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入伍,我当上士买菜从不报“花账”,结果在连队当16年的采购

浅梦情澜 2025-03-26 16:19:00

初到部队,王建军对采购工作一无所知。老采购员刘班长“神秘”地向他传授了“变通”之道——在账目上做些手脚,补贴自己或用于人情往来。这与王建军从小接受的“正直”教育以及父母的谆谆教诲形成了强烈的冲突。他该如何选择?是随波逐流,还是坚守原则?思考点一:如果您是王建军,您会如何选择?

王建军选择了后者。第一次上集市采购,他货比三家,精打细算,甚至为了几毛钱的差价与商贩反复协商。这在当时“变通”成风的背景下显得格格不入。其他采购员利用职务之便,获取额外的“福利”,而王建军却将每一笔支出都记录得清清楚楚,甚至连一捆葱花的钱都记在账本上。他的这种做法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也让他成为了众矢之的。战友的疏远、炊事班长的冷嘲热讽,都让他倍感压力。深层原因在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军队内部都存在一些不正之风,王建军的“不合群”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也挑战了当时的“潜规则”。Tips:在面对类似的困境时,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坚守原则,切勿为了迎合他人而放弃底线。

面对困境,王建军没有退缩。他给家人写信倾诉,父母的回信给了他莫大的鼓励。他始终牢记爷爷的教诲:“做人要正直,宁可清贫,不可浊富。”  他坚信,只要坚持原则,最终会得到认可。1974年春天,新连长李志强上任,他了解情况后,肯定了王建军的做法,并在全连推广他的采购方法。王建军的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他也因此被提拔为班长。思考点二:在您看来,是什么最终改变了王建军所处的困境?

挑战并没有就此结束。1979年,王建军被举报挪用公款5000元,这在当时相当于普通战士几年的工资。经过一周的调查,最终证明了他的清白。而举报人,正是早已退伍的老采购员刘班长。刘班长在地方工作中也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公款,为了逃避责任,他恶意举报王建军,试图制造“法不责众”的假象。这个案例揭示了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也凸显了王建军坚守原则的可贵。Tips:维护自身权益,需要保留证据,以便在关键时刻自证清白。

1985年冬,王建军的父亲病重,需要300多元的手术费。这笔钱对当时的王建军来说是一笔巨款。后勤部的老孙“好心”地给他提供了一个“赚外快”的机会——通过虚开发票获取回扣。面对诱惑,王建军再次选择了拒绝。他向连长求助,最终在战友们的帮助下凑齐了手术费。父亲的病也痊愈了。这次事件更加坚定了王建军的信念:正直和诚实比什么都重要。思考点三:如果你是王建军,你会如何平衡亲情和原则?

王建军的故事并非个例。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许多人都面临着类似的抉择。王建军的故事告诉我们,坚守原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但最终,正直和诚实会得到回报。他先后荣获“全军优秀采购员”、“军队廉政建设标兵”等荣誉称号,并在退伍后继续在地方的采购工作中发光发热。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清正廉洁,不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力量。Tips:在诱惑面前,坚守原则,才能最终赢得尊重和信任。

行动指南:

1. 明确自身价值观,坚守原则底线。

2.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杜绝“潜规则”。

3. 保留证据,维护自身权益。

4.  勇于揭露不正之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5.  以身作则,成为他人的榜样。

王建军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他的经历也启示我们,正直和诚实是 timeless 的美德,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应坚守原则,永葆初心。

0 阅读:10
浅梦情澜

浅梦情澜

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