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2月17日央视播出的节目《拼搏40年》中,前中国田径队副总教练孙海平深情地揭露了刘翔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110米栏比赛中退赛的真相。这段尘封的历史,再次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那个充满遗憾与感动的夏天。
刘翔,这位中国田径史上的传奇人物,以其卓越的速度和坚韧的意志,赢得了无数荣誉与喝彩。然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舞台上,他却遭遇了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挑战。孙海平教练在节目中详细讲述了刘翔退赛背后的故事,让人们得以窥见这位“飞人”背后的艰辛与不易。
刘翔的右脚跟骨较普通人更为突出,这一特殊的身体结构虽然使他在比赛中能够拥有更灵活的踝关节发力,但同时也埋下了伤病的隐患。长期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让刘翔的跟腱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形成了多个钙化点,伤势逐渐加重。尤其是在2007年下半年,刘翔的伤势已经显露出增重的迹象,尽管团队采取了保守治疗的措施,但跟腱伤病依然时好时坏,为后来的退赛埋下了伏笔。
2008年北京奥运会110米栏比赛当天,刘翔在提前半小时的检录时就感到了跟腱的不适。为了缓解疼痛,他不得不采取“以疼止疼”的方法,对着墙猛踢,试图让跟腱麻木,以便能够完成比赛。这种极端的做法,足以见得刘翔对比赛的渴望和对胜利的执着。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这位勇敢的战士。
比赛前发生的抢跑事件,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所有选手不得不退回重新开始,这一折腾彻底打乱了刘翔的节奏。他脚上的麻木感消失得无影无踪,跟腱的疼痛再次加剧,让他无法再坚持比赛。在巨大的压力和无奈之下,刘翔最终选择了退赛,留给观众一个孤独的背影。
这一退赛决定,对于刘翔和整个团队来说,都是极其艰难的。孙海平教练在回忆起那一刻时,依然难掩心中的痛楚。他表示,刘翔是一个极其坚韧的运动员,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他绝不会放弃比赛。但伤病的残酷现实,让他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
刘翔的退赛,虽然让无数国人为之惋惜,但也让人们看到了他背后的坚韧与不屈。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体育精神,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和挑战,也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刘翔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