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开国皇帝,为什么只有刘邦和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

狐狸先森讲历史 2023-07-22 22:16:34

01

在屠杀功臣这方面,刘邦和朱元璋都是出了名的。

这两个人一前一后,相隔1500年,但手段却出奇地相似。

虽然其他帝国创始皇帝也有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举动,但论狠,远远比不上刘邦和朱元璋。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千千万,草根创业成功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刘邦,一个是朱元璋。

其他创始皇帝,清一色贵族出身。

难道是泥腿子出身的皇帝更残暴?

非也,如果刘邦朱元璋残暴的话,那也打不下江山,最起码在创业成功之前,仁厚的嘴脸还是要装好的。

残暴也好,仁义也好,对于帝王来说,都只是手段,并非性格,刘邦不就是以忠厚的老长者而闻名各路起义军的么。

02

那怎么去理解刘邦和朱元璋屠杀功臣的原因呢?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的故事吧。

陈胜也是泥腿子出身,话说陈胜称王之后,当年一起种田打草的小伙伴就跑去投靠了。

当年在田间歇息时,是陈胜说的,“苟富贵,勿相忘”,现在陈胜富贵了,可不能忘了小伙伴哦。

这些小伙伴们跑到陈县,就是陈胜称楚王的根据地,直奔王宫。

当然,毕竟是楚王了,不是谁想见就见,这几个小伙伴差点被守卫给绑了。

王宫是进不去了,但是可以等陈胜出来啊。

这几个人在王宫外等啊等,终于等到陈胜出巡。

小伙伴们在街上大喊陈胜的名字,陈胜听到了,也没翻脸,估计还记得自己许下的诺言,就带着这几个人回宫了。

毕竟是泥腿子出身,没见过大世面,一进入王宫,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开始语无伦次起来:“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

意思就是,“好家伙,涉(陈胜)这个小子真当上王了,排场够大的!”

这里就带出了一个成语,夥涉为王,夥(huǒ),通伙,描述那些地位本来很低的人突然富贵以后排场很大,带有某些贬义。

这句带有贬低陈胜的话,很快传开了,这对于刚称王的陈胜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还有点丢人,而普通人丢人也就算了,堂堂一国之君丢人,那君威何在?

统治者最怕的不是失败,而是权威受损。打了败仗可以,但有损君威不行。

权威一旦减弱,围绕在自己身边的人就会蠢蠢欲动、取而代之。

陈胜的小伙伴们真的触犯了逆鳞了。

更要命的是,这些小伙伴仗着跟陈胜是好兄弟,越发不当自己是外人,把王宫当自己狗窝,还跟官员侍卫们谈起陈胜的往事,用此来彰显自己跟陈胜很熟。

陈胜就是一个佃农,发迹之前也不会有啥好炫耀的事,这样就更加削弱陈胜的权威。

陈胜的谋臣看不下去了,跟陈胜说,要这帮蠢货继续在王宫胡说八道下去,大王的威严可保不住了。

陈胜也知道这些人过分,太给自己丢人了,就叫了手下把小伙伴们给杀了。

03

陈胜遭遇的问题,是一切政治暴发户都会面临的永恒难题。

泥腿子出身,本身就没什么礼仪,彼此之间称兄道弟、没大没小,那是常态,现在兄弟几个一起造反了,当然也是不分彼此,我喊你大哥,你喊我二弟,兄弟情谊大于领导和下属的关系。比如《水浒传》里的李逵就跟宋江没大没小,一天天哥哥来哥哥去。

打天下阶段,这样的情谊非常管用,兄弟情谊可以说是生死相托。

但是等到坐天下时,这样的没大没小就显得冒犯了。

你想象下,朝堂上,刘邦在龙椅坐着,樊哙拿着猪脚坐在一旁啃,咬了几口,对刘邦说,“大哥,今天这猪脚好吃,要不要来一口?”你说这个时候,刘邦咋想?

在古代社会的组织架构里,为了维护组织的稳定,就需要上行下效,一把手必须维系个人权威,否则就没人听话。这也是为什么皇帝那么强调“君无戏言”。

如果本人拥有高贵血统,这位子是传承下来的,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祖宗的权威会过度到下一代,周边人会天然臣服。

比如《权力的游戏》里,大家发现雪诺有王族血统时,天然就推举他为领袖了。

要是出身低贱,维系权威就变得困难。

所以泥腿子出身的起义领袖都要编故事神化自己。

刘邦就说自己不是凡人、他爸也不是种地的刘老爷,他是赤帝之子。

朱元璋则说自己的鞋拔子脸是龙相,还宣传“弥勒降生,明王出世”。

如果跟刘邦、朱元璋不熟,在古代的迷信气氛浓烈下,大家也信了。

但是如果是跟着刘邦、朱元璋从小玩到大、一起造反打天下的兄弟们,他们可不信这些鬼话——当年咱们饿得去地抓田鼠吃,那时你咋不是神仙?

等刘邦、朱元璋坐天下了,这帮出生入死的兄弟们就难安排了,放在身边吧,他们没大没小到处跟人说自己抓老鼠吃、被隔壁二大爷拿棍揍的不堪往事。分封出去吧,有实力了就会滋生野心造反。

比如被刘邦分封为淮南王的英布造反时,刘邦问他,“你为啥反我啊?”英布说:“我想当皇帝,你当得,我也当得!”

刘邦的铁哥们卢绾,两人同乡同里、自幼相亲相伴,卢绾被封为燕王后,也造反了。

04

你可能会说了,不对啊,是刘邦先杀功臣,所以这些人为求自保才造反的啊。

这就是猜疑链在作祟了。

刘邦担心这些人造反,这些人也担心刘邦担心自己造反。

不管最后有没有真造反,从刘邦的角度,宁杀错不放过是最理性的策略。

而从这些人的角度,先造反总是对的,造反还有一线生机,成了能当皇帝,毕竟大家都是泥腿子出身,刘邦能当,自己也能当。如果不反,刘邦也会认为我会反,迟早得把我杀了。

猜疑链一旦出现,就会一直猜疑下去,直到双方某一方被干掉。

朱元璋杀功臣也是如此,跟着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必须死,不然猜疑链一直存在,朱元璋怎么能睡得着。

相对的,那些自带高贵血统出身的创始皇帝,就显得“文明”得多。

东汉创始皇帝刘秀,本身就是皇族血统,不需要通过杀功臣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李世民也是如此,李世民带着兄弟们打天下时非常随和,兄弟们也跟他没大没小,但在这些人看来,李世民是平易近人,不是跟自己是真兄弟,秦王的威严还在。

到了现代,从平民崛起的独裁者也是这样干,希特勒上位后,血洗冲锋队,三天就杀了一千多米冲锋队成员,杀光了所有的亲密战友。

耶稣:“先知在本乡本地从来得不到尊重。”

刘邦、朱元璋对外可以打造神话,唬得住那些跟不熟的崇拜者,但唬不住对自己知根知底的亲密战友。

一言以蔽之,平民出身当上皇帝,得树立威信,你可以通过神化自己来达到统治的合法性,离你远的人可能不知道也就信了你是真命天子,但和你一起打天下的亲密战友却一清二楚你终归只是凡人,亲密战友不除,帝位不稳。

1 阅读:164

狐狸先森讲历史

简介:狐狸先森坚持原创,输出精品内容,与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