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的冬天,台湾,蒋介石的府邸内,一张关于朝鲜战场的战报,此刻,正静静的躺在书房的书桌上。
得知战报送到的蒋介石,急忙来到书房,一把抓起战报,紧紧握在手里,逐字逐句地细细看着。良久,只听见蒋介石一声长叹:“没有人是解放军的对手,我蒋某人不行,他杜鲁门一样做不到!”
到底是什么样的战役,让蒋介石这个在战场叱咤风云的人物,对他一生的宿敌—-解放军,竟做出了这样高的评价呢?
(晚年的蒋介石)
一、狼子野心,岂可纵容1949年,一个崭新的中国,在世界的东方觉醒。然而,就在新中国成立不久,邻国朝鲜,爆发了南北双方的民族内战。彼时的南朝鲜,也就是后来的韩国,因为无力招架北朝鲜的攻势,便向美军求援。一支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诞生了。
美国率领着这支军队,越过“三八”线,悍然入侵朝鲜,并不断的逼近朝中边境。1950年8月27日,美军战机侵入我国丹东领空,并无耻的对我无辜平民进行轰炸,造成多人伤亡,多处建筑物被炸毁。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此时的新中国领导人们,已经清楚的认识到美国的阴险用心。虽然此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但新中国的领导集体,在分析局势的利弊以后,果断决定,出兵援助朝鲜。
(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
1950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进入到了朝鲜境内,时任“联合国军”司令的,是美国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
此人十分的狂妄骄傲,在得知志愿军进入朝鲜的消息后,麦克阿瑟丝毫不以为意,扬言要在感恩节前结束战斗。
可就在中美第一次正面交锋中,美军号称“160年未尝败绩”的王牌师,被我志愿军战士打得四散溃逃,随后我志愿军指战员,利用对方急于结束战斗的想法,佯装示弱,诱敌深入,联合国军再次中计,损失惨重。
(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
二、老蒋预收渔人之利朝鲜战争爆发的消息,传到了兵败退守台湾一隅的蒋介石耳中,蒋介石敏感的意识到,他一直想反攻大陆的这块“心病”,也许很快就能被治愈了。
经过对战局的分析,蒋介石认为,无论这场战争最后的赢家是谁,解放军有生力量被联合国军大量消灭,这是必然的结果。
解放军军队数量和武器装备必定锐减,再加上,打仗,打的就是钱粮,就新政府那点家底,绝对坚持不了多久,到时候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这就是他“反攻大陆”的绝佳时机。
想到这里,蒋介石似乎看见,他自己穿着笔挺的军装,被一群人簇拥着,又一次在南京总统府宏大的礼堂里,对着众人挥手致意,侃侃而谈······
(蒋介石)
此刻的蒋介石,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立刻向时任南朝鲜政府总统的李承晚发去电文,要求派兵入朝,同美军、南朝鲜军队一起作战。
蒋介石派兵入朝作战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其一、通过入朝作战,借联合国军之手消灭我们解放军部队,为来日他反攻扫清障碍:其二、借机向美国索要更多的物资援助,殷实家底:
老蒋的算盘打得很好,可惜的是,美国人同样也是修行千年老狐狸,谁又不明白谁呢?最终,老蒋入朝作战的想法,没有得到美国人的认可,无疾而终。
三、一场史无前例的战斗在中国战场的频频失利,早已让美国民众怨声载道,对这场所谓“正义的援助”也是越来越反感和抵触。
(美国总统杜鲁门)
恰巧这年,是美国的大选之年,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眼看着自己的支持率断崖式下滑,他再也坐不住了。
他必须立刻结束这场战争,并且要用一个漂亮的胜仗,来挽回自己那已经低的可怜的支持率,于是,新一轮的进攻计划,开始酝酿。
对于新一轮的进攻,美国人格外重视,在新任联军总司令的人选上,斟酌再三,派出了有“杀人犯”之称的名将克拉克。在进攻目标的选择上,美国人也是煞费苦心,专营良久后,终于选择了五圣山。为什么选择这里呢?美国人自是有一番计较的。
五圣山,是我军与美军在三八线对峙的门户,这里地势平坦,全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平原,对美军这样机械化程度很高的部队行军作战是特别有利的。
(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利特)
美国人自然知道这场战斗的重要性,除了克拉克,还让志愿军的老冤家范弗利特担任第八集团军司令,给他们的五圣山之战,上了一道“双保险”。
想要拿下五圣山,就必须把上甘岭地区的597.9和537.7两块高地攻下。
这两块高地的地形位置突出,在我军整个阵地的最前沿,距离美国军队,只有不到一百米的距离。
这两块高地虽然重要,但是面积实在是过于狭窄,没有办法布置很多的兵力,只能在每个高地布置大约200余人守卫,战斗力是非常有限的。
(严阵以待地上甘岭阵地)
