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同齿轮,越转越灵活,闲下来反而容易锈迹斑斑。清闲是福气,太闲却是灾难。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无事可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人到晚年,本是看尽了花开花落的年纪。可是很多事情如果自己想不通,那么夕阳之美便不复存在。
有很多中年人对照顾老人深有体会,他们对老人的评价是:一部分老人可以自找有乐,尽量少麻烦儿女;一部分老人生活中从不培养自己的爱好,却又把这无聊空虚的烦闷,嫁接在子女的身上。
网络上@宁静致远说:自己的老娘没啥爱好,就愿意找人唠嗑。后来能陪她聊天的老邻居有的搬家了,有的去世了。
我们让她认识一些新朋友,她就总说聊不到一起去。让她发展一些别的爱好,她就说这么大年纪了,还能学会啥。
现在老娘见人就说想死不想活了,但是有一点病赶紧让买药,让子女陪着上医院。甚至有时还假装生病,就想让子女围着她转。
只要她觉得无聊,每天就给子女轮番的打电话,电话一接通半小时起,也不管电话那头的子女在做什么。关键是,她天天无所事事,天天无聊。
我们听上去也许觉得很奇葩,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老人也不算少数,吴爷爷就是其中之一。
吴爷爷是我同学的爷爷,我小的时候去同学家还见过他。当时的样子挺精神的,可是据同学说,他爷爷现在状态十分萎靡,时不时的就要发脾气。
吴爷爷今年85岁,自从摔了一跤,腿部受伤后,整个精神状态都不好了。还好子女孝顺贴身照顾,恢复的挺好,但要自己一个人上下楼还是有困难的。
吴爷爷住在3楼,家里没有电梯。家人偶尔也会把他带下楼去散散心,但楼上楼下来回一趟,着实也费了大劲儿。
吴爷爷在家没什么乐趣,成天歪在沙发上坐着,眼神空洞洞的。让他看电视他也不爱看,弄个智能手机给他玩,他也不愿意学。以前还爱听个收音机,现在说没什么好节目也不听了。
整天无所事事的靠在沙发上,除了吃就是睡。吴爷爷和大儿子一起住,整天把儿子盯得紧紧的,只要出去一会儿,电话就追来了。
吴爷爷最初不这样,现在年纪越大对大儿子越是依赖,就是大儿子出去买个菜他都要打电话不停催。
大儿子成天守着吴爷爷也挺无聊,也不想让吴爷爷天天活得唉声叹气,就想让他培养一些兴趣爱好。
腿不方便写写字、画画、喝茶也行的,可是吴爷爷对每一个都不感兴趣。
越是没有兴趣爱好,生活越是无聊,生活越是无聊,越是精神萎靡,这仿佛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吴爷爷每天的事儿,就是成天坐在沙发上叹气,嘴里在捣鼓着:“活不了几天了,该走了”这种类似的话。
吴爷爷其实能吃能喝,除了腿有些不方便外,没有别的毛病,但就是提不起精神。说句不好听的话,已然是在等死了。
老年人身体状态不佳是常态,谁都有个三灾六病,但只要没有影响到整体的生活,还是要把日子往美好了过呀。
有吴爷爷这样把晚年活得悲催的,也有到了年纪,依然精气神俱佳的。我身边有一个邻居大妈就是,已经93岁了,生活还是挺规律的:
每天上午做半小时健身操,看电视,尤其爱追剧;午饭后,睡午觉近一个小时,下午玩俄罗斯方块积木,看看老照片。拆旧衣服,改旧衣服,每天的生活安排的满满当当。
这样的老人活着,不但不会觉得时间难熬,自己晚年的日子也不白过,是儿女的福气。
人老了,是有质量的活着,还是任由岁月的侵袭,活成一滩烂泥。其实,都在于自己的精气神和心里的一股劲儿。
你想要过怎样的生活,就去努力。别闲着,按照自己的喜欢的样子,多去做尝试。
喜欢静的就看书、喝茶、养猫、养鸟,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喜欢热闹的就去社交,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人老了最怕闲着,最怕总觉得自己不行,无事可做。其实,人年轻时忙碌了大半辈子,年老后就要找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儿,不然这一辈子究竟在活些什么呢?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如同冯唐所说:“最好的方式,是在下半辈子重过一生。”
人到晚年,活得自律、有趣,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才不负晚年的时光。
-END-
世界那么大,感谢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笔有温度、为情发声,一个热爱文字的不典型写作者,邀请你共同感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