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门槛决定选择,插电混动技术或比增程更强更全面

森哥讲车 2025-04-17 14:21:40

嘿,你有没有关注到汽车界的一个有趣现象啊?在3月底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增程式技术路线更具优势”这个观点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业内的广泛讨论。这事儿可真挺值得琢磨的,到底增程式技术是不是真的就那么厉害呢?我想啊,这事儿得好好掰扯掰扯。

咱先说说这新势力车企为啥对增程式技术情有独钟吧。这增程式技术啊,就像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入行门槛,对于很多新势力车企来说,简直就是个“香饽饽”。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啊,增程技术有很成熟的方案,研发起来成本比较低,而且跟车型开发匹配起来也比较容易。就好像你做个小手工,材料简单,步骤也不复杂,做出来的成品还挺像回事儿。这增程技术就是这样,成熟方案在那儿摆着呢,研发成本又不高,车企用起来就比较轻松。不像有些技术,那研发起来就像攀登高峰,得费老大的劲儿。

反观插混技术,那可就不一样了。插混技术开发难度高得很呐,就像在走钢丝,一不小心就可能掉下去。不仅要具备发动机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的能力,还得有整车调试匹配的能力,成本更是高得吓人。你看啊,这技术难度就摆在那儿,新势力车企要是想自主研发,那可得好好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了,这就好比一个小学生要去攻克大学的难题,难度可想而知。

而且啊,还有个政策方面的限制。按照《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生产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得有燃油汽车生产资质,可新势力车企大多只有新能源生产资质啊。这就好比你想进一个有门槛的俱乐部,结果人家不让你进,你干着急没办法。所以呢,就算有些车企想用插混技术,也被这技术壁垒和政策限制给拦住了。

从技术架构上看,插电混动就像是一个功能丰富的瑞士军刀,包含了纯电、直驱、串联、并联四种运行模式。而增程式呢,就像是一把只有两种功能的简易工具,仅支持纯电和串联模式。这插混技术啊,不仅涵盖了增程式的功能,还融合了日系油电混动的直驱和并联模式,就像是把各种高级功能集于一身。就好比你买手机,一个是功能简单的基础款,一个是各种高端功能都有的旗舰款,你选哪个?大部分人肯定选功能更全的吧。

再说说实际驾驶体验。在市区道路上,插电混动车用增程模式,效率高得很。到了高快速路上,它还能切换为发动机直驱模式,能量损耗最多才5%,油耗那是显著低于增程式。这增程式车型在高快路上,发动机得通过增程器烧油发电再驱动车辆,这能量就像坐了一次“过山车”,转化了两次,损耗高达20%,效率低不说,油耗还高。这就好比你走路,有的人能直着走过去,有的人却要绕个圈子,浪费时间和体力,你说哪个更合适?

还有动力性能这一块。在相同硬件配置下,插混优势明显。增程式仅能靠电机驱动,遇到超车这种需要大动力的时候,可能就会显得有点“力不从心”。而插混车型可以启用并联模式,发动机和电机一起发力,动力储备就像一个“能量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亏电状态下,插混动力性能不会有太大衰减,增程式可能零百加速就延长到两倍了,高速上超车的时候,是不是就容易因为动力不足而犯错呢?

再从安全环保方面看,增程式只有单一动力源,就像一个人单枪匹马作战。万一三电系统出故障了,车辆就完全没动力了,那多危险啊。而插混车型有发动机和电机双动力源,就算电机系统出问题了,发动机还能顶上,就像一个人摔倒了,还有另一个人能扶起来继续前进,行车安全就更有保障了。

插混车型因为双动力源的优势,电池可以设计得更合理,车重也能减轻,油耗也就更低了,这更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而增程式为了保证动力,往往要配备更大的电池,车就变重了,油耗也跟着上去了,这不就像一个人背着沉重的包袱赶路,又累又慢吗?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增程式技术因为门槛低、容易实现,很多新势力车企都选它。但这只是一时的情况。“打铁还需自身硬”,长远来看,插电混动技术凭借它的多功能性、高效率和安全性,很可能会成为主流。就像一些老字号的店铺,虽然一开始可能并不起眼,但凭借着自身的实力和口碑,最后能赢得大家的信赖。

汽车技术路线的选择啊,就像一场接力赛,到底谁能跑到终点,赢得胜利呢?这最终还得看市场和用户的需求。谁能更好地满足用户在各种场景下的需求,谁就是那个真正的赢家。现在咱们就拭目以待,看看这两个技术的未来走向吧。

0 阅读:4
森哥讲车

森哥讲车

专注分享用车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