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此一游“吕梁文物古建游”,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临县碛口黑龙庙。黑龙庙位于临县南端湫水河入口处的碛口镇卧虎山,里面供奉着黑龙、风伯、河伯,是保佑往来船只平安的地方。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碛口黑龙庙。
碛口南面的卧虎山上,高踞着黑龙庙,这是全镇最高的建筑物。庙宇规模壮阔,昭然入目。黑龙庙气势恢宏,总面积4800平方米,是碛口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碛口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站在庙门前,居高临下,可以远眺黄河气势,近观湫水曲折,聆听二碛涛声,俯瞰古镇全貌。黑龙庙建于明代,供奉黑龙、河伯、风伯、关圣帝、华佗,是为保佑往来船只平安,商家诚实有信、生意兴隆,人人健康无病。在这里不得不提提关圣帝,在山西每个县都建有关帝庙,忠义神勇的关羽既是晋商的财神、保护神甚至祖师神(关羽曾卖杂粮),也是维系晋商这一群体的精神纽带,就像徽商供奉朱熹一样。
据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增修钟鼓楼碑记载:庙创建于明代。雍正年间增建乐楼。道光年间重修正殿和东西耳殿。庙宇规模壮阔,昭然入目。属碛口古建筑群,为第六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这是一座创建于明代的寺庙,雍正年间增建乐楼,道光年间重修正殿和东西耳殿。黑龙庙坐东北向西南,依山傍水,气势恢宏,雕梁画栋,古朴典雅,倚在庙廊环视周围,可见滔滔黄河,奔涌向前,湫水河蜿蜒曲折,古老的碛口镇尽收眼底。据说,这里的乐楼音响效果奇佳,声音清脆,响彻数里,故有“黄涛共鸣,湫水助唱”之说。每逢古会盛节,总会引来络绎不绝的观光者。
黑龙庙的建筑风格和布局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黑龙庙座东北向西南,依山傍水。中轴线上,首先是山门,由三道石拱门洞组成。碛口黑龙庙山门的对联是“物阜民熙小都会,河声岳色大文章”。这副对联不仅是对碛口古镇当时商贸兴盛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古镇的繁荣景象。对联中的“物阜民熙小都会”描绘了当时碛口作为商贸重镇的繁华,“河声岳色大文章”则形象地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色和古镇的文化氛围。这副对联不仅展示了碛口古镇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体现了古镇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存。碛口古镇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繁荣的商贸活动,被誉为“九曲黄河第一镇”,这副对联正是对其历史与现状的生动写照。
门前是一座面阔三间的门庭。门庭上又盖一座歇山顶门楼,两层建筑全凭8根大木柱支撑。紧挨门楼又建倒座乐楼(戏台)。前后建筑连为一体。乐楼为欧山顶,琉璃瓦剪边,十分美观大方。乐楼左右是十字歇山顶式的钟鼓楼,规模不大,却小巧玲珑,别具风格。乐楼的音响效果更为奇特,不用扩音设备,万人看戏,声音清脆,乃至响彻数里。所以每逢古会隆节,秦晋两省四乡群众不畏陡峭山路,观光游览者络绎不绝。
