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散布着无数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古城。
河北正定古城就是其中之一,虽然看似低调,却不失古朴韵味。
在这片土地上,一座古寺静静矗立了千百年,它就是开元寺。
开元寺作为梁思成夫妇曾经多次考察的寺院,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探访。
开元寺原名净观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年),距今已有近1500多年的历史。
唐开元二十六年,寺院更名为开元寺,一直沿用至今。
然而,在清代末期,由于年代久远和失修的原因,寺院大部分建筑倒塌,仅剩下钟楼和须弥塔。
如今,开元寺经过修复,虽然规模不算太大,但依旧保留着古朴的气息,向世人展示着它曾经的辉煌。
进入开元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巨大的赑屃基座。
这座基座长8.4米,宽3.2米,重量达到了惊人的107吨。
它是国内最大的一只赑屃,形状奇特,像乌龟又像猪,给人一种呆萌的感觉。
据说这是五代时期的遗存,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其规模在中国境内堪称一绝。
在赑屃基座的旁边,可以看到一些开元寺曾经的建筑构件遗存,如须弥座、柱子、石刻碑文等。
这些古文物保存较为完好,历史久远,见证了开元寺的兴衰荣辱。
通过这些遗存,人们可以想象当年开元寺的辉煌景象。
穿过这些古建筑构件遗存,就来到了修复后的三门楼前。
三门楼始建于唐代,曾经是一座石木混合的建筑群。
如今看起来有些崭新,但仔细观察会发现,不少柱子依然是古代的遗存,透露出古朴的气息。
这里曾经是开元寺的入口,承载着信徒们的虔诚与祈愿。
开元寺钟楼是中国现存三座半唐代建筑中的半座,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这座钟楼建于唐代,下层为唐代的原物,上层则是后代人修建的。
钟楼为砖木混合结构的2层楼阁式建筑,整体呈正方形,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
这里的木构建筑通过修复完好地保留了唐代的原貌。
遗憾的是,由于文物保护的缘故,游客已不能进入参观。
与钟楼遥相呼应的是须弥塔。
这座塔位于开元寺的西侧,造型独特,有点像缩小版的西安大雁塔。
须弥塔建造年代比大雁塔还要早上18年,历史悠久。
塔身逐层缩小,呈锥形,每层四角都悬挂有风铃。
每当风吹过,铃声悠扬,为这座古寺增添了几分宁静与祥和。
塔身内设有楼梯供游客攀登观赏美景。
站在塔顶俯瞰整个开元寺及正定古城美景尽收眼底令人陶醉不已。
在开元寺钟楼和须弥塔之间是一座法船殿遗址。
虽然仅为遗址但它却承载着开元寺曾经的辉煌历史。
据说在鼎盛时期开元寺前天王殿、东钟楼、西须弥塔、后法船殿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塔阁式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在世界上仅有两处可见一处是日本的法隆寺另一处便是河北正定开元寺。
这种建筑风格融合了中日两国古代建筑的精华展现出独特的美感和历史文化价值。
河北正定古城的开元寺是一座低调中的历史文化瑰宝。
它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底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巨大的赑屃基座到珍贵的古建筑构件遗存从古老的钟楼、须弥塔到遗址中的法船殿都见证着这座古寺的辉煌与沧桑。
止观
定县开元寺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