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重磅通知!取消这一学期

泽祥评教育 2024-12-18 04:43:03

近日,青岛大学网站发布了《关于2025年春季学期相关教学工作调整的通知》,提到自2025年起暂停设置夏季学期,相关教学活动调整融入春秋两学期。该校2025年春季学期和夏季学期融合后,教学周增加1周,由17周调整为18周;考试周增加1周,由2周调整为3周。2025年春季学期总周数调整为21周。自2025-2026学年起,校历每学年设置春、秋两个学期,每学期常规安排18个教学周和2个考试周,共计20周。

教学内容调整方面,青岛大学各学院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原夏季学期安排的各类教学任务,优先调整至春季学期教学周进行,合理融入春季学期教学计划。对于无法融入春季学期教学周的实习实践等教学内容,可考虑利用考试周空闲时间安排。如确有需要,也可将个别教学活动调整至秋季学期进行。

01

夏季学期是什么?

很多人认为学校一般只有春、秋学期。但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实行春、夏、秋“三学期制”,为学生提供一个“小学期”。

一般而言,“三学期制”是在保持原来总教学周数和总假期周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将一学年分为三个学期。在我国,高校普遍实行“两学期制”,每学期一般20周,大约有4周的寒假和8周的暑假。而“三学期制”是国际高等教育界的通行学制。

调整为三学期之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期分配情况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微信公众号)

关于夏季学期主要教学工作,各高校有不同的实施计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3-2024学年夏季学期教学工作以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实践环节、辅修、重(补)修、暑期课程等为主,其他相关教育活动按照学院及相关部门的安排逐步落实……

2024年7月,华侨大学首次实行的“第三学期”,夏季学期为期4周,将以实践教学为主,辅之以其他教学活动。夏季学期课程计划遵循“实践性、国际性、学术性、前沿性、特色化”原则,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七种类型:一是实践类课程与活动;二是通识教育类课程;三是特色创新类活动;四是学时学分较少(≤2学分)的本科生专业课程及研究生课程;五是双学位课程、辅修专业课程、重修课程的修读等;六是各类职业技能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以及学科竞赛的集训和讲座等;七是学生境外交流和游学访学等活动。

南昌大学也曾在《南昌大学2020-2021学年夏季学期教学安排指南》提到,实施“三学期制”,主要目的是在确保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夏季学期教学活动,将长学期不便安排的部分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内容作为补充,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实践,进一步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丰富办学资源,拓展教学时空,突出特色,充分使用各类教学资源,切实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压缩教学周,增加实践周,将有利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保持思维的活跃度和敏感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实习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从而切实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华侨大学教务处负责人表示。

新京报于2016年采访了时任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处长卢春龙。卢春龙表示,相对而言,学生在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三学期制”可以更自主地安排课业学习的时间,教师也可以灵活安排教学时间,延展自主研究空间。

02

有高校将“三学期制”调回“两学期制”

“三学期制”虽然受到不少高校的青睐,但也有高校将“三学期制”重新调回“两学期制”。青岛大学取消夏季学期并非孤例。

中山大学在实行“三学期制”后,于2016学年重新调整回“两学期制”。该校认为设置教学安排时,要考虑到学生受教育的承受能力,以及放假时路程往返的难度,在结合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要求和总结“三学期制”实践的基础上,实行两学期制应该比较合理。

厦门大学的“三学期制”也经历了设置、取消、再次设置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厦门大学曾实行过“三学期制”。据厦大校史资料记载“三学期制”增加了选课的自由度,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热情;扩大了学生知识面,促进了跨学科知识相互渗透;使部分师生走向社会,参加实践;使许多中青年教师在较高的要求下,得到了锻炼。

但当时的“三学期制”在实行过程中,厦大教师教学方式没有太大改变,总体仍沿用“满堂灌”“咀嚼碎了再交给学生”的方式,学生自主思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小,和两学期制的传统课堂没太大区别,许多学生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缺课逃课现象时有发生。第三学期的课程设置没有从学科的基础着眼,存在太浅、太窄、太庞杂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此外,学校后勤改革没有跟上,教室设备、防暑降温、开水供应、音响设备等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2004年,厦门大学重新实行“三学期制”,第三学期从2004年6月11日到2004年7月20日。从厦门大学最新的《关于2023-2024学年第三学期本科生选课的通知》来看,通知提到该校设置第三学期的主要目的是给同学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同学在第三学期开展自主性、研究性和实践性学习。本学年第三学期主要包括实践性、实验课程,各类院系选修课程,美育与通识教育课程(全校性选修课),体育课,以及邀请一批校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或校友在第三学期开设讲座。同时还组织形式多样的暑期学校、本科生导师学术沙龙活动、科研创新和学业竞赛等活动。

某种程度而言,一些大学的“三学期制”向“两学期制”的回归,表明部分高校在“三学期制”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卢春龙就曾表示,他们也考虑到三学期在实施过程中将会面临的问题。“首先就是规范化运行与不饱和运行的平衡问题。”他说,夏季学期开课数量与选课人数约为春秋季学期的三分之一,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控。

另外,三学期改革将会改变教职工的工作惯性,尽管全年教学周次总数不变,但是增加了两个暑期工作周,“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夏季需要上班,要克服天气炎热、春夏季学期连续作战的困难。”卢春龙说,还存在培养方案修订、教与学的方式、教学组织管理等问题,“总之,还是需要持续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措施为‘三学期制’的推行提供保障。”

教育学者熊丙奇曾表示:“更灵活的学期制,肯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随着推进学分制改革,肯定会有更多学校采取三学期制。”这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课程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学期制改革不可盲目随流。正如熊丙奇所说,“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质。”“关键还在于学校是否明确自己的育人理念,并有完整、系统的课程教学和教育服务体系来实现。”

来源:麦可思研究整理自各高校网站、新京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周刊等。

0 阅读:0
泽祥评教育

泽祥评教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