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商银行,作为曾经的城商行标杆,全国资产排名前列,首先提出服务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理念,在中国金融市场上一度风光无限。但在金融去杠杆的大环境下,受到大股东拖累,于2019年5月被银监会接管,消息一出,金融市场一片哗然。今年2月初,又传来包商银行重组成蒙商银行的消息,由内蒙古国资委控股,多家金融机构参与,徽商银行成了最大赢家。
上图是包商银行2014年到2017年的盈利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其营业收入、利息净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速明显下降。从包商银行最新公布的财务数据看,截止2019年9月,包商银行总资产和总负债分别为5231亿元和4932亿元,较2018年底分别减少277亿元和251亿元。徽商银行之所以能在竞争中胜出,因为其在包商银行同业业务中损失最大,约在30亿元人民币。
以上是变更后的股权变化,不管怎么说,包商银行的信用危机基本过去,但对于这样一家大型城商行为何走到这一步让人百思不解。我们从时间模型的角度来分析其中的原因。
包商银行注册成立于1998年12月16日,干支时间为:戊寅 甲子 丁酉;
命局模型:食印
印官
日财
缺少时干支,命局有一个小的能量循环:日支财生月支官生月干印生日干,说明包商银行通过创造效益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并为自身带来了名誉和声望。
模型中有一个问题,年支和月干印克制年干食伤。这在现实中代表了什么?印作为支持日干的力量存在,实际上对应着出资方,也就是包商银行的股东,因为只有股东提供初始资本金银行才能开展经营。并且两个印得到月支官的生助,力量非常强大,也说明股东带有一定的背景。大家可能会说,印强一点不是好事吗?没错,问题在于食伤被克的很厉害。
食伤是思维、想法、理念,是包商银行的经营方针。作为一家成熟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是完全以市场化经营模式开展业务并控制风险,但由于食伤被两个印前后夹击,使得没办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也就是包商银行的经营受制于大股东的整体目标,这是模型中的矛盾所在,也是包商银行始终丢不掉的隐患。
前面讲过的循环,能量起点在财,终点在日干,关键是印,通俗来讲,包商银行的资金通过一定渠道转移到股东手中,然后又回到了银行,这实际上是一条完整的资金链,正常情况下不会有什么问题。关键是某一时点印不见了,于是这个链条变成财生官克日干,包商银行一下子陷入困境,因为财不能实现回流。所以成也由印败也由印,这就是模型排列组合的重要性!
另外,虽然我们不清楚时干支是什么,大致应该属于食伤和财的组合。因为前面提到过,包商银行的经营主业最早集中在小微企业上,从四组干支的排列看,年干支为最大,应该代表了大企业,因为年干为食伤,但受月干年支印制约,说明这个方向走不通。既然不能做大,只能向下拓展中小客户了,因此时干支必然有食伤出现,包商银行多年的成功经验证明了这一策略的可行性。
从包商银行的发展历程看,最风光的时间集中在2008年到2011年左右,流年干支正是食伤、财、印的阶段,代表了包商银行的创造力、财富和市场声誉。如果按流年推断,经过这两年的困难时期,到2022年以后包商银行还能重回巅峰,只不过命局中印克食伤的问题还需要解决,否则必然会影响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