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正在被打破,“精神力量”也未必能够拯救俄罗斯

又柔聊国际 2023-05-10 23:07:03

即便是在“克宫遭袭”、“匕首”被废,乌东巴赫姆特久攻不下,乌南战场风声鹤唳的背景下,一年一度的俄罗斯5月9日“胜利日阅兵”仍然照常举行了。显而易见,克里姆林宫意欲以此提振士气、加强团结,进而扭转战场局势和摆脱战略困境。

然而,乌克兰战场情形和战场外的战略境况摆在那里,仅靠“精神力量”未必能够挽救俄军低迷的士气以及俄罗斯在这场冲突中的颓势。

在俄乌冲突爆发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没人怀疑俄罗斯的军力和俄军的作战水平。甚至于,俄军已被舆论“神话”成了“战无不胜之师”。

当俄罗斯的核武器“战无不胜”,“先锋”、“匕首”、“锆石”等高超音速武器“战无不胜”,“波塞冬”独门武器“战无不胜”论盛行时,人们很难想象黑海舰队会被攻击、恩格斯战略轰炸机基地会爆炸、克里姆林宫屋顶会被袭击的场景和后果。然而,“老虎屁股”也并非摸不得。

2022年3月底,俄军“围攻基辅”未果;2022年4月14日,俄罗斯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巡洋舰沉入海底;2022年9月份,乌克兰军队一个“反攻潮”,伊久姆、红利曼“失而复得”;2022年10月8日,克里米亚大桥被炸;2022年12月份,位于俄罗斯境内纵深处,停放着图-160、图-95战略轰炸机的恩格斯空军基地3次被袭。

2023年5月3日凌晨,2架无人机“莅临”克里姆林宫屋顶;2023年5月4日,俄罗斯人引以为傲的高超音速导弹“匕首”被乌军使用“爱国者”反导系统拦截。

以上这些时间节点发生的“事件”说明什么?说明乌克兰军队的反击能力正在逐渐增强。说明武器“唯快不破”论值得商榷。说明俄罗斯的军力没有想象中那般强大。说明俄罗斯“战无不胜”的“神话”正在被打破。说明俄罗斯同时面临着战术和战略层面的两大困境。

从感知上来说,“匕首”等高超音速武器确实更容易“突破”,但不要忘了,理论上,不仅有点也要有面。再者,在哲学层面,武器和军工科技的进步总是在“矛”和“盾”的博弈中实现的。因此,不能忽视乌克兰战场上这起“匕首”被拦截的“偶然”事件。

在已经被美方证实的这起“匕首”被“爱国者”反导系统拦截的事件发生后,舆论场上不乏“偶然”、“瞎猫碰上死耗子”等观点,轻视之情溢于言表。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恰恰是俄罗斯高超音速导弹“神话”被打破的开始。可以想象,“匕首”的残骸很快会被送到美国研究,假以时日,针对俄罗斯高超音速武器特点的防御系统定将诞生。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乌克兰战场上使用“匕首”这类战略性武器,恰恰说明了俄罗斯的无奈。道理很简单,但凡能够依靠常规性武器和常规战解决的问题,又何须“大炮打蚊子”使用这些“成本高企”的战略武器呢?换言之,对于财政拮据的俄罗斯来说,又能有多少代价高昂的这类武器和弹药呢?

就以上事件的时间节点来说,从哈尔科夫反攻战,到赫尔松城“逼退”俄军;从黑海舰队母港塞瓦斯托波尔被袭,到克里米亚大桥被炸;从袭击俄罗斯边境城市,到纵深处的空军基地被炸,再到无人机扰袭克里姆林宫。

显而易见,随着时间的推移,乌军的反击由近及远,由乌克兰战场延伸到俄罗斯2014年就实际控制的克里米亚,再到俄罗斯境内目标,甚至是俄罗斯的“心脏”克里姆林宫。说明什么,说明乌军的反击能力正在增强,同时也彰显了俄罗斯的“尴尬”。

对于俄军的“拉胯”以及俄罗斯在常规武器和现代化信息战层面所暴露出的“代差”及“劣势”,舆论场上有观点并不认可。认为那是俄罗斯“以一己之力对战整个北约”所致,因此被认为已经“了不起”了。

其实,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很清楚,北约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和技术支持与美国和北约直接参战是“两码事”。试想,假如美国和北约以海湾战争时那样的规模与模式直接参战,会是如今的局面吗?俄罗斯还能如此“从容”吗?

