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电池有多强?领克Z10用实战给出答案!

彭松玩车 2025-04-16 13:38:48

这两年新能源车销量涨得飞快,可电池安全问题也跟着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身边有朋友买电动车,第一句话就是:“这电池要是被撞了会不会起火?” 说实话,这个担心挺实在的,毕竟电池安全直接关系到生命财产安全。最近了解到领克 Z10 在电池安全上的表现,尤其是一场真实碰撞事故中的应对,觉得有必要跟大家好好聊聊。

先给大家回顾一下事件,一位车主驾驶Z10 以 90 - 120km/h 的速度行驶时,车主突然感觉到车底被撞击,当时时速 101km/h。靠边停车后发现车底冒烟,赶紧联系了售后。后台数据显示,碰撞发生 11 秒后,动力电池内 105 - 108 串多个电芯出现电压异常,28 秒后系统就检测到热失控风险并发出预警,售后团队第一时间响应,很快就到现场处理。现场勘察发现,车底插入了一个直径约 5cm 的铁质支架,插入深度 2cm,而碰撞位置正好对应这几串电芯。回头看这场事故,其实也证明了领克 Z10 没在宣传上玩虚的,而是用真实发生的案例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从硬件的多重防护到软件的智能监控,从远超行业标准的测试到事故中的快速响应,每一环都体现了对电池安全的重视。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对这个事故的破坏力还是没太大的概念,咱对比一下行业标准就清楚了。平时电池包针刺试验,用的是 5mm - 10mm 直径的钢针,刺的还是单一电芯,而这次事故里的异物直径是实验室钢针的 5 - 10 倍,还同时刺破 4 颗电芯,难度远远超过常规测试。但领克 Z10 的电池包顶住了,没起火没爆炸,拆开看的时候,受损电芯被控制在碰撞区域,没影响到其他部分。这就相当于在现实中经历了一场 “超纲考试”,还拿了高分,靠的就是背后的技术积累。

领克 Z10 的电池安全首先体现在硬件防护上。它的定制金砖电池有 8 重安全防护结构,还有 “十宫格” 电池防撞隔舱。这个 “十宫格” 设计挺巧妙,把电池包分成十个独立的隔舱,每个隔舱都能单独缓冲碰撞能量。就像打篮球时每个球员都有自己的防守区域,哪怕某个区域被突破,其他区域也能及时补防,不让问题扩大。而且电池用了 NTP 无热蔓延不起火技术,从电芯到整包层层设防,就算个别电芯出问题,也能把热失控风险降到最低。

实验室里的极限测试,更是把电池安全性能拉满。外部火烧试验,行业一般测 130 秒,领克 Z10 直接烧了 240 秒,烧完之后电池包依然稳定;挤压叠加针刺测试,先挤压电池包再针刺,做完实验电池表面温度才 33 摄氏度,跟常温差不多;侧面柱碰测试更严格,中欧法规只要求测 1 个点,领克 Z10 沿电池包双边测了 30 个点,能抵抗 65 吨冲击力,相当于好几辆重型卡车同时撞击,电池包还能保持完好。这些数据不是随便测测,而是远远超过行业标准,把各种极端情况都考虑进去了。

除了硬件,软件层面的监控也很关键。BMS 智能管理系统搭建了云端、车端、桩端三位一体的防护网,7x24 小时监控电池状态。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实时捕捉电池的细微变化,比如电压波动、温度异常,一旦发现问题马上预警,不仅如此,领克Z10这台车95 度电池版本 CLTC 续航 806km,71 度电池版本续航 602km,充电 15 分钟能增加 573km 续航。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续航和补能效率都做到了行业前列,说明工程师在设计时没走 “牺牲安全换性能” 的捷径,而是通过高集成度设计、优化电池结构等方式,让安全和性能都兼顾到了。

现在电动车市场竞争激烈,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但安全永远是底线,领克Z10的真实事件和实验室结果都展现出领克的超高安全性,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比任何华丽的广告都更有说服力 —— 毕竟没人愿意拿自己的安全去赌一辆车的 “运气”,大家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保障。

0 阅读:24
彭松玩车

彭松玩车

彭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