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副防长作卸任总结,得出四个教训,其中一条:别试图对中国动武

陆远霞来说事 2025-01-14 10:22:37

拜登政府卸任在即,高官真话频出,意欲何为?

随着拜登政府的任期逐渐步入尾声,美国政界的某些高官似乎开始“不装了”。近日,美国副防长希克斯的一番公开言论引发了广泛关注。据美国国防部官网本月10日发布的信息,希克斯在霍普金斯大学的一场智库活动中发表了一场名为《超越中国:从战略竞争中学到教训》的演讲。这番言辞表面上充满理性分析,实则隐藏了更深的矛盾和焦虑。

在演讲中,希克斯坦言,如今的中国早已不同于冷战时期的苏联。她指出,美国若继续用四十年前的旧思维对待这场竞争,注定会失败。然而,她又反复强调,美国并不寻求“胁迫”中国,而是希望通过“以实力促和平”的方式实现战略优势。换句话说,美国一方面不愿公开挑衅,另一方面却在用尽手段维持军事领先地位,这种自相矛盾的态度本身就耐人寻味。

那么,美国为何如此纠结?希克斯的答案是,美国需要承认中国军事实力的显著增长,同时加倍努力,在战略和行动上超越中国。可问题是,他们真的能做到吗?

希克斯在演讲中列出了美国在对华竞争中的“四大教训”,这些所谓的经验更像是对现实的无奈妥协:

“专注最高优先事项”

她提到,美国必须紧盯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步伐,确保政策的动态调整。这番话无异于承认,美国已被中国的飞速发展逼得疲于应对,甚至不得不重新审视其传统的战略规划。

“保证执行力”

希克斯坦承,中国庞大的工业能力使其能够迅速追赶美国,这种“跟进速度”让五角大楼感到极大的压力。为此,她建议美国“谨慎披露军事投资”,以扩大其有限的技术领先优势。然而,这种所谓的谨慎,无非是对自身相对衰落的掩饰。

“充分利用竞争优势”

借助同盟体系、跨部门协作和军民融合,似乎是美国继续维持霸权的一种路径。问题在于,这种优势是否真的能够抵消中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恐怕连希克斯自己也没有答案。

“避免不必要的挑衅”

她强调,美国需要对中国保持威慑,但不应主动寻求冲突。矛盾的是,希克斯一边主张降低挑衅,一边却在渲染所谓的“对华威胁”,这样的逻辑只能显得更加苍白无力。

虽然希克斯在演讲中频频提到“认清现实”,但她的逻辑却并未完全经得起推敲。她提到,美国军方已经认识到中国不容小觑的军事实力,诸如中国造船能力远超美国、“六代机”领先研发进度以及各类无人装备的飞速更新,这些都让美军倍感压力。然而,所谓“认清现实”仅仅止步于承认差距,却并未真正接受其背后的深层次含义。

从希克斯的言辞可以看出,美国内部已经形成了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他们深知无法在短时间内抹杀中国的发展成果;另一方面,他们又极力想要维护自身霸权地位。这种矛盾,注定让美国的对华策略陷入内外难调的窘境。

在美军装备体系全面升级的关键节点,“切勿轻启战端”这句话似乎已经成为刻在美国军方心中的座右铭。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准备放弃竞争,更不代表他们会束手就擒。从希克斯的演讲中可以感受到一种矛盾的态度:一方面,她呼吁避免挑衅,另一方面却又不遗余力地强调“威慑”的必要性。然而,她提出的解决方案却显得保守且近乎自欺。她建议“谨慎披露军事投资内容”,本质上就是“少放PPT”,以防自己的计划被中国快速跟进。这一提议的背后,实则是对中国工程实践能力深深的恐惧。

让美国决策者感到不安的,并不仅仅是中国能够迅速跟进的能力,而是中国军工已经开始向“开创者”蜕变的事实。当中国航空工业触及“六代机”的技术门槛、核动力航母研发稳步推进、“无人狗”和“无人鸟”等前沿装备逐渐涌现时,便意味着中国正在步入一片“无例可循”的全新领域。希克斯口中的“谨慎披露”,不过是试图阻止中国借鉴美国的设计概念,但这完全低估了中国军工人的创新能力与突破速度。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技术进步已不再依赖对现有方案的模仿或追赶。即便美国将其所有军事项目锁进“黑匣子”,也无法阻挡中国从理论构想到工程落地的脚步。中国在核心技术领域的自我突破,正带来一种不可逆的质变,这种转型使得中国不再受制于其他国家的技术节奏。

希克斯的演讲或许透露了美国对中国军事实力的初步认知,但“认清现实”与“接受现实”之间仍有很大的差距。当越来越多的美国决策者开始意识到,中美之间已不是简单的技术追赶关系,而是双方共同塑造未来格局的过程时,才可能出现新的战略对话空间。

当中国的军事进步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创新引擎”,而非“竞争对手”,美国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未来,中美两国的关系或许可以从针锋相对的竞争转向理性务实的对话,和平共处的可能性也会随之上升。

但问题是,美国真能从“认清”走向“接受”吗?

1 阅读: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