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中有5秒免费广告可增加创作收益,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
文|般般
编辑|昭明
“妈,我看新闻说你生病了,你别急,我一切都好,安排好我现在的工作后,我就去找你。”
2018年9月,吴细女总算找到了自己失联9年的儿子,在吴细女看来,儿子杨仁荣一直是她的骄傲,即便失联这么久,她也一直把儿子当成自己的骄傲。
那么,是什么让高考状元,而且还是理科状元的杨仁荣会做出了失联这个出人意料的选择呢?
高考状元的追求在2003年的高考中,杨仁荣以优异的成绩成了宜黄县的理科状元。他的求学之路一直顺风顺水,充满了耀眼的光芒。
凭借570分的高分,他成功考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飞行设计专业。然而,当杨仁荣从宁静的家乡来到繁华的大都市后,他发现仅凭死读书是无法在各个领域都取得卓越成就的。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大都市,他需要更多的能力和技巧。不过,杨仁荣只对读书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理论物理。
他更倾向于深入研究各种公式和原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机械的学习上。这种对知识的追求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他对专业学习的不积极态度,甚至抗拒。
因此,在毕业前,他没有参加物理实验考试,这导致他无法获得毕业证书,至今都是大学肄业生。
毕业后,杨仁荣在寻找工作时也遇到了困难。他不喜欢枯燥的文员工作,对小公司更是不屑一顾。
因此,他在短短半年内就换了好几份工作,几乎无法在任何一家公司长期坚持下去。这种频繁的跳槽让他在职场上难以稳定下来,也影响了他的职业发展。
失联的理想主义者杨志荣是江西抚州市宜黄县棠阴镇人,家里条件一般,读书是他唯一的寄托,也是父母对他最大的期望。
而他也很争气,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了县里的高考状元,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成就。
然而,当杨志荣走出校门,面对社会这本复杂的实用书时,他这个理想主义者却显得有些不屑一顾。
他不愿意去学习社会的规则和技巧,不愿意去适应那些他曾经不屑一顾的现实。他坚信,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一定能够在这个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但是呢,现实总是残酷的。杨志荣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屡屡碰壁,他发现,尽管自己有着高考状元的光环,但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他依然只是一个无名小卒。
面对这样的困境,他没有选择妥协,而是决定自主创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开辟一片天地。
他尝试过开设一家拆墙公司,希望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这个行业中闯出一片天地。
然而,由于缺乏经验和市场洞察力,他的拆墙公司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他没有放弃,又尝试过搞群发业务,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
尽管创业能在一天内挣好几万,可这些尝试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因为他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无法坚持到底。
在这个过程中,杨志荣的手机碰巧坏了,本就不喜欢和家里人联系的他,也借着这个由头慢慢和家里人断了联系。
患癌母亲全网寻子2009年,杨仁荣给他的父亲杨崇生发送了一条简短的短信,内容是“我在北京很好,勿念我”。
谁承想,这条短信竟然成了他与家人之间的最后一次联系。从那以后,杨仁荣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再也没有任何音讯。
杨崇生心急如焚,为了寻找失踪的儿子,他曾经三次前往北京,但每一次都是无功而返,给杨家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
时间悄然流逝,转眼到了2018年,距离杨仁荣失联也过去了9年,杨家人本以为能就此忘却杨仁荣,没想到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们不得不再找寻杨仁荣。
2018年8月,吴细女被诊断出患有子宫平滑肌肉瘤,这个消息让杨崇生不得不重新踏上寻找儿子的旅程。
当杨崇生再次来到北京,但依然没有找到杨仁荣的踪迹,只得到了一条关于儿子的线索:杨仁荣在2017年4月12日购买了一张从北京到西安的火车票。
吴细女得知自己的病情后,深感时间紧迫,她担心自己可能不久于人世。于是,她决定向媒体求助,希望通过社会的力量找到失散多年的儿子。
2018年9月3日,杨仁荣在看到新闻报道后,终于主动联系了家人。他告诉他们,自己目前在西安的一家酒店担任管理工作。
得知母亲生病的消息后,杨仁荣毫不犹豫地赶回家中,陪伴在母亲的病榻前,并向家人详细讲述了这些年来自己的经历。听完他的叙述,家人不禁感到哀叹。
杨仁荣因为追求理想主义,离开了家人,但最终却没有在事业上取得什么显著的成就。他一直觉得自己没有脸面回家,因为理想虽然美好,但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努力,终究难以实现。
18岁前,杨仁荣靠读书获得了一种“人上人”的虚幻感觉,18岁后,现实残酷无情打破了他所有的虚幻想象,可他却始终觉得都是自己出身的问题。
假如家里有钱,他不考虑赡养父母,那就能心无旁骛学习理论物理,说不定现在也是个物理学家。
可惜,世上没有假如。对于普通人而言,追求理想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立足现实。只有这样,才能在追求梦想的同时,不辜负家人的期望和关爱。
参考资料:
西安日报2018-10-31 17:36《江西“失联”九年状元自述:我为什么九年不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