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扣钱,“逼女儿”事件,撕开多少人的“道德洁癖”

吃瓜的小脑斧 2023-08-20 18:13:16

01

最近,某乎上有个帖子很火,流量高达3000万。

发帖人称,女儿每次出去玩,自己只给十块八块的。

女孩不够用,出去玩只能蹭同学的,給别人留下抠门的印象。

题主想改变印象,不但没有增加零花钱,反倒是在公众场合将女儿说了一顿。

强制让她将游戏币分给同学。

最后,发帖人还用这样的词汇描述女儿:不懂事、被惯坏了、让她吃亏我有错吗?

评论里,疑惑的声音不绝于耳:

你克扣女儿,逼她在外面占别人便宜,丢自己的脸。

然后又逼她吃亏,给你自己长脸。

作为她的经济来源的你,一边克扣,一边又逼着她把自己攒好的钱给别人花。

请问,你女儿哪儿来的钱?

是啊,要么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要么打肿脸充胖子。

勒紧裤腰带充胖子,这也太难为人了。

可是,偏偏有些人非常痴迷这种行为。

对家里人支出算计得很精,对外人大方得很。

招待朋友亲戚,牛腩狗肉白切鸡,几百一瓶的好酒眼睛不带眨。

自己家里人,一只鸡一只鸭没买过,在外宣称,对我们付出很多。

小时候家里挺穷的,吃个肉还要逢年过节。

但是我爸的狐朋狗友来了,一定是买肉宰狗的。

那时候小,不懂事,不让上桌子,也以为别家都这样。

家里有好吃的,妈妈会说留着等客人。

等客人吃完走了,我们再吃凉的。

还带着酒味的剩菜剩饭,想起来就恶心。

自己家人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却砸锅卖铁借钱给狐朋狗友。

自己一身窟窿眼,却装X告诉朋友不用还钱了。

在特定场合下,“穷大方”或许是保护自己尊严的方式。

但它于我们漫长的一生而言,却是极为不划算的。

因为它的本质是:为了所谓的面子,量自己匮乏的物力,结广袤外人的欢心。

02

而更多时候,即使你已经很努力的“大方”了,也起不到预想的结果。

比如,邻居比较富有,妈妈觉得高攀人家,要礼尚往来。

于是,给对门小姐姐买了红彤彤的新毛衣送去。

给我的,则是用旧毛裤拆了重新打的毛衣,绿唧唧的,所以直到现在,我都不怎么喜欢绿色的衣服。

好笑的是,我从来没看见那个小姐姐穿过那件红毛衣。

而我只有一件绿毛衣,还总穿着和人家玩,那股自卑感我永远记得。

为了所谓的面子左右逢源穷大方,对待旁人常怀赤诚之心,慷他人之慨,

而家里日渐空空如也,负重前行。

就像韩剧《请回答1988》中的父亲成东日。

心疼街头摆摊的老人,便天天从那儿买些不需要的东西。

每次帮助完,他都会被自己的行为感动。

而另一边,则是自家日益窘迫的境遇。

妻子为补贴家用,同时打了两份工。

两个女儿更是节省家庭开销,每年生日都必须合在一起过。

穷人的大方,像一座大山,举轻若重。压自己,也压别人。

这个也导致了一些人,看起来风光无限。

但实际上,总是入不敷出。

更有人直接指出:穷,就是穷大方造成的。

我们应该常做的是举手之劳,而不是踮起脚尖的托举。

比如,我们熟知的成语故事“孔融让梨”。

有些人只知道他的谦让和大方,却不知道孔融是孔子嫡系子孙,东汉正儿八经高门大户。

家里不缺钱,更不缺梨。

梨,想吃就吃,一口扔一个,都没事。

当时客人来了,没梨就让了。

然后,父母让人记下这事情,还全国传唱,显示他们孔子之后品行高洁。

人啊,要找准自己的定位。

要知道自己长什么样,该穿什么衣服,该吃多少饭;

知道自己每个月只拿六百块钱的生活费,就不要整天出去聚餐请客穷大方;

一个人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路,那么,太近或太远的路都会是弯路。

03

《曾国藩全集》中有这样一句话说:“莫贪大方,莫贪豪爽”。

有时候用力过猛,只会适得其反。

有人贪大方,自然就有人贪便宜。

比如,和朋友、同事、亲戚在一起,不管是吃饭、打车,还是买票。

我都会抢着付钱。

但时间久了,大家都不付钱了,久而久之你就会觉得自己就像个傻子……

然后,朋友再约,就很纠结,担心出去后又成了冤大头……

更有甚者,直接把缴费单递过来,理由竟是,你太主动了。

在心理学中,有一种疼痛,被叫做“社交疼痛”。

当一个人感受到自己被社会关系所排斥时,或是被期待建立关系的同伴或群体贬低时,出现类似痛觉的情绪反应。

但有时候,你越是迎合,越是痛苦。

当一段关系需要不间断“牺牲自己”时,这段关系最终还是要走向终点。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西伯里在《自私的真相》中提出:

“良性自私”是获得幸福快乐的关键因素。

他认为“良性自私”不是“自私自利”,能够兼顾爱自己、家人和朋友。

这是一种自爱的态度。

同时,他也批判“不健康的无私”:

如果一个人能去“爱”,必然能够爱自己;

如果一个人只爱别人,那他根本就是没有能力去爱。

健康的关系是彼此的成全,而不是通过无私“献血”,最终将另一半培养成“吸血鬼”。

04

其实,你的经济能力什么样,旁人也看得出七八分的。

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中,一箪食,一瓢饮,并不会因为一时的“要面子”而更快乐。

坦荡荡的追求实用主义,也不会带来什么不可接受的后果。

比如,跟同事吃饭,我都是提前说好A A制。

没有不自在,也没有尴尬。

以前想着这次你请客,下次我请客,然后等啊等.

怕自己忘了,又担心价格差太多,太累了。

就这样,大大方方的说出来,可能第一顿觉得有点尴尬。

但是第二次,第三次,你就会觉得舒服自在。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为了自己所谓的面子,去承担本不该自己承担的。

为了掩盖自己的穷酸,刻意大方,营造出一种“咱不缺钱”的假象,一点都不值得。

这样的假象一戳就破,最终受苦的还是自己。

毕竟没钱的日子,没人能帮我们渡过。

很喜欢《人世间》里的这段台词:

“走得越远,见识越多,认识的人越多,你就越能体会到。

人这一辈子,你真的在意的,同时又在意你的人,就那么几个。

这几个人,就是你全部的世界。

他们才是你最应该在乎的,其他的人和事,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

与其为了面子对别人好,不如省下精力,用心经营家庭。

舍弃一些没必要的矜持,日子终究是过给自己的。

共勉。

0 阅读:6

吃瓜的小脑斧

简介:但心好事,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