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毛主席听闻杨开慧牺牲,却向贺子珍发了一通火,原因为何?

萌可可 2023-09-24 16:45:30

1930年11月中旬,长沙的天空飘起一阵毛毛细雨,带来一阵阵严寒。敌人再一次把杨开慧踢出监狱,对她进行最后审讯。敌人对杨开慧说,只要她同意登报声明,断绝与毛泽东的夫妻关系,他们便马上归还她的自由。

杨开慧想都没想,果断拒绝了他们的诱惑。执行处长李琼见状,就对下属喊道:“既然杨开慧不肯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亦不愿自首,便对她执行立刻处决。”

不一会儿,罗国林等四五人快步走来,押着杨开慧去了所谓“法堂”。杨开慧依然面不改色,从容无畏地穿过两列真枪实弹的士兵“人巷”,停在李琼的面前。李琼喊人给杨开慧解绑,脱掉她的外裳,只给她留下一件单薄布衣。

接着,李琼捧起一张“状子”,装模作样对杨开慧“宣读”,又拿起一根粗毛笔,蘸满鲜红墨汁,将“标子”上杨开慧的名字一笔勾下,算是“宣告”杨开慧的最后“惩处”。

做完一切,李琼顺手丢下“标子”,转身回去里屋。罗国林几人重新捆绑杨开慧,捡起“标子”,恶狠狠塞入杨开慧的后颈衣服内,押着她走出“法堂”,坐上一辆黄包车,去往天心阁后侧的识字岭刑场。

一个小时后,全程一言不发的杨开慧在罗国林等人蛮力推搡下离开黄包车,走向一处较高的坟堆。

秋天的荒野,一片苍凉。负责执行任务的长官一声令下,刽子手随之抬起驳壳枪,朝杨开慧的背心砰砰打了两枪。杨开慧当即倒地,转脸瞪向刽子手,刽子手冷眼与杨开慧对视一瞬,沉默离开。

等在一旁的罗国林迅速上前,解开杨开慧的绳子,跟着大部队扬长而去。午饭后,有卫兵向他们的长官报告,道是杨开慧还未断气。长官顺手指了指副目,叫他再去补两枪。就这样,英勇无畏的杨开慧在长沙壮烈牺牲了。

次年,远在中央苏区率领红军浴血奋战的毛主席于缴获的敌人报纸上看到杨开慧母子被捕的消息,心头涌现不妙预感。他深知,落入敌人魔爪的杨开慧恐怕凶多吉少了。果然,没多久,毛主席再次从国民党报纸中知晓了杨开慧遇难的噩耗。

妻子温柔的面容瞬间浮现脑海,毛主席想着杨开慧那双总饱含期待和深情的双眸,一滴泪珠从眼角悄然滑落。那天,毛主席不仅没有吃晚饭,而且罕见地失眠了。他甚至朝贺子珍发了一通“无名火”。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毛主席会对贺子珍“发火”?

其实原因有二:

一是杨开慧之死,纯属受到毛主席的牵连,她是作为“毛泽东的妻子”而牺牲的,毛主席对此心怀无限愧疚;

二则是毛主席之所以又和贺子珍组建新家庭,是由于他与杨开慧分别后,久未联系,再加上各种流言纷飞,导致毛主席误以为杨开慧已于几年前不在人世,如今“真相”袭来,他自然懊恼不已。

对于毛主席的这种情绪,贺子珍没有过多计较,甚至动情说出,她宁愿代替杨开慧去牺牲,换杨开慧回来之话。毛主席无可奈何长叹一声,让贺子珍别说傻话,革命总会有牺牲的。

贺子珍恨恨接道:“这个国民政府,真是残忍至极,咱们非要把它打倒不可!要不然人民永无宁日!”

毛主席未再开口。他静静凝视着虚空,眼前好似又一次出现了杨开慧的面容,与那些他和杨开慧一起拥有的过去回忆……

01,爱得果断纯粹:双方都要要强的个性曾带给这对恋人一段关于情感的波折,所幸后来有人帮他们捅破了一切

杨开慧生于1901年,父亲杨昌济是当时颇具名气的学者,在她2岁时出国留学,是以杨开慧的童年,是与母亲在故土板仓度过的。7岁那年,杨开慧的母亲把杨开慧送入学校读书。

杨开慧年龄最小,却学习最刻苦,成绩最优异。有人好奇问杨开慧:日后想从事什么职业?杨开慧坚定表示:“我要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1913年,杨昌济归国到湖南师范教书。杨开慧跟着父亲搬到长沙,与青年毛主席相遇。

