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廉洁四川”网站公开发布了一起某地乡镇卫生院的“窝案”典型。
这家卫生院的院长姓王,他不同于一般的腐败分子,他不吃独食,而是有着“有钱大家一起拿”的“好领导”,想方设法带着全院职工一起挣钱分赃。
案例通报显示,2020年3月13日,王院长主持组织13名医护人员齐聚一堂,开了一场秘密“分赃大会”,一笔13.7万余元的套取资金,被以现金形式分发给了众人。
据组织查实,2017年至2022年期间,王院长安排卫生院相关人员,通过虚列租车费、房屋租赁费、村医培训费、健康体检服务费、临聘人员工资等数十种不同名义的费用,共套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139万余元。
其中,101万余元被以“福利费”等名义分发给职工,其余的38万余元,则用来设立“小金库”,用于聚餐、集体旅游、KTV消费、购买土特产等。
对于王院长,网上褒贬不一,有人说这是带坏单位风气,不仅自己腐败,还用腐败拉拢人心,最终导致全单位12人被立案调查。但也有人说,这样的领导真不错,还知道给下属谋福利,比那些表面主义背后生意的家伙强多了。
在这里,笔者想问下大家,假如你在单位里遇到这样的领导,会怎么办?这是一道很拷问人性的题目,一边是制度纪律的约束,一边是唾手可得的利益。
第一种做法,喜闻乐见。对很多人来说,套钱分钱活动是领导组织主持的,自己不用干什么,只要不乱说就有钱拿,何乐而不为?时间长了之后,不仅每次分钱都开心收下,还开始在领导的违法活动中当起经办人和马前卒,自己也琢磨起了套钱事业。
文章开头曝光的那个卫生院,不少医护人员在王院长的潜移默化下,心思就从治病救人上,转到了如何“挣”更多的钱。
第二种做法,有则安之。这估计是大多数人的心理状态和做法。有钱分就拿,没钱分也不惦记。与第一种做法不同,这类人不会参与到领导的套钱分钱事业里,出事也不用负什么责任。
第三种做法,拒之门外。这应该是少数人的做法。对于领导的套钱分钱,有着明确的拒绝态度,但也不会去举报。
第四种做法,坚决斗争。这是极少数人才会有的做法。就像清华毕业生马翔宇那样,看不惯领导的做法和行为,不仅自己拒绝同流合污,还会去举报,坚决同腐败行为作斗争。
对于笔者提出的这个问题及四种答案,大家会选哪一种做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