得知这些情况的范弗利特,一边悠闲的喝着咖啡,一边指着地图,对身边的军官信誓旦旦的说:“上甘岭就这么大,我们五天就能打下来。”他竟然可笑的只召集了200多人的部队,就上了战场。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点30分,上甘岭战役正式打响。
战斗刚打响,范弗利特就拿出了他最擅长的“狂轰滥炸”战术,对我军阵地展开了密集的炮火覆盖。
他指挥着100多辆坦克,50多架飞机和近300多门火炮,疯狂的向我军两个阵地投掷和发射数十万枚炮弹。
(惨烈的战场)
刹那间,阵地上烈焰冲天而起,爆炸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被炸裂的碎石瓦砾四三迸裂,很多战士被击中受伤,最可怕的是炮弹爆炸以后的冲击波,造成很多战士骨折,内脏受损,甚至被活生生的震死。
眼见着被自己炮弹削低了几米的阵地,范弗利特十拿九稳的认为,我们志愿军这时,肯定已经完全丧失了战斗力,这样的阵地对他们来说就像“白捡”一样,可是范弗利特做梦也没有想到,遇到我们顽强的志愿军战士,将会给他留下一辈子都走不出去的心理阴影。
当时的上甘岭,是由我国大名鼎鼎的开国中将秦基伟亲率15军守卫,由于阵地面积狭小,秦将军因地制宜,制定了“补位战术”,五人一组,把守阵地,伤亡几个,后续立刻补位。
(开国中将秦基伟)
就用这样的办法,一天之内,我们击退了美军几十次进攻,击毙美军上千人,虽然我们的战士拼杀勇猛,奈何敌军有飞机大炮的掩护,火力异常凶猛,9号高和7号高地还是相继失守了。
得知阵地失守,司令员秦基伟下令:“15军流血不流泪,一定要夺回上甘岭。”当晚,趁着美军庆祝胜利,麻痹大意的时候,志愿军一阵猝不及防的炮弹雨,落在了7号阵地上,这群前一刻还在喝着啤酒的美国佬,下一刻就被我们轰上天,去见了上帝。很快,我们夺回了7号高地。
可在9号高地,因为美国人新建了很多的防御工事,收复阵地的过程,就要困难很多。
(上甘岭)
但是这难不倒我们这群有着钢铁意志的志愿军战士,战士们抱着必死的决心,和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有的战士被敌人的机枪打断了腿,却仍然爬上碉堡,往射击孔里扔爆破筒,有的战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生生的堵住敌人的机枪空,掩护自己的战友冲锋。
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惊人毅力和战斗力,特别是那种无谓生死的英勇气概,让所有与他们交过手的敌军,无不真心叹服,这真的是一支不可战胜的队伍!
面对这样令人惧怕的对手,范弗利特的也是杀红了眼,发誓要再夺阵地,他此刻完全失去了理智和判断,他疯狂地指挥着他能调动的所有飞机大炮,在其掩护下,又对我们的7号和9号高地,展开了新的进攻。
(志愿军激战上甘岭 剧照)
四、绝地反击终于到来血战七天七夜,阵地数次易手,双方都损失惨重,我军只得被迫转入坑道作战。坑道空间狭小,空气不流通,我们的战士只能轮流到洞口呼吸新鲜空气。很多战士因为坑道内氧气不够,出现了昏迷和意思模糊的情况。
空气的问题还好解决,最严重的是饮用水的匮乏,有的战士把水壶放在岩壁缝隙滴水的地方,一点点接水,然后留给伤员喝,还有战士们,几个人一组,把自己水壶里的水集中在一起,每天每人,定量只给一壶盖的水。
(极度缺水的志愿军战士)
凶残的美军此刻更是变本加厉,对我阵地,持续不断地狂轰滥炸,妄图在消灭我军有生力量的同时,切断我们的物资补给,想把我们饿死、渴死在坑道里。
秦司令员得知战士们的困境以后,急得当众宣布:谁要是能给前线送上一筐苹果,我马上给个记二等功。
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大家相互鼓励着,坚守着保家卫国的信念,终于,在经过十多天的坑道坚守后,终于迎来了我们的绝地反击的时刻。。
(志愿军战士英勇冲锋)
一天半夜,美军在没有得到任何预警的情况下,志愿军的“喀秋莎”火箭炮,狂风暴雨般向美军阵地呼啸而来,刹那间,美军的防御碉堡和各种重型武器被炸了个满天飞,此时的秦将军下令:再夺高地。
得到命令的战士们,如猎豹一般从坑道跃出,迎着敌人的子弹,奋勇向前,视死如归,一个战士倒下了,无数个战士冲上来,炮弹打光了,就用子弹,子弹打光了,就拼白刃,武器脱手了,就徒手相搏,那时,战士们杀敌的口号就是: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了。
战斗持续到半夜,7号和9号高地,终于回到了我们手里,鲜艳的红旗,再次稳稳地插在了我们地阵地上。这面红旗,从此以后,就一直飘扬在我们地阵地上,直到最后。
(胜利的红旗稳稳地插在阵地上)
美军原计划用5天,伤亡200人的代价拿下上甘岭,可实际上,双方在上甘岭足足血战43天,我英勇的志愿军战士,累积击退敌人进攻900余次,击毙联合国军25498人,平均每天要击退敌人200多次进攻,歼灭敌人600多人,战事惨烈程度,可见一斑。
若干年后,秦基伟将军再回忆起上甘岭战役,仍旧是心潮澎湃,往事历历在目,秦将军曾经感慨的说;“上甘岭战役,是我一生中最残酷的战役。”
(美方停战签字)
经此一役,美军终于心服口服的在《停战协议》上签了字。联军司令克拉克在后来的回忆录里失落的写道: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司令官。
远在台湾的蒋介石,在得知整个上甘岭战役的始末以后,长叹一声,重重的跌坐椅子上,他屏退左右,久久的盯着地图,他知道,这辈子,他是再也没有机会实现他的“宏图大志”了。
往事已以,愿浴血沙场的先辈,英灵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