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奏捷之路到黄金之路,大兴安岭深处藏着一条300多年的古驿道

驴游记 2023-12-03 21:23:43

广袤的大兴安岭,横亘在中国地图的“鸡冠”位置,这里森林茂密,人迹稀少,至今都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条公路,更别提数百年前,但从17世纪开始,一条穿越林海雪原的“奏捷之路”便开始在大兴安岭腹地蔓延,到了19世纪,这条曾经的“奏捷之路”又变为“黄金之路”,距离更长了,路况也更好了,百余年之后的今天,这条古驿道也转变为G331和S209的一部分,继续发挥着作用,这条路就是大兴安岭地区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墨尔根至漠河古驿站驿道”。

曾经的古驿道,如今已成为公路的一部分,驿道驿站的遗迹早已无处可寻,只留下一路上那些叫做“XX站”的地名。

这条古驿道的名字叫做墨尔根至漠河古驿道,漠河大家都知道在哪,那么墨尔根呢?墨尔根是个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嫩江市,它是历史上东北边陲进入内地的咽喉要道,黑龙江将军所下辖的副都统曾驻在墨尔根长达208年,所以长期以来都是军事重镇。

那么300年前,清政府为什么要在广袤的森林中修筑这么一条驿道呢,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呢,这还得从数百年来,一直热衷于侵占邻国土地的俄国说起。

16世纪时,俄国仍是欧洲一个不大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同中国相隔万里,但百余年间,一路扩张至西伯利亚,17世纪中期开始,沙俄便把侵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作为东扩目标,而黑龙江旁的雅克萨城就成为沙俄侵略中国的前沿阵地,屡次对黑龙江流域的中国民众进行骚扰和掠夺,1685年,清政府决定派驻扎在瑷珲的官兵,进剿雅克萨的沙俄军队。

为了能够快速奏报军情,同时也为了供应前线所需物资,康熙皇帝便命里藩院侍郎明爱,自墨尔根至雅克萨修筑驿道驿站,共设二十五站,全长700多公里,这就是这条古驿道的起源。

驿道建成后,比由墨尔根经瑷珲再沿黑龙江水路上行至雅克萨城的驿路,缩短了200余公里,第一次雅克萨之战胜利后,官兵沿此路飞马奏捷,2500公里只用了11天,“奏捷之路”便由此而来。

说起“奏捷之路”,有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首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可以说中俄黑龙江边境能维持今天的界线,萨布素是功不可没的。

1685年的雅克萨战争中,正是彭春和萨布素率领清军自瑷珲出发,痛击了侵入雅克萨城的沙俄军队,两次雅克萨之战后,也是萨布素奉命率1500名清军,驾船驶往尼布楚,护卫清使团签订《尼布楚条约》,才使得沙俄暂时停止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

作为军事驿道的“奏捷之路”,200年后怎么又成为了“黄金之路”,其实这又是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另外一个故事了。

雅克萨之战结束将近200年之后的1883年,一位鄂伦春人在漠河河谷为葬马时,无意间挖到一些金块,这个消息在人迹罕至的大兴安岭不胫而走,很快传到了黑龙江对岸的俄国。

俄国人蜂拥而至,短短几个月,漠河就有了几千名采金人,其中俄国人最多,其次是中国人,还有朝鲜、波兰等多国人。到了2年之后的1885年,漠河人口剧增过万,矿区老金沟也异常繁荣,繁荣到什么状况呢?有个地名叫做胭脂沟,就是当时因为妓院太多,妓女们每天卸妆后,洗浴的水流入金沟河,水面上漂浮一层胭脂,香飘数里之外,胭脂沟由此而得名。

金矿本应是国有资产,但却被俄国人大肆掠夺,当时的黑龙江将军文旭知道后多次上报朝廷,希望清政府开采金矿,但当时清朝内忧外患,没空理边疆这点小事,所以搁置了好几年。

直到1887年,清政府才派出吉林候补道李金镛任漠河金矿总办,前往漠河开采金矿。

采矿首先要修路,李金镛命500精兵,沿着200年前的“奏捷之路”旧驿道,向北延伸,在原有驿路的基础上,从第十三站起将古驿道的走向也做了调整,开辟了一条运送黄金的“黄金之路”。