换言之,即便是美国和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左右了此后的战局,不足以说明俄罗斯军力的不济,那么,“基辅突袭战”又当何论?

2022年2月24日凌晨,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拉开帷幕,乌克兰首都基辅随之遭到突袭和围攻。但是,乌克兰坚持了最初的36小时、96小时,并坚持到了3月底,使俄罗斯的“突袭基辅”计划失利。而那时,北约的规模性援助并未到位。所以,乌克兰的“基辅保卫战”足以说明俄罗斯常规军力层面“战无不胜”的神话只是个“神话”而已。

舆论场上始终有观点认为,俄军“基辅突袭战”的失利以及此后战场僵持局面的形成是因为俄军的手段“太过仁慈”和“未尽全力”。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俄军“不仁慈”后的乌克兰战场局势又是如何?

2022年10月8日,被称之为俄罗斯“底线”之一的克里米亚大桥被炸。借此,俄罗斯开始了依靠远程火力打击和摧毁乌克兰民用基础设施的模式。战略轰炸机出动了,弹道导弹用上了,“不可被拦截”的“匕首”等高超音速武器也使用了。直白地说,就差没挂载“核弹头”了,这还能说是手段“仁慈”和“未尽全力”吗?然而,“战果”又如何呢?

直白地说,在俄罗斯改变“战术打法”和“攻击模式”后,除了给乌克兰民众造成生活不便和给基辅政权造成执政压力外,战局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比如,在赫尔松、扎波罗热等乌南战区,俄军未再夺取哪怕一块土地。即便是俄军进攻重点的顿涅兹克战区,只有几十平方公里面积,不足7万人的小镇巴赫姆特战场,俄军打了足足9个月仍然未能完全拿下。而且,这样的“战果”还是在乌克兰“等待”重型武器,“积攒”反攻力量的前提下取得的。想想看,这能说明俄罗斯的军力强大到“战无不胜”吗?

直白地说,在俄罗斯调整战略,实施以远程火力摧毁乌克兰基础设施为主,正面战场以巴赫姆特战役为突破口的策略后,客观上也为乌克兰争取到了反攻的准备时间和西方加快援助乌克兰重型武器的“借口”,使乌克兰的军力增强“显而易见”。

恰恰是因为俄罗斯使用远程火力打击乌克兰的基础设施,使西方国家找到了加快援助“爱国者”反导系统、主战坦克、短程弹道导弹等防守和进攻性重型武器的“理由”。想想看,如果没有“爱国者”导弹系统,存在着乌军拦截“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可能吗?

再者,如果不是俄军对巴赫姆特“久攻不下”,乌克兰军队自然也就没有时间去接受掌握西方主战坦克等重型武器的训练。若不能使这些西方武器形成战斗力,乌军又何以反攻?试想,如果俄军能够以“摧枯拉朽”之势拿下巴赫姆特,并继续向西推进,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显然,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俄乌冲突逐渐陷入僵持状态后,在特定的舆论场上,俄罗斯“战无不胜”论不仅没有消退,反而又增加了“两论”。一是俄罗斯“越被制裁越强大”论。二是俄罗斯“不可战败”论。

从相关评论中可以看出,“越被制裁越强大”论的主要依据有两个。一是俄罗斯的能源在失去欧洲市场后,其销量和收入“不降反升”。二是卢布依然坚挺。其实,这样的论断忽视了两个问题。一是只看到收入的增长,没看到战争“成本”远大于收入增长的事实。二是忽略了收入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

俗话说“枪炮一响,黄金万两”。根据开源消息,截止4月初,俄罗斯今年的财政支出已达10万亿卢布,而俄罗斯的财政收入不过5万多亿卢布。也就是说,仅3个多月的时间,俄罗斯的财政赤字已达近5万亿卢布。这样的状况如果延续下去,俄罗斯“吃得消”吗?

