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18岁男子独身穿越此线,失联10日后,被救援队发现,成功获救。
据救援人员称,五年里,这是唯一一个他救出的活人。
鳌太线那么恐怖,死亡人数更是高达几十!为何还是有人铤而走险?
小伙子死里逃生,又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鳌太线五年间,累计失踪、死亡驴友却多达46人,死亡率高过了珠穆朗玛峰。
海拔高达4000米,徒步距离将近170公里,正常情况下用时5天左右。
小伙子徒步穿越之前,登过五岳,爬过雪峰,有一年多的徒步探险经验。
为了穿越鳌太线,做了半个月的功课,就自信心满满的上路了。

不管是无知者无畏,还是单纯的想在大自然面前证明一下。
在死亡率极高的鳌太线面前他还是高估了自己。
命运的转折发生徒步的第四天,海拔4000米的极寒下,充电宝失能,设备断电,他彻底失联了。

随着气温骤降,能见度的减弱,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他迷路了。
也许是18岁正是一条好汉的年纪,又或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畏。
小伙子没有放弃前行的脚步,然而幸运之神并没有如期降临。

高海拔的 疾风中,两根登山棍也难以稳固身体,失去平衡的他从山崖坠落。
这次“失足”让他失去了宝贵的睡袋和全部的食物,上臂也摔骨折了。
此时的他,离死神只有一步之遥。

当晚气温低至零下20度,他近身搜罗了一些枯木,树枝垫在身下,就这么睡了一夜。
在等待救援的几日,小伙子一度出现幻听,意识也出现了模糊。
但是强大的求生欲望,让他强迫自己保持清醒,渴了喝溪水,饿了吃牙膏。

终于在坠崖后的第四天,躲在巨石后的他,看到了救援人员升起的烟雾,在小伙子连声呼救中,救援队终于找到了他。
据救援人员惊奇的说,他这五年来,只救出了这么一个活人,很多时候的搜救,是连尸骨都不全了。

那为何小伙子能死里逃生,咱们给大家分析了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年轻的身体机能再加上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来,是装备够好,救援人员称,发现他时,小伙子外穿硬壳冲锋衣,里套是羽绒服,帮助他抵御了极寒天气,避免了失温的发生。

第三点,救援的及时。参与救援者说,极端天气下没有睡袋,哪怕再晚一天,后果也不堪设想。
小伙子自己也是十分后怕,发文称,不是我有过人之处,其实是这座大山放过了我。
鳌太线究竟有什么恐怖之处,甚至被政府发出联名通告,禁止穿越呢?

鳌太线,悬架于山西秦岭中的鳌山和太白山之间。
这两座山高且极其陡峭,四周都是悬崖,近4000米的海拔,视野极其宽阔。
徒行者行至其中,能尽情的欣赏山间美景。

并且山中不仅植被丰富,还有野熊,犀牛等近几十种稀缺的野生动物。
这些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象和野生动植物 ,自然吸引不少驴友探索的脚步。
但是,如果只有顶级的山间美景也就罢了。它还有另一个称谓,就是“顶级的风险”。

仅去年一年,就有多位驴友命丧此处,8月,两位驴友失联两月余,被救援人员发现早已命丧黄泉,只留下两具冰冷的遗体,8月,22岁的大学生徒步于此,最终遇难。
户外探险遇难的原因很多,可对于鳌太线而言,有数据表明,高达百分之49的原因,都来自于“失温”。

因其平均海拔在4000米,山涧陡壁,沟壑丛生,据驴友说,前一眼还是路,下一秒,就是身后的万丈悬崖。
除了地形极其特殊,气候环境也特别恶劣,一阵风后,气温骤降到零下二十几度也是时有发生。
分刻之间,风云诡变,使人感受气温的四季变化,在这种环境中,被冻死只需一个夜晚。

多年来引来多位徒步者,命丧于此,一去不返。
事实上,在2018年,政府早就公开发文,明令禁止游客穿越,可是前往这条死亡之线的穿越者又仍“络绎不绝”?

不管是可可西里的无人禁区,还是死亡之线的熬太线,令人神往是,释放与自由。
不管是攀一座山还是跨一条河,其实都是我们朝着更勇敢的自己在迈步。
有人说探险的意义,是取悦自己,阅示自己,超越自己。

徒步,是一种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态度,大自然更是我们释放灵魂的归处。
在徒步探险的过程当中,我们可能会经历平静与孤独,顿悟和反思,不为之是一种心灵的洗礼。
但是千万不能贸然行动,除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咱也得评估下自身的综合实力呀。
你以为这是灵机一动,心动不如行动的事儿?

徒步的探险旅行,咱得有这身子骨吧?毕竟缺氧,失温,再或者遇见野兽,无论出现哪一样,都是九死一生,小命不保。
再来说专业行军的装备,前一秒晴空下一秒暴雪的,得有个卫星电话吧?普通电器也扛不住啊 。
专业的充电宝一个都是大几百,一件能抗住零下几十度的户外服,哪个不是大几千啊?

甚至每日食物的摄取,都是要精打细算的,毕竟探险有太多不确定性啊。
还有应急的药品得准备吧?极端环境中一个小小的感冒都有可能让我们魂归西处。
如果没有做足这些各种的准备,我还是想劝大家,还是想想算了,毕竟生命只有一次。

你身边有没有徒步爱好者呢?对这个群体,你又有什么想说的?都可以留言来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