李金镛去世后,袁大化又奉光绪皇帝之命,又将驿站增设至三十三站,第三十二站位于黑蒙边界的洛古河村,第三十三站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右旗。

李金镛一生最大的成就大概就是漠河办金矿,他只干了两年多就去世了,但采金近4万两,极大地缓解了清政府当时的国库困窘,在黑龙江省漠河市金沟林场里,还建有一座纪念李金镛的祠堂。所以说如果“奏捷之路”的代表人物是萨布素的话,那么“黄金之路”的代表性人物就是李金镛。

到了十九世纪末,随着金矿的衰竭和漠河金矿总局的迁移,“黄金之路”又逐渐荒芜,到了今天,这条延续300多年的古驿道,基本上已经没有任何遗存了,你能见到的只有一块块的国保碑,证明这里曾经是古驿道驿站。

如果你想了解这条古驿道的历史,不妨前往塔河县十八站,十八站这个地名来源于当年这里是墨尔根出发后的第十八个驿站,如今的十八站行政上是一个镇,同时也是大兴安岭十八站林业局所在地。

十八站谈不上繁华,但也有吃有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大兴安岭地区G331国道上的一座重镇。

十八站的文化地标就是驿站,连中心广场也叫做驿园,十八站是了解大兴安岭古驿道驿站最好的地方之一。

原因就是十八站有一座中国古驿道驿站博物馆,全面展示了大兴安岭古驿道和世界各地古驿道的历史文化。

在一个遥远而偏僻的小镇上,有一座以“中国”开头的博物馆,确实非常难得,更难得的是,我们去到时其实已比较晚,我在门口隔着玻璃张望了一下,保安看见我们,专门过来开门开灯让我们参观,这在绝大多数博物馆是不可能的,能来十八站的游客都不容易,错过了也许就是永远。

博物馆的前身是机修厂厂房,2019年12月由十八站林业局改造落成,除了详细地介绍大兴安岭这条古驿道,还介绍了古埃及、古罗马的讯息传递,中国邮驿的历史发展等。

这么说吧,如果你想对“墨尔根至漠河古驿站驿道”有所了解,十八站是必须去的地方。

除了博物馆,十八站还有一处国保一处省保,国保当然就是“墨尔根至漠河古驿站驿道第十八站遗址”了,所谓遗址,其实也只有一块国保碑了,后面的木刻楞和古驿站没什么关系。

而省保就是“十八站遗址”,这个遗址倒是和驿道驿站没有任何关系,是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遗址。

1976年,在十八站出土了1070件以船形石为代表的打制石器,说明一万三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活动了,十八站这地方的历史还真是悠久。

除了十八站外,二十二站也是古驿道上一个比较大的站点,二十二站如今是一个林场,规模大致相当于一个村,也有一两家食宿的地方。

二十二站有个小广场,周围有墨尔根至漠河三十三个古驿站的逐一介绍,介绍得比十八站博物馆中还要详细。

二十二站虽然是林场,但已经停止了采伐,如今林场也转型开发旅游业,二十二站广场非常适合房车驻车,停了有近十辆房车,基本上都是退休人士。

按照古驿站最初的设置,前二十五站站点之间大概是30公里,所以你沿着G331行驶一段距离,大概就能遇到这样一块国保碑,不过我们一路上看到的大多数都是偶数站,奇数站很少看到,不知道是没设立还是错过了。

“墨尔根至漠河古驿站驿道”是大兴安岭地区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国已公布的505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最北的一处,正是通过这条古驿道,300多年前萨布素率军击退沙俄,100多年前李金镛率人开采运送黄金,80多年前东北抗联剿匪护民,如今,驿道驿站早已无处觅迹,只留下一个个以站点命名的地名,但正是这些地名,串起大兴安岭地区300多年间的历史事件,也许这就是古迹的意义吧,哪怕什么也没有了,但依然还有故事。

0 阅读:55

驴游记

简介:自驾旅行、人文历史、古镇古村、美景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