人所共知,俄罗斯的收入之所以在西方制裁下还能增长,完全是因为亚洲两个大国的“帮衬”。然而,这种模式具有“可持续性”吗?比如,在西方对俄罗斯能源制裁后,印度“抄底”了俄罗斯的大量石油,并将其卖给了欧洲。然而,最近发生的一起事件却说明这种模式难以持续。

日前,因为俄罗斯手中已经积攒了大量的印度卢比,不愿再让印度以卢比来购买俄罗斯能源。而印度在不能使用美元和欧元支付的前提下,却又不愿使用俄罗斯认可的“第三方货币”购买,因此,双方的“贸易本币结算”的谈判暂停。可想而知,这必然会影响到俄罗斯的收入,从而也间接说明两点,一是俄罗斯的石油出口难以保持稳定。二是俄罗斯为了卢布“坚挺”难免会付出巨大代价。

显而易见,俄罗斯目前的能源出口模式、经济增长方式都难以持久和稳定。加之战争成本逐渐加大,“越制裁越强大”之说显然不具有逻辑性。

至于舆论场上的俄罗斯“不可战败”论,其理由无外乎两个。一是俄罗斯战败了就没有人“遮风挡雨”了,所以俄罗斯必须胜。二是俄罗斯拥有庞大的核武库,必要时俄罗斯会使用核武器。

其实,“遮风挡雨”论就是“不自信”的“潜台词”。姑且不论这个地球上离开谁都照样转,即便是从“遮风挡雨”论的本意而言,如果一个人自己都“自顾不暇”了,何以替别人“遮风挡雨”?

再者,俄罗斯的“家底”在这场冲突中已经近乎于“一览无遗”,事实上美国和西方只不过花费些钱财就将俄罗斯拖在了那里,并没影响到美国在其它地区的“兴风作浪”。相反,由于俄罗斯的这场特别军事行动直接将美国与北约、美国与欧盟之间本以“松散”的关系“修复”,从而间接增加了其他国家与美国博弈的成本,比如让欧洲不与美国“穿一条裤子”。

至于俄罗斯是否会因为在乌克兰战败而使用核武器的问题,以前多有论述,在此只想重申两点。一是即便俄罗斯最终无法实现此次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也不可能直接危及俄罗斯的国家和民族“存亡”。当然,如果内部出了问题,则另当别论。二是目前看来,普京仍然是理智的,他不是纳粹德国时期的那个“小胡子”。所以,即便战败会影响到其个人政治命运,但他也不太可能会采取“极端手段”。

其实,以普京的智慧,他显然早已明了俄罗斯陷入战略困境的“症结”所在,只是因为“欲罢不能”而不得不硬挺而已。而硬挺自然需要“士气”和“精神力量”。所以,在战场内外均不利于俄罗斯的背景下,仍然坚持将“胜利日”阅兵照常举行。而且,从普京的讲话中也听出了些许的无奈。

普京在5月9日阅兵式的讲话中说:“当今文明再次处于转折点,一场针对我们祖国的真正战争已经爆发,但我们将确保我们的安全。”

显而易见,普京已经将这场特别军事行动定义为俄罗斯的一场“卫国战争”,意在想通过对“二战精神”的弘扬,激发俄罗斯人民的战斗民族斗志,从而扭转目前的战略困境。然而,难度却也是显而易见的。

直白地说,如果普京想扭转不利于俄罗斯的国际战略环境,必须首先说服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使它们相信:目前的俄乌冲突就是一场“反法西斯战争”。二是以军事实力迫使美国和西方国家“妥协”。毋庸置疑,难度都相当大。

以目前来看,这场俄乌冲突充其量会被认为是一场有“历史经纬”、“成因复杂”、被美西方“利用”的“混合战争”。因此,上升到一场“反法西斯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而在一场“可能的核战争”与“失去霸权地位”的选择中,谁也不能武断地认为美国会选择“妥协”。所以,如果普京不能当机立断撤军止损,谁也不敢保证俄罗斯不会步苏联时期的那场阿富汗战争后尘。

综上所述,由于俄罗斯同时面临着“国内”、“战场上”和“国际博弈”这三个方面的困境,如果仅靠“战斗民族精神”和“二战精神”这样的“精神力量”,显然难以摆脱战略困境。直白地说,拯救俄罗斯的只能是普京的当机立断,否则,这场战争的结局将充满不确定性,对俄罗斯在未来国际格局中的地位甚至会有“颠覆性”影响,即可能会就此退出世界政治舞台中心。

3 阅读:7
评论列表

又柔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