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谱!新西兰水兵以为舵机故障,全员弃船逃命,军舰撞礁沉没!

秘闻娱超 2025-04-09 15:17:12

2024年10月,新西兰海军一艘5700吨的测量船意外搁浅,当时的船员以为是舵机出现了问题,集体弃船而逃,最终导致军舰失火。

虽说这件事给国家海军造成了将近“十分之一”的损失,可考虑到船员们安全无事,也就没再追责。

然而最近当地调查员才发现,原来造成这一切的并非船只本身的问题,而是人为失误造成的。

“意外”沉船

2024年10月5日夜间,新西兰海军“马纳瓦努伊”号多用途支援舰在萨摩亚南部海域执行任务。

这艘排水量5741吨的舰艇当时正在珊瑚礁附近进行海底勘测工作。船员们原本以为一切正常,但舰艇却在不知不觉中偏离了安全航线。

事后调查显示,这艘舰艇一直处于自动驾驶状态,而值班人员并未察觉这一情况。

当有人尝试着用手动的方式对舰艇的航向进行调整之际,却惊异地发现舰艇并未如预期般做出任何反应。一时间船员们陷入了困惑与担忧之中,一度认为或许是舰艇的推进器出现了故障。

然而真实情况并非设备故障,而是自动驾驶系统未被及时关闭,导致舰艇无法按照预期改变方向。

最终这艘舰艇直接撞上了珊瑚礁,发生了搁浅。

搁浅发生后,舰上的情况迅速恶化。撞击导致船体受损,海水开始渗入内部。

舰上共有75名船员和乘客,包括海军人员和一些随行人员。

当突发状况毫无预兆地出现时,船员们没有选择去尝试实施损管抢救措施,而是以极快的速度果断做出了撤离的决定。

在撤离过程中,他们借助救生筏以及小型船只,有序地离开了舰艇,最终全员都安全地转移到了不远处的萨摩亚乌波卢岛上。

撤离过程有条不紊,甚至有报道称部分船员在岸边与救援人员显得较为轻松。

可是那艘不幸搁浅的舰艇在夜幕笼罩之下,海水仍不断地涌入。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第二天清晨时分,原本的船体已然呈现出严重倾斜的状态。

10月6日清晨,一场大火突然在舰上燃起,火势迅速蔓延。

倾斜和火灾的双重作用下,这艘舰艇最终完全沉入海底,结束了它短短5年的服役生涯。

事实上“马纳瓦努伊”号并非新西兰自行建造的舰艇,2003年,这艘船在挪威的Myklebust Verft造船厂下水,最初是为挪威海上石油和天然气服务公司设计制造的。

在 2018 年的时候,新西兰耗费 1.1 亿新西兰元的资金将其买下,紧接着便把它送往位于丹麦腓特烈港的奥尔斯科夫造船厂,对其开展改装工作。

改装过程中,舰艇加装了潜水设备和水文测量系统,使其能够执行海洋勘测和深海作业任务。

2019年这艘舰艇正式加入新西兰皇家海军,驻扎在德文波特海军基地。

服役期间,它参与了多项任务,包括2020年在夏威夷附近的环太平洋军演,2022年在图瓦卢协助清除二战遗留弹药,以及2023年在纽埃、斐济和瓦努阿图的海底调查工作。

虽然这艘舰艇打着海军的名号,然而从实际用途来看,它的主要功能与科考船更为接近,本质上并不具备作战方面的能力。

调查结果惊呆众人

在这起事故发生之后,新西兰国防部迅速启动了全面且细致的调查工作,经过长达数月的深入调查,最终将调查结果予以公布。

报告明确指出,搁浅的直接原因是船员未能识别舰艇处于自动驾驶状态。当舰艇靠近珊瑚礁时,值班人员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手动操作也未能成功调整航向。

报告还提到,船员在事发时误以为舵机失灵,但实际上是人为失误导致了控制权的缺失。

撞击发生后,船员选择迅速撤离,而没有尝试控制进水或抢救舰艇,这进一步加剧了损失。

调查结果显示,船员们在履行任务期间,没有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全面且充分的评估。同时指挥官在整个过程中的监督工作也没有做到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失。

新西兰海军司令戈尔丁在报告发布时表示,这次事故暴露了训练和管理的短板,舰艇的沉没完全可以避免。

因为对于新西兰海军来说,“马纳瓦努伊”号的损失影响不小。

新西兰海军规模较小,总兵力约2000人,另有392名后备人员和108名文职人员。

而这艘支援舰的沉没,直接让新西兰海军失去了一部分海上作业能力,尤其是在海洋勘测和潜水支援方面。

购置和改装这艘舰艇的费用高达4.5亿人民币,沉没后不仅意味着经济上的损失,也让新西兰海军在执行类似任务时面临资源短缺。

这样的情况可能对于他们来说才是最心痛的,然而国际上类似的事情并不少见。

频繁出现的沉船事故

2018年11月,挪威海军“英斯塔”号导弹护卫舰在结束北约军演返航时,与一艘马耳他籍油轮“索拉提斯”号相撞。

这艘装备“宙斯盾”系统的护卫舰在碰撞中右舷被撕开一道8米长的口子,海水迅速涌入。

舰长决定将舰艇冲滩搁浅以避免立即沉没,但15分钟后,全舰人员选择弃船。

救援队随后用钢缆固定舰体,然而几天后钢缆断裂,舰艇大部分没入水下,最终沉没。

事后调查发现,船员在撤离时未关闭水密门和舱口,导致海水持续涌入,而事故的起因则是舰桥值班人员将油轮的灯光误认为灯塔,加上航速过快未能及时规避。

2017年6月“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在日本附近海域与菲律宾籍货船“Crystal ACX”号相撞,7名水兵丧生。

两个月后,“约翰·S·麦凯恩”号驱逐舰在新加坡东部海域与利比里亚籍油轮“阿尔尼克MC”号相撞,10名船员死亡。

此外今年2月,美国“杜鲁门”号航母在苏伊士运河附近被一艘散货船撞击,虽未造成严重后果,但也引发了外界对其安全管理的质疑。

从挪威的“英斯塔”号到美国的“菲茨杰拉德”号,再到“杜鲁门”号的轻微碰撞,这些事件足以看出很多国家都面临着技术和资源的挑战。

海军作为维护海上安全的关键力量,其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利益。

事故的教训已经摆在眼前,未来如何改进还需要各国技术人员好好思考。

信息来源:

环球网《新西兰军方最终报告:新西兰皇家海军军舰沉没是人祸》

澎湃新闻《军演被撞沉的挪威“英斯塔”舰舰长强硬发声:没失职,不羞耻》

环球网《美军撞船宙斯盾舰开始维修 或要花费10亿美元》

1 阅读:47

评论列表

天涯沦落人

天涯沦落人

1
2025-04-10 09:03

好👏🏻

秘闻娱超

秘闻娱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