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立足于康熙朝,崛起于雍正朝,为何到了乾隆朝却晚景凄凉?

早茶月光啊 2024-12-28 14:59:29

引言:

乾隆十五年,一场轰动朝野的抄家风波在京城悄然展开。这位被抄家的主角便是历经康雍乾三朝的重臣张廷玉。作为康熙朝的翰林院检讨、雍正朝的军机大臣和顾命大臣,张廷玉在仕途上可谓平步青云。他是雍正皇帝的挚友,更是清朝唯一获准配享太庙的汉臣。然而,在乾隆朝,这位曾被誉为"一日做完他人十日事"的能臣,却因一场"延迟退休"风波与乾隆皇帝产生嫌隙,最终落得抄家的凄凉下场。张廷玉的人生轨迹,不仅是一个传奇臣子的跌宕起伏,更折射出清朝政坛权力更迭的残酷现实。

大纲:

一、家世与早年仕途

出身显赫:父亲张英为康熙朝大学士,曾为太子与雍正帝师

科举入仕:康熙三十九年考中进士

康熙赏识:获康熙召见,升任翰林院检讨

二、雍正朝的显赫地位

入值南书房,步入核心圈层

创建军机处,成为首任军机大臣

与雍正君臣知己,被誉为挚友

成为顾命大臣,获准配享太庙

三、乾隆朝的权力转折

四大顾命大臣势力消减

与满臣鄂尔泰的明争暗斗

讷亲被擢升,张廷玉地位受损

请求致仕遭拒绝引发矛盾

四、最终的悲剧结局

坚持告老还乡与乾隆产生嫌隙

太庙"保证书"风波

因汪由敦泄密事件被牵连

遭抄家处置,晚景凄凉

张廷玉立足于康熙朝,崛起于雍正朝,为何到了乾隆朝却晚景凄凉?

乾隆十五年,一场轰动朝野的抄家风波在京城悄然展开。这位被抄家的主角便是历经康雍乾三朝的重臣张廷玉。作为康熙朝的翰林院检讨、雍正朝的军机大臣和顾命大臣,张廷玉在仕途上可谓平步青云。他是雍正皇帝的挚友,更是清朝唯一获准配享太庙的汉臣。然而,在乾隆朝,这位曾被誉为"一日做完他人十日事"的能臣,却因一场"延迟退休"风波与乾隆皇帝产生嫌隙,最终落得抄家的凄凉下场。张廷玉的人生轨迹,不仅是一个传奇臣子的跌宕起伏,更折射出清朝政坛权力更迭的残酷现实。

名门之后显达朝堂

在康熙年间,京城里有一位备受尊崇的大学士张英。这位大学士不仅官居高位,更是太子胤礽和雍亲王胤禛的启蒙恩师。

张廷玉便是这位大学士的次子,自幼在这样书香门第中长大。在父亲的教导下,他刻苦用功,远超同龄人。

本该在二十六岁那年参加科举考试,但因父亲张英担任总裁官一职,张廷玉不得不主动回避。这一举动展现出他谨守官场规矩的品格。

三年后,也就是康熙三十九年,二十九岁的张廷玉终于如愿以偿,金榜题名。这一年的春闱,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进士。

康熙皇帝对张英十分敬重,得知其子考中进士后特意召见张廷玉。在召见过程中,康熙不仅询问张英的近况,还对张廷玉进行考教。

面对天子问政,张廷玉对答如流,展现出过人的才学。康熙当即认定这是可造之才,破格提拔他为从七品翰林院检讨,却赐予四品官待遇。

在康熙朝后期,张廷玉担任吏部侍郎一职。这个位置让他有机会熟悉朝廷人事,为日后的仕途打下基础。

他在内阁任职期间,表现出色的政务能力和过人的办事效率。这些特质不仅赢得同僚的敬重,更引起了雍亲王胤禛的注意。

张廷玉身上的特质与其父张英如出一辙。他们都以严谨著称,对政务一丝不苟。

这样的性格特点,使他在日后的仕途中如鱼得水,也为他在雍正朝的崛起埋下伏笔。不过,此时的张廷玉尚不知道,未来等待他的将是怎样的际遇。

雍正器重显达权力巅峰

康熙驾崩后,雍正登基为帝。新皇登基之初,朝中势力错综复杂,急需构建起自己的核心班底。

雍正深知张廷玉的才能,立即将他调入南书房。在这里,张廷玉不仅负责皇子们的教育,更承担起了协助皇帝处理朝政的重任。

很快,张廷玉就被擢升为户部尚书,同时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这两个重要职位让他能够同时掌管国家财政和监察大权。

雍正七年,朝廷因西北战事的需要,专门设立军机处。雍正命张廷玉与怡亲王胤祥、蒋廷锡一同筹建这个机构。

军机处的设立是清朝政治制度的一大创新。张廷玉主导制定了军机处的运作制度和职能规范,为这个新机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首任军机大臣,张廷玉的权力达到了顶峰。他不仅掌管军机要务,还兼管吏部、户部等重要部门。

