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喜讯:宁丽高铁纳入“十五五”规划,闽浙山海协作迈入新时代

寄柔来看趣事 2025-03-29 09:03:03

编者按:2024年3月6日,宁德市与丽水市召开“十五五”交通规划联席会,双方共同签署《宁丽高铁项目合作备忘录》,标志着这条串联闽北浙南的交通大动脉正式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作为长三角连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纽带,宁丽高铁(规划时速350公里,全长约180公里)将横跨两省三市,途经福安、寿宁、泰顺、景宁、云和等6个县区,彻底改写浙南闽东北地区铁路交通格局。

这条钢铁巨龙的意义远超交通本身——它既是浙闽两省落实“山海协作”升级版的标志性工程,更是沿线200万群众翘首以盼的共富之路。从宁德时代新能源产业带,到丽水“绿水青山”生态经济圈;从泰顺世界廊桥文化遗产,到景宁畲族风情走廊,高铁将激活沉睡的资源禀赋,重塑区域发展新版图。

重大喜讯:宁丽高铁纳入“十五五”规划,闽浙山海协作迈入新时代

——一条改变区域发展格局的希望之路

特约评论员 高山

▲ 宁丽高铁(规划时速350公里,全长约180公里)横跨两省三市,途经福安、寿宁、泰顺、景宁、云和等6个县区。

宁丽高铁:区域协调发展的时代答卷

“终于等到这一天!”3月6日晚,寿宁县下党乡的民宿业主王春梅在手机上刷到宁丽高铁启动规划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在朋友圈晒出九宫格——既有如今蜿蜒的山路照片,也有电脑合成的高铁穿行效果图。

这个细节,生动折射出沿线群众对高铁的殷切期盼。当天召开的宁德——丽水“十五五”交通对接会传出确凿消息:宁丽高铁项目已列入两省2024年重点前期工程,计划2026年启动建设。

一、交通维度:破解山区发展“阿喀琉斯之踵”

当前从宁德至丽水需绕行温州,铁路里程达420公里,耗时近5小时。而直线距离仅180公里的两个城市,因洞宫山脉阻隔长期“咫尺天涯”。宁丽高铁建成后,两地通行时间将压缩至50分钟,形成真正的“1小时经济圈”。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路网结构——项目北接金温铁路,南联温福高铁,使浙西南与闽东北首次实现高铁直连。正如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专家所言:“这不仅是条交通线,更是打通长三角辐射海西区的‘任督二脉’。”

二、经济维度:激活“轨道上的产业走廊”

农业升级:寿宁高山茶目前运输至杭州需12小时,物流成本占售价25%。高铁开通后,通过“高铁快运”模式,可实现“朝采夕至”,预计带动茶农增收30%以上。

工业协同:宁德时代新能源产业与丽水生态工业园已达成协议,将共建“高铁科创走廊”,规划设立6个产学研联合实验室。

旅游爆发:据同济大学交通经济模型测算,高铁将使沿线年旅游人次突破3000万,泰顺廊桥、云和梯田等景区接待能力需提前扩容3倍。

三、文化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纽带

项目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贯穿我国畲族主要聚居区。景宁畲族自治县计划在高铁站建设“民族文化传习馆”,与宁德中华畲族宫形成联动。泰顺县则创新提出“廊桥高铁联票”计划,让世界文化遗产搭上现代交通快车。这种“交通+文化”的深度融合,正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需跨过的“三重门”

1.生态门槛:线路需穿越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保部已要求必须采用“生态选线”原则,预计环保投资将占总投资12%。

2.技术攻坚:洞宫山脉段需建设超20公里特长隧道,我国铁建团队将首次应用“智能掘进机器人”技术。

3.运营平衡:沿线部分县常住人口不足20万,需探索“高铁+城际”的混合运营模式确保可持续性。

在长三角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叠加的今天,宁丽高铁的规划建设具有样本意义。

它告诉我们:基础设施联通不仅是钢筋水泥的铺设,更是发展机会的再分配、优质资源的再整合。当呼啸的列车穿过浙闽群山时,带来的不仅是速度的提升,更是区域协调发展新思维的落地生根。

正如一位参会代表所言:“这条铁路,一端连着‘锂电之都’的产业雄心,一端接着‘绿水青山’的生态坚守,而飞驰其间的,正是中国式现代化最生动的实践。”让我们期待,这条钢铁巨龙早日腾跃于东海之滨与浙南山川之间!

编辑:陈杰 | 数据支持: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0 阅读:0
寄柔来看趣事

寄柔来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