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硬山顶,内供黑龙大王。左右两耳殿分别供奉河伯、财神,其余仓官、金龙、庙童各得其所。此外东西配殿、看台、廊房共22间。黑龙庙创建三百余年来,几经修缮,使整体建筑严谨合理,左右对称,奇伟壮观。仰观庙宇叠于石崖之险,雕梁画栋,古朴典雅,无不使人悦目赏心。倚庙廊俯而环视,只见黄河滔滔,批水潺潺,古老的碛口镇尽收眼底。这山、水、镇、庙在黄河巍谷之间相映成趣,故秦晋两省遐迩闻名。
庙内现存石碑4通,其中道光癸卯重修黑龙庙碑为永宁州知州王继贤撰书。山门上镶嵌两副石刻对联“物阜民熙小都会,河声岳色大文章”,为郡人崔炳文于道光癸卯仲春撰书。另一副“山河碥带人文聚,风雨祥甘物气和”为永宁州知州王继贤乙巳年撰书。王继贤不仅文彩俊逸,而且书法造诣颇深,名重京师。时高丽国屡派使者求书“健美陵烟”四字,王毅然成书,使者满意而归。清帝为此赏其纹银四千两,人们赞颂“一字值千金”。1988年和1990年,由省文物局资助和群众集资,对黑龙庙进行过两次修缮,保护较好。黑龙庙不仅是碛口古镇的历史见证者,也是商旅往来的重要标志。
黑龙庙的修建与当地的历史传说紧密相关。相传清朝乾隆年间,偶遇大旱,地裂禾枯。突然有一条黑龙坠地,百姓们将仅有的少许的水泼洒在龙身上,是夜便有暴风骤雨,黑龙腾空而起。乡人为了感谢黑龙显灵、降雨免灾的功绩,遂建庙敬祀,寺庙取名黑龙庙。
传说,很久以前,碛口附近有一个名叫西山上的小山村,村里有一户以摆渡为生的陈氏人家。陈氏家生了一小男孩,取名叫陈龙,他时常跟随父行船摆渡,由此炼就了一手好水功。十八年以后,陈龙长成了一个英俊帅气的小伙子,在黄河边上长大的陈龙一生好水功,乡里百十里内无人能敌。当时村中有一个奸诈狡猾、无恶不作的恶霸,名叫陈蛇。陈蛇财大气粗,富甲一方,他还生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名叫桃花。父亲虽狠毒奸诈,可女儿是心地善良,人见人爱。在一年去赶庙会之后,桃花乘船沿河观赏景致,不想,一不小心掉到了河里,水流非常的湍急,眼看桃花危在旦夕,这时,一个黑小子如神龙一般一头扎进水中,救起桃花,此人正是陈龙。也因此桃花对陈龙情根深种,并暗下决心,此生非他不嫁。后来,两人经常偷偷相会。
再说,此时陈蛇也知道了桃花和陈龙相恋的事,但是由于陈龙家境贫寒,陈蛇很嫌弃,对这件事诸多不满,觉得陈龙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有一天,陈蛇找到陈龙,承诺给他许多银两,让他离开自己的女儿。但是陈龙毫不动摇,并且非常鄙视他,这让陈蛇非常生气。是夜,当桃花和陈龙再次相会时,早已埋伏在附近的陈蛇将陈龙捉住,并绑上大石头,扔进黄河里,陈龙死后,听闻噩耗的桃花经受不住打击,在陈龙遇难的地方投河自尽了。桃花死后,陈蛇将其埋葬在碛口西头村的一条乱石沟里,令人奇怪的是,这条沟里竟然长出了无数棵桃树。每逢春天,桃花满沟遍地,蝶蜂飞舞,花香四溢。后人为纪念桃花姑娘,命名此沟为“桃花沟”。
相传,在陈龙死后不久的一个黄昏时节,碛口的天空突然电闪雷鸣,下起大暴雨,黄河河水泛滥,人们只见河中突然游出一条巨大的黑龙,约十余丈长,双眼放电,吼声如雷,恐怖无比,黄河水川流不息,巨浪滔天的河水一下子全部涌进了陈蛇家里,陈家上下几十个院子楼房轰然倒塌,陈蛇也被水淹死并冲入黄河之中,但其他百姓却毫发无损,安然无恙。后来,有人说在河水中看到有黑龙在游走,甚至还有人说,夜里看见陈龙和桃花坐于黄河水面上相拥相抱,嬉戏玩耍。后人为纪念陈龙,就在碛口古镇的卧虎山上,修建了一座黑龙庙,期盼它能给碛口人带来平安吉祥!这便是黑龙庙的由来了。