在整个朝廷中,除了雍正最信任的十三弟怡亲王胤祥外,张廷玉的权力可以说是一人之下。这种权力的集中,在清朝汉臣中实属罕见。

张廷玉以其超人的工作能力回报了雍正的信任。他经常工作到深夜,即使在去上朝的轿子里也在处理政务。

雍正对张廷玉的勤勉非常欣赏,多次在朝堂上表彰他。皇帝说张廷玉一天能完成别人十天的工作量。

为了保障张廷玉的生活,雍正还特意赏赐他金银珠宝,甚至赐予一间当铺。但张廷玉为官清正,从不以权谋私。

十多年间,雍正与张廷玉形成了君臣知己的关系。两人性格相似,都是工作狂,都追求效率,因此配合默契。

雍正在奏折中曾说,他与张廷玉虽名为君臣,实为挚友,十余年未曾分离一日。这种评价,足见雍正对张廷玉的信任程度。

到了雍正十三年,雍正病重将死之际,他将年轻的太子弘历托付给四位大臣。张廷玉成为清朝历史上第一位汉族顾命大臣。

更为难得的是,雍正在遗诏中特别提到,要让张廷玉死后配享太庙。这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汉族大臣。

在雍正朝,张廷玉的仕途发展可谓达到巅峰。但他不会想到,在新朝开启之后,等待他的将是怎样的命运转折。

新君登基权力渐衰微

乾隆即位后,朝廷政局悄然发生变化。四位顾命大臣中,满族大臣讷亲受到重用,张廷玉的地位开始动摇。

新朝初年,年轻的乾隆帝逐步掌握朝政大权。他对这些父皇留下的老臣们采取了渐进式的调整政策。

乾隆五年,朝廷内部出现了一场明争暗斗。张廷玉与满族重臣鄂尔泰在军机处的矛盾日益激化。

这场争斗的导火索是对西北用兵的意见分歧。张廷玉主张稳扎稳打,而鄂尔泰则倾向于速战速决。

随着讷亲在朝廷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张廷玉的建议越来越难以得到采纳。他在军机处的话语权逐渐减弱。

乾隆八年,已年过古稀的张廷玉向皇帝提出告老还乡的请求。这个请求却遭到了乾隆的坚决反对。

乾隆认为张廷玉经验丰富,朝廷离不开他。表面上是挽留,实则是不愿轻易放走这位权力核心人物。

张廷玉多次上书请求退休,每次都被乾隆以各种理由驳回。这种拉锯战持续了数年之久。

在这期间,张廷玉的处境越发尴尬。他虽然名义上仍是军机大臣,但实际影响力已大不如前。

乾隆十年前后,朝廷内部对张廷玉的非议渐起。有人指责他年事已高,处理政务效率下降。

更有人借机翻出旧账,质疑他在雍正朝权力过重的问题。这些声音让张廷玉在朝堂上的处境更加艰难。

张廷玉与乾隆的关系也在这种拉锯中逐渐恶化。皇帝对这位固执要求退休的老臣越发不满。

乾隆十二年,一个关于太庙"保证书"的风波让局势更加紧张。张廷玉被要求签署一份承诺书,内容涉及他死后配享太庙的资格。

这份保证书的要求让张廷玉十分为难。这不仅关系到他个人的荣誉,更涉及到雍正皇帝的遗愿。

在这种种压力之下,张廷玉的处境每况愈下。他在朝廷中的影响力持续衰退,逐渐成为一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

这种权力的消退预示着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张廷玉这位昔日的权臣,正在逐步走向他仕途生涯的终点。

晚节不保抄家落凄凉

乾隆十五年春,京城里突然传出一个惊人消息。这位曾经显赫一时的老臣张廷玉,竟被乾隆下令抄家治罪。

抄家的原因表面上是张廷玉纵容家人收受贿赂。但朝野上下都明白,这不过是乾隆找的一个由头罢了。

抄家的场面极其壮观,前后持续了整整三天。官兵们在张廷玉府邸搜出大量金银珠宝,价值连城。

这些财物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雍正年间的赏赐。但在乾隆朝官员的眼中,这些都成了受贿的罪证。

抄家过程中,张府上下一片混乱。仆人们四处奔逃,家眷们惊慌失措。

张廷玉被押解到刑部大牢。这位年过七旬的老臣,在牢狱中备受折磨。

朝廷专门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审理此案。审讯过程中,张廷玉被指控了多项罪名。

除了收受贿赂,他还被指控专权擅政、结党营私。这些罪名,几乎都指向他在雍正朝的所作所为。

乾隆十五年冬,审判结果终于下达。张廷玉被革去所有职务,籍没家产。

更为讽刺的是,他死后配享太庙的资格也被取消。这个由雍正皇帝特赐的殊荣,就此成为泡影。

张廷玉的家人也未能幸免。他的儿子被革职查办,族人被流放边疆。

一场抄家风波,让这个显赫一时的家族瞬间分崩离析。昔日权臣,今日囚徒,世事变迁,令人唏嘘。

张廷玉在狱中写下一封奏折,回顾自己一生为官始末。他提到自己在雍正朝兢兢业业,不曾有半点懈怠。

这封奏折递上去后,乾隆略有松动。他下令释放了年迈的张廷玉,但并未归还其任何财产。

获释后的张廷玉,居住在一处简陋的房舍中。这与他昔日的显赫地位形成鲜明对比。

乾隆十六年,张廷玉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临终前,他连一副像样的棺材都买不起。

这位曾经的军机大臣,顾命大臣,就这样悄然离世。他的结局,成为清朝政治残酷性的一个缩影。

张廷玉的案子在历史上留下深远影响。它不仅是一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写照。

乾隆通过这个案子,彻底清算了雍正朝的权臣集团。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臣子敢于像张廷玉那样大权独揽。

这场抄家风波,成为清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君权进一步加强,臣权进一步萎缩。

0 阅读:32
早茶月光啊

早茶月光啊

喜欢讲解历史,欢迎大家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