那个时候,毛主席常和好友到杨宅求教,每次都会在杨昌济的放任下,口若悬河、慷慨激昂地讨论一番国运民生等等话题。

老师的女儿杨开慧面对书生们的高谈阔论,很难做到视若无睹,因而时间长了,情窦初开的杨开慧便慢慢被他们吸引。其中,青年毛主席是受到杨开慧关注最多的那位。

16岁,杨开慧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自从听到他的许多事情,看了他的许多文章,我就爱上了他。这个他,即是青年毛主席。

可年少的杨开慧心中怀有一股傲气,她未曾袒露自己的情感,选择继续默默在意着青年毛主席。

转年,杨昌济赴京教书。杨开慧跟着父亲离开长沙,也去了京城。她以为,自己或许再也见不到那个叫她满心惆怅的青年了。但命运的安排就是那般奇妙。没过多久,毛主席亦因筹集湖南赴法留学生的经费等问题去了北京。

再一次重逢,杨开慧的心头又为他有了新的忧虑,她很担心为革命而奋斗的他的安全,也愈加了解他的志向。

别人都以为毛主席会去法国留学,唯独杨开慧,斩钉截铁告诉父亲:“他不会去法国,他会选择留在国内。”

杨开慧的断言很快得到证实,毛主席亲自送别赴法同学,留在了华夏。大家既吃惊于毛主席的决定,也诧异于杨开慧的判断。曾经毫不起眼的“小师妹”,就这么,以一种有趣的姿态,走入青年毛主席的眼中。

之后的日子里,两人越走越近,渐渐彼此情投意合,只差一道窗户纸戳破一切。可叫毛主席不解的是,等二人均回到湖南,杨开慧却开始对他避而不见。

毛主席苦思冥想,猜测杨开慧是不是对两人的未来犹豫了,害怕了?他第一次无心工作,冒着大雨跑到杨开慧的学校前,又踟蹰不敢进去,不敢找杨开慧当面问清楚。犹豫的毛主席,与杨开慧不进不退地僵持一段时间。

另一头的杨开慧呢?她究竟是怎么想的?实际上,颇具个性的杨开慧只是看到毛主席身边总围绕许多人,所以想考验一下毛主席对自己的情感。她在自己的日记中说,她向来如此,一贯坚信“不完全则宁无”,不愿将就。

两方要强的性格促使两人之间出现一些情感波折,险些错失彼此。所幸,杨开慧的嫂子李一纯把两人的纠结看在眼中,为杨开慧带来毛主席明确的态度,帮助他们捅破了所有。毛主席说:心爱的人唯有霞姑。霞姑是杨开慧的乳名。

杨开慧也托嫂子给毛主席捎去她的真心话:不怕穷苦,只害怕别离;不贪图享乐和安逸,只想夫妻恩爱。1920年底,这对把情路走出九曲十八弯的小情侣正式踏入婚姻殿堂,结为夫妻。

02,他的妻子知己:他们之间存在一种须臾难离的关系,好似跳出普通的夫妻情感,指向革命伉俪的事业默契上

婚后,杨开慧如自己所言,全力支持毛主席的革命事业,跟着毛主席东奔西走,四处漂泊。

而毛主席,却在最初特别反感杨开慧的伴随。他借着元稹的《莬丝》委婉提醒杨开慧要摆正妻子的位置;杨开慧立马明白丈夫的意思,恼怒地跑到丈夫面前,讨要说法!毛主席挥笔写下一首《贺新郎·别友》,袒露内心种种。

尤其是那一句“算人间知己吾和汝”,叫杨开慧瞬间消弭全部怒火,满足得不能更满足。据说,杨开慧亦曾问毛主席:为什么是别友,不是别妻?

毛主席回答:“革命伉俪,既是夫妻,也是战友;如两者相冲,夫妻轻于战友,战友重于夫妻。”简简单单一句话,为他们的夫妻关系定了性质,亦成为杨开慧日后人生的指路明牌。

杨开慧与毛主席同居上海期间,毛主席的情绪呈现一股沉郁状态,杨开慧十分担心丈夫,常常暗自思索该怎样为丈夫解忧。某一日,她忽然记起母亲昔年对她的教诲:妻子乃丈夫最好的医生。

她真像医生那般,耐心寻摸丈夫的病因,很快察觉端倪:原来毛主席的低落状态源于当时某些高层领导对农民运动的不屑一顾。

杨开慧趁着二人独处的时机,劝慰丈夫:“不如回故土韶山待一段时间吧,那里的山草,那里的乡亲,都会是你的良药。”

毛主席果真听话回了一趟韶山,心情重新变得爽快……此后,毛主席无论到何处,只要安顿好了,即会立马接杨开慧去自己的身边。

他终于改变以往认知,不再把杨开慧视作缠人的菟丝花,而是将她看成自己人生之船的铁锚,两人之间一点点培养出一种须臾难离的关系,跳出单纯普通的夫妻情感,朝着革命伉俪的事业默契不断发展。

