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三年芯片进口额对比:21年2.8万亿,22年2.76万亿,23年呢

凌雅蜜 2024-12-11 16:57:08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之中

前言

近年来,中国从全球芯片市场的最大买家到逐步突破技术瓶颈,国产芯片崛起的脚步愈加坚实。

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国和进口国,近年来芯片进口额连年居高不下,2021年和2022年,中国芯片进口额分别达到了2.79万亿元和2.76万亿元。

那在2023年呢?中国的芯片进口额又是多少?

2021:破纪录的芯片进口高峰

在2021年,中国的芯片进口情况可谓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进口额超过了2.79万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不仅让人惊叹,更刷新了历史记录。

这个数目比进口石油、大豆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重要物资还要多,甚至还占到了我们国家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8%。

这不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经济数据,它背后反映出的是芯片产业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分量有多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不可或缺。

这一年里,芯片进口额之所以能这么高,一方面是因为全球在新冠疫情之后都在努力恢复经济,各行各业都在复苏,需求自然就大了起来。

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势头之猛,令人瞩目。

想想看,现在大家手里的智能手机、电脑,还有各种各样的智能设备,哪一个不是离不开芯片呢?

再加上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新鲜玩意儿越来越普及,它们对高性能芯片的需求更是像坐火箭一样往上涨。

可是,咱们也得看到,虽然需求这么大,但国内芯片产业的供应能力却还跟不上,特别是在高端芯片这一块儿,还是得靠进口。

就像是图形处理单元(GPU),还有那些先进的制程芯片,市场上还是台积电、三星这些国际大牌在唱主角。

再说到芯片产业本身也面临着不少难题,比如在芯片设计上,咱们的高端领域还有待突破;在制造工艺上,跟国际先进水平比起来,也还有不小的差距。

而且有些关键的原材料和设备还得靠进口,这就意味着,在芯片产业的自主可控这条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2:微降但依然强劲的进口需求

进入2022年,全球经济像是一辆减速行驶的汽车,逐渐放缓了它的步伐。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芯片市场这个高科技领域的温度计,也悄悄显示出了一丝凉意。

以往那个炙手可热、需求激增的芯片市场,开始显露出疲软的迹象。

对于中国而言,作为全球芯片需求的重要一员,芯片进口额在2022年出现了小幅下滑,具体数字为下降了约1.1%,总额定格在了2.76万亿元人民币。

虽然这个降幅乍一看并不明显,但要是和2021年那时候芯片进口额的井喷式增长比起来,就能感觉到市场风向的转变和背后隐藏的压力。

这一年里,全球供应链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再加上疫情的反复搅局,就像是给原本就不顺畅的芯片生产线又添了几块绊脚石。

芯片制造商们被生产瓶颈紧紧扼住了喉咙,导致全球芯片短缺的问题像一场持久战,迟迟未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芯片进口国之一,自然也无法独善其身,持续承受着芯片进口价格上涨的压力。

尽管国内企业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加大研发力度,试图打破高端芯片的桎梏,但遗憾的是,短期内这个问题依然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不过,即便是在这样的困境中,中国的国产芯片行业还是顽强地绽放出了自己的光芒。

特别是在中低端芯片领域,一些本土企业如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它们的产品就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填补了市场的空白,特别是在存储芯片和模拟芯片方面,取得了肉眼可见的进步。

这些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正在稳步提高,一步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进口芯片的替代之路也因此越走越宽。

2023:进口额显著下降,国产芯片迎来春天

进入2023年以后,中国的芯片进口情况有了明显的变化,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官方数据,这一年里,中国集成电路的进口金额总计为2.46万亿元人民币,与前一年相比,下降了10.6个百分点。

如果换算成美元来计算,这个降幅还要更大,达到了15.4%,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导致许多行业对芯片的需求减少。

全球范围内的芯片短缺问题也在逐步缓解,许多企业的芯片库存开始恢复,这样一来,它们对外部芯片进口的依赖就相应减少了。

另外随着国内芯片制造技术的不断突破,我们国产芯片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强,特别是在低端和中端芯片领域,国产芯片的替代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很多原本依赖进口芯片的企业,现在转而使用国产芯片,效果同样出色,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更胜一筹。

2023年,国产芯片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

比如在5G芯片方面,国产芯片的性能和稳定性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已经能够满足很多高端设备的需求。

在AI芯片和存储芯片领域,国产芯片也取得了不少突破,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华为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自主研发的麒麟985芯片,在性能上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成功打破了国际芯片巨头在这些领域的垄断。

这一成果不仅为华为自身赢得了市场份额,也为整个国产芯片行业注入了强大的信心,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国产芯片产业的发展。

政府不仅在资金、税收等方面提供了优惠政策,还加大了对芯片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的投入。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国产芯片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能够参与到芯片的研发和生产中来。

现在,从芯片设计到制造,国内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很多国内企业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发和生产芯片的能力,并且这些芯片的性能和质量都在不断提升。

随着国产芯片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们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加自给自足的芯片供应。

芯片国产化的挑战

近年来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之路可谓充满坎坷与挑战,自21世纪初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芯片作为现代电子设备的核心部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在这个关键领域,中国却长期面临着“缺芯少魂”的困境,特别是在近些年来,美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芯片的制裁不断加码,给中国芯片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2018年,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兴通讯实施制裁,禁止其向美国企业采购关键零部件,其中包括芯片,这一事件犹如一枚重磅炸弹,瞬间在中国科技界引起轩然大波,也让人们深刻意识到芯片自主可控的重要性。

此后美国又陆续将华为、海康威视等多家中国高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它们获取美国先进的芯片和技术。

这些制裁措施不仅直接影响了相关企业的正常运营,也对中国整个芯片产业链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为了应对外部压力,中国政府和企业开始加大力度推进芯片产业的自主可控发展。

然而,芯片产业是一个高度复杂且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其研发和生产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先进的技术积累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

因此尽管中国芯片进口额近年来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可以轻易地实现芯片的进口替代。

由于美国对华为的全面制裁,华为无法从台积电等全球领先的芯片制造企业获得高端芯片的代工服务,导致其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出货量大幅下降。

同样在存储器芯片领域,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储器芯片是芯片产业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但由于技术门槛高、投资规模大,中国在这一领域长期依赖进口。

近年来,虽然中国加大了对存储器芯片产业的投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因此要真正减少芯片进口逆差,推动国产芯片的全面崛起,中国仍需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努力。

结语

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从突破瓶颈到逐步替代,中国芯片产业正在走向更加自主可控的未来。

尽管在全球芯片产业的竞争中,中国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与政策的持续扶持,国产芯片的崛起指日可待。

未来,随着国产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将逐步打破国际技术垄断,实现自主可控的芯片产业链,为全球芯片市场带来新的变革。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央视新闻:玉渊谭天丨美国加大芯片制裁之时 中国半导体出口破万亿

中国经营报:两会建言|两会“芯”愿景:构建集成电路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集微网:海关总署: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27934.8亿元,同比增长15.4%

0 阅读: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