黄河,这条源自巴颜喀拉山脉的涓涓清流,一路欢歌一路向前,过川甘,经宁蒙,汲天地之精华,取日月之丰神,在闯过数十处雄滩险隘之后,变作一条浩荡黄龙,轰隆隆地穿进晋陕大峡谷。在炎黄子孙驾驭舟楫从事河运的数千年以来,这里一直被称为“黄金水道”。碛口,就位于这条“黄金水道”的中段,西通秦蜀,北达包头,是连结西北的枢纽。碛口东南二百米处,黄河与湫水河在此交汇,波翻浪滚,水烟空濛,这里即是黄河“二碛”所在,是黄河在山西境内仅次于壶口的大碛。
古镇碛口的兴隆首先得益于二碛,这里有黄河和湫水的共同恩赐。明季以降,那一条条满载西北粮食、油料、食盐、皮毛、药材的大木船在到达碛口时,畏于二碛的惊涛骇浪,船家不得不靠岸泊船,或找当地“老艄”掌舵过碛,或干脆就地卸货,以比较低廉的价格卖给当地商家。长此以往,碛口,这个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商埠就渐次形成了。
碛口原先并不称为“镇”。被称为“镇”的地方实际在碛口以北二三里地的侯台。最早的碛口只是作为一个“纯粹”的码头而存在,然而,作为一个水旱码头,碛口在北方经济发展史上的地位却毋庸置疑。民国六年《临县志》记载:“碛口镇,临县之门户也。县境万山罗列,惟湫水由碛口达河。碛口虽无津度,而沿河津渡十三处,必须取道于此。”其实,岂止是本县境内十三津度必须“取道于此”,在那个陆路交通欠发达的年代,从陕西到内蒙古,再到青海、甘肃、宁夏,沿河津渡上百处,大批货物要南下再东去,碛口也都是必经之地。
据民国六年《临县志》载:“碛口镇,东行十里日樊家沟,又东三十里日南沟镇,与离界牙错。又东三十里曰梁家岔,为碛口东通离石孔道。”那时陆路运输靠的是驴骡和骆驼。成百上千的驴骡和骆驼经离石,过吴城,到达汾州府后,或向南或向东,即可穿行大半个中国。如此,碛口,以其百川归海、渊渟岳峙的气度,自然成为一座承东启西的商埠重地。那么,碛口又是何时被称为“镇”的呢?民国六年《临县志》记载道:“碛口古无镇市之名,自清乾隆年间,河水汜溢,冲没县川南区之侯台镇、并黄河东岸之曲峪镇,两镇商民渐移居积于碛口,至道光初元,商务发达,遂称水陆小埠。”又乾隆二十年《重修黑龙庙碑记》云,其时碛口“境接秦晋,地临河干,为商旅往来舟楫上下之要津也。比年人烟辐辏,货物山积”。也就在此时,民间就有了“驮不完的碛口,填不满的吴城”之说。
“人烟辐辏,货物山积”是怎样一幅情景呢?可以想象,那时的碛口码头,每日里一定是船筏如云,人头攒集,北路货要此处从船上卸下运往货栈,南路货要从货栈运来装到船上。南路货大都是布匹、绸缎、工艺品、日用杂货,加上本地产的瓷铁、煤炭等等,都要从碛口运过河去,再由驴、骡、骆驼运载,输往西北各地。那时碛口镇三条主街十五条山巷的规模已经形成,三百多家店铺招牌鲜亮,门面堂皇,每一个店铺门首全都悬挂着大红灯笼。平日里,这些街巷已经足够繁华,而每逢五天一次的集日里,更是人如潮涌,摩肩擦踵,家家店铺开门迎客,数不清的小商小贩见缝插针,将各自的货摊摆在街道两边的高圪台上,各个小巷角落无不被挤占得满满登登。
游览碛口古镇,游客们可以漫步在石板街道上,感受那历经沧桑却依然挺拔的明清建筑群;探访古街巷与民居,体验古镇的慢生活;登上黑龙庙或选择一处临河的观景点,静候黄河落日的壮观景象。此外,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如黄河鲤鱼、炖羊肉、枣糕馍等也是不可错过的体验。总之,吕梁碛口古镇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在这里,游客们可以领略到古镇的韵味悠长、黄河的壮丽景色以及中华民族的坚韧不屈精神。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