物的比例,让鸡吃到不同的食物补充不同的营养。在北方,就要考虑准备一些容易储存的饲料,像玉米粉、豆粕这些,还可以偶尔给鸡喂点自己腌制的蔬菜,补充维生素。
从时间上来说,在鸡1年左右的产蛋高峰期,营养更是得跟上。在南方,这个时候湿度大,食物容易变质,饲料的储存要特别注意防潮。在北方,这个阶段天气比较寒冷,要多给鸡补充热量高的食物。
再说说鸡舍的建设这方面。在南方的一些地方,像海南,由于气候炎热,鸡舍的建设要注重通风散热。可以采用开放式的鸡舍设计,在鸡舍的四周设置一些可调节的通风口,根据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来调整通风量。而在北方,像内蒙古,冬季寒冷漫长,鸡舍的墙体要厚一些,要有足够的防寒措施。可以用干草或者泡沫板等材料来隔热保暖。
还有就是在鸡群的管理上。在南方的一些地区,如云南,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各不相同,有的地方认为鸡要分群管理,这样每只鸡的活动空间比较大,不容易产生争斗啄羽的情况。在北方,像陕西,有些农村有“斗鸡”的传统活动,但是要注意在这个活动之后要及时观察鸡的状态,因为争斗受伤后的鸡很容易啄羽。
说到这我还有个事儿想让大家讨论讨论。就是现在有那种在山里搞散养的鸡,说是能吃到山里的各种虫子,但是这种散养方式和在普通树林下散养的鸡相比,在预防啄羽、营养均衡这些方面到底有哪些差异呢?大家有没有这方面的经历或者见解呢?
咱再从另一个角度说说。有时候,鸡的新组合群也容易啄羽。就像我之前认识的一个养殖户,在江西,他把不同批次买来的鸡放到一起养。那些新进来的鸡可能因为对环境陌生,又想争得地盘,就会出现啄羽现象。他发现这个问题后,就慢慢让新进来的鸡先在一个小范围的隔离区适应环境,逐渐再放到大的鸡舍里,这样啄羽的情况就改善了很多。
在南方的一些沿海地区,比如福建的厦门,夏天的湿度特别大,蚊虫也多。这些蚊虫叮咬后的鸡,羽毛会变得不规整,鸡会因为难受就啄自己的羽毛。当地的一些养殖户就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在鸡舍周围种一些有驱蚊效果的绿植,像薄荷。薄荷的气味可以驱赶蚊虫,而且薄荷清凉的味道也能让鸡感觉舒服一些。这其实也是一种从丰富环境的角度来预防啄羽的办法。
再看北方,像山西的一些山区,地形比较复杂,很多养殖户都是利用山坡来散养鸡。这种地形虽然能让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但是鸡在山上跑来跑去的时候,可能会滑倒受伤或者吃到一些不该吃的东西。所以啊,养殖户们要对鸡群的活动范围进行合理规划,在山林的不同区域设置围栏,既能让鸡自由活动,又能保证它们的安全。
从鸡的健康监测方面来说,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定期的健康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说,每两个月就要对鸡群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在南方,因为细菌和寄生虫滋生的速度快一些,可能两个月的检查间隔还不够。而在北方,因为气温低,细菌和寄生虫的活跃度相对较低,可以按季度检查一次,但也要随时关注鸡的状态。如果发现有啄羽现象频繁的鸡,要及时挑出来单独观察和照顾。
现在还有不少家庭在小院子里养三五只鸡,这种情况下,也要考虑啄羽问题。在南方的小院子里,如果地面不平整,容易积水,鸡的脚丫子长时间泡在水里就容易生病,进而引发啄羽。所以在南方,在院子里养鸡要把地面弄平,做个小小的排水槽。在北方的小院子里,冬天要注意给鸡保暖,可以在小角落里铺上些干草,让鸡能有个舒适的小窝。
还有一些新入行的养殖户,容易忽略鸡的生活习惯。比如说,鸡在休息的时候喜欢站在一些稍微高的地方。在南方的养殖场,可以设置一些木制的栖架,但是在北方的养殖场,如果栖架太过于光滑,鸡站不稳,容易掉下来受伤啄羽,所以栖架的材料要选择那种有一定摩擦力的,像带点粗糙纹理的木材。
从季节更替的角度来看,春、秋、冬季,南北差异在预防啄羽上也有不同体现。春天万物复苏,在南方,野草生长快,可以适时引导鸡去吃野草补充营养,但在北方,春风大,鸡舍的门要注意关好,防止风把灰尘、杂物吹进来,弄脏鸡的羽毛,导致啄羽。夏天的话,南方高温多雨,要重点解决降温防潮问题,北方就是要注意高温时节的用水降温。到了秋天,在南方要预防雨水对鸡的健康影响,北方则要考虑秋收时鸡的安全,避免混入的谷物中毒。冬天的南北差异就更明显了,北方的养殖户要全方位做好防寒保暖,南方虽然冷,但相对较轻,要注意做好通风。
另外,鸡的品种也会影响啄羽情况。南方有一种芦花鸡,羽毛很漂亮,而且适应能力较强。但有时候芦花鸡之间会因为争夺配偶而啄羽。北方的铁脚麻鸡,脚比较结实,耐走,在养殖的时候可能因为活动范围不够而啄羽。
我们养殖户在面对这些不同情况的啄羽问题时,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论是从环境、营养,还是从养殖的方式、区域差异等方面,都要综合考虑。这样才能让我们的鸡健康成长,减少啄羽现象的发生。
这里还有个问题想和大家探讨探讨。在现代化的养殖模式和传统的家养模式下,预防啄羽的方法有哪些可以互相借鉴的地方呢?相信大家一定有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