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还记得长城币,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在中国民间流通的硬币,在当时主要以分币使用的年代,角币、元币的流通,也是开了当时的先河,这是一段时代的记忆。也成为钱币收藏市场的 “明星”,并且包含流通和纪念两种属性,流通代表,可以当面值正常使用和回收,纪念代表有收藏纪念的属性,一举两得。

那为什么我们现在的纪念币发行不能参考长城币呢?我们先来看看长城币的发行背景
长城币发行于 1980 年至 1986 年,是新中国第一套带有面值的流通硬币套装。当时有一部分套币是销往海外的,当然绝大部分是满足国内流通的需要。这套硬币由壹元、伍角、贰角、壹角四种面值组成,其中壹元硬币以长城为图案,伍角、贰角、壹角则分别采用麦穗、齿轮等元素,与分币异曲同工。值得注意的是,长城币的发行具有明显的试验性质。由于壹元硬币采用铜镍合金材质,成本较高,也出现了铜锈腐蚀的迹象。1986 年后便停止生产,转而发行更经济的牡丹一元硬币,牡丹一元的形制更小,耐磨抗腐蚀性更佳,有利于节约成本。但也正是充足的用料和较短的发行时间,让长城币的收藏价值埋下了伏笔。

其实可以看出,当时长城币是用作流通的,但由于纪念币发行不成熟,所以也有实验的成份。反观现在纪念币的发行,动则1亿枚,面值10元,发行批次越来越多,需要纪念的主题也非常丰富。但是现在钱包里已经不在带现金了啊,硬币的使用场景非常尴尬,10元的面值,不能投入公交车,也不如10元纸币来的轻便。那本意是让你流通的硬币,只在收藏交流圈流转,势必会产生积压,价格也越来越低。一个非常小的圈子,再来一堆黄牛搅局,处境是相当艰难。年初的蛇年纪念钞,大家议论纷纷的大学生进场,还不是因为有利润在驱使么。本来币商20元一个身份证收,现在大学生觉得自己约可以赚的更多,这就形成了2股对抗的力量,核心还是在于利润。
那么我觉得纪念币市场,应该回归他流通的属性,国家在发行的过程中,就应该拿出一半来使用,如果发行机关觉得,市面上的币种太多了,那你应该反思是不是发行的过于密集了。纪念币本身就应该少量发行,用于纪念。国家不能再赚这笔钱了。2015年发行的百元大钞1一张,300亿的发行量,这和发行无息债券没有任何区别。

所以可以借鉴长城币,让纪念币流通起来,或者减少发行量,纪念主题减少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