不过,正如古话所说,凡事不可鱼与熊掌兼得。1927年,大革命失败,杨开慧在党组织安排下,离开丈夫,回到长沙板仓一带,展开地下活动。

她很喜欢去平江外婆家探亲,在外婆的砖屋留下许多动人故事。杨开慧抓住外婆家附近的两位鳏夫事迹当作实例,教育平江的青少年:“他们长期给富户打苦工,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这就是现实社会的症结所在。”

在她的影响下,杨开慧的表弟表妹陆续走上革命道路。表弟向钧牺牲后,杨开慧安慰舅妈:“钧弟为革命而殉难,我们不要难过,我们理应为他而自豪!共产党人是杀不绝的,我们是他们的同志,他们未完成的事业,我们去完成!”

然而,遗憾的是,杨开慧也未能在这条革命之路上走到最后。

03,终失他的骄杨:在她牺牲后的那些年,他仍时常怀念着她,用自己的方式关注着与她相关的所有

1930年8月,红军撤离长沙,留在城内的革命党人重新陷入危机。在此其中,身为毛主席夫人的杨开慧也成为了反动派大肆抓捕的重中之重。

同年10月,刚回到板仓的杨开慧由于密探报信,被何键逮捕。杨开慧的七舅迅速做出应对之策,一边派人护送杨开慧的母亲去南京,求助章士钊等社会人士营救杨开慧;一边请杨开慧的六舅妈严嘉,冒着生命危险,去打听狱中动态,探监送物,帮杨开慧传递信息。

她每回去看杨开慧,皆只能站在牢房外,通过牢窗看到杨开慧的脑袋和半个上身。杨开慧的情绪仍旧保持乐观,总会把严嘉带来的食物无私分享给其余狱友。

又将想要传递出去的纸条偷偷黏在碗底,交给严嘉,带出监狱。纸条上一般书写狱中重要情况,譬如“拷问润之情况与组织名单”等等。严嘉同样会给杨开慧传递消息,告诉她,她的母亲已到南京寻求营救方法等等。

有一回,严嘉再去狱中探监,杨开慧难得拜托严嘉帮她用她收藏的新布料制作一件新衣,再为她捎带些许化妆品和小镜子进来。严嘉心头当即一跳,只觉杨开慧异样的嘱咐好似透露了什么不妙。

但她还是遵循杨开慧的话,把杨开慧想要的东西全部准备齐全,送入监狱。那一回,严嘉难得双眸湿润,紧盯着杨开慧,半晌说不出话。反倒是杨开慧安慰严嘉,说:“我之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同年,29岁的杨开慧慷慨赴死,牺牲在长沙城外。严嘉等亲属按照杨开慧生前叮嘱,寻回杨开慧的遗体,运至板仓安葬。

毛主席得知杨开慧丧讯后,专门托人带回30块银元,以杨开慧3个儿子的名义,为妻子立碑。1950年,毛岸英赴朝作战前,特意回乡祭拜母亲。同年,经毛主席首肯,有关部门修葺杨开慧的墓地,使得墓地情况大大改善。

随后的数十年中,毛主席始终怀念着杨开慧,牵挂着她的亲属们。他曾多次委托别人替他拜祭杨开慧,竭力照顾杨开慧的老母亲,并在回复杨开慧同学李淑一的信中,附上那首堪称千古绝唱的《蝶恋花· 答李淑一》,把杨开慧称作“骄杨”。

某一次,杨开慧的次子毛岸青夫妇请求毛主席给他们写一幅《蝶恋花· 答李淑一》,当作纪念。毛主席却在挥笔题写间,把“骄杨”写成“杨花”。毛岸青不解问父亲:“爸爸,您写错了?”

毛主席看看儿子,意味深长回道:“称作‘杨花’,也很贴切。”

而不管是“骄杨”,还是“杨花”,都是毛主席对杨开慧的追怀与礼赞。终其一生,毛主席从未忘记过杨开慧,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关注着和杨开慧相关的一切。

参考资料:

《毛泽东与巾帼英豪》

《杨开慧牺牲经过及碑墓修葺情况》

《杨开慧在平江砖屋的故事》

《杨开慧牺牲前后》

《杨开慧:美丽无上的爱》

15 阅读:3528

评论列表

用户13xxx96

用户13xxx96

6
2023-10-03 19:34

巾帼英雄

用户10xxx86

用户10xxx86

5
2023-10-04 12:32

毛主席最般配的爱人

鹧鸪鸟

鹧鸪鸟

4
2023-10-06 17:01

看哭了。一位有才有德有品位有格局的巾帼英雄,人民永远铭记您!

萌可可

萌可可

她因为有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地,显得格外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