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斥资41亿收购德国莱尼及子公司,立讯精密加速“上车”

老虎财经 2024-09-17 13:30:22

立讯精密计划花费41.3亿元收购国际汽车线束企业——莱尼公司,用于扩张汽车业务。回顾历史发现,深度绑定苹果的立讯精密近年来已将汽车业务视作“第二增长曲线”;而其加快“上车”的背后,是为了减轻公司业绩对苹果的依赖。

立讯精密正在加速“上车”。

9月13日,立讯精密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以5.2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41.3亿元的价格收购德国汽车线束厂商——莱尼公司50.1%股权及其全资子公司Leoni K的全部股权。

资料显示,莱尼公司近年来因管理不善而债台高筑,甚至还曾经历重组失败。即便如此,立讯精密依然重金收购。

拿下莱尼公司后,立讯精密扩张其汽车业务的“雄心”越发明显。令人略显费解的是,身为“果链一哥”,公司为何要执着于发展汽车业务?

实际上,当前智能手机市场需求持续放缓,而近年来苹果供应商又面临越发恶劣的竞争局面,再叠加自身消费电子生意也过于依赖苹果,多重因素催化下,立讯精密布局汽车业务也就不难理解。

41亿收购德国汽车供应商

“果链”巨头斥资41亿收购海外汽车供应商。

9月13日,立讯精密宣布其下属子公司拟以2.05亿欧元收购Leoni AG 50.1%股权,并计划以3.2亿欧元收购Leoni AG全资子公司Leoni K 100%股权;两者叠加合计5.25亿欧元,以最新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41.3亿元。

据悉,Leoni AG即德国莱尼公司,为国际汽车线束供应商。但近年来,该公司运营不善,不但经历过多次失败的重组,还从德国股市退市。

公告显示,2024年一季度,莱尼公司资产总额为29.85亿欧元,其中负债总额达22.7亿欧元;实现营收12.91亿欧元,净利润164.37万欧元,而在2023年,公司取得净利润-1.28亿欧元。

针对花费高价买进盈利能力并不出众的莱尼公司,立讯精密在公告中表示:莱尼公司将在完成股权交割后并表,公司会为莱尼公司提供开源节流、商务拓展方面的优化与赋能,以助力莱尼公司在未来实现更优的经营业绩表现。

同时,立讯精密还补充说明,公司收购莱尼公司的意图在于加快推进公司汽车业务全球化进程,提升公司汽车线束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资料显示,立讯精密现有消费电子、汽车、通讯三大板块。其中,汽车线束是公司汽车业务的产品之一;除此之外,汽车业务相关产品还包含汽车连接器、智能座舱、车身电子、电源管理。

回顾过往,立讯精密对汽车业务的布局最早始于十六年前,并于近年开始加码。

2008年,立讯精密以Tier2的身份入局汽车线束。此后五年间,公司先是用9800万元收购源光电装55%股权,再以4000万元“拿下”德国Suk100%股权;至此,公司经营开始覆盖汽车电子和汽车配件。

进入2018年,立讯精密大股东收购德国采埃孚车身控制事业部,公司借此涉足智能汽车。紧接着,公司携手速腾聚创研制激光雷达,并与广汽设立合资公司——立昇智能,布局智能座舱。此外,立讯精密也于2022年同奇瑞战略合作,并在此基础上组建合资公司为自身汽车核心零部件业务提供研发设计、量产平台及出海口。

据2024年中报,立讯精密旗下代表汽车业务的汽车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主营收入仅47.56亿元,占总营收比例较2023年上升0.61个百分点,但也仅有4.6%,说明公司目前“含车量”依然不高。

不过,立讯精密发展汽车业务的决心很坚定。公司在2023年年报中提及,其目标是在未来三个五年内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Tier1(汽车一级供应商)领导厂商。

果链巨头的“转身”

立讯精密为何要向汽车业务转型?

事实上,身为苹果产业链的一员,立讯精密的消费电子业务较为“依仗”苹果手机销量。近年来,苹果手机虽然仍在全球享有美誉,但规模增速持续放缓。

数据显示,2018年iPhone全球出货量达2.25亿部,而5年后的2023年,其全球出货量也仅有2.36亿部。

与此同时,受制于经济、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换机率已跌至23.5%,换机周期拉长到51个月。

所以,在主力业务下游需求前景不够明朗之际,立讯精密有意加快绘制“第二增长曲线”。‌

另外,在2015年至2023年期间,立讯精密消费电子业务毛利率自23%一路下降到10.6%。而纵观其“果链”同行,绝大多数也是如此。

据了解,苹果对其供应商具有严格筛选标准,而为了与其达成合作关系,供应商除了需确保自身产出质量到位外,还往往会丧失不少议价权。

并且,苹果供应链遍布全球,众多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同样激烈,价格战不断发生。

一来一去间,“果链”企业的生意更多由“量”主导,“价”的逻辑却持续遭遇弱化。基于此番情形,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立讯精密寻求新增长点。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过去数年与苹果深度绑定,立讯精密的消费电子业务已经形成极高客户依赖度。截至2023年,公司对第一大客户(苹果)的销售额占据营收超75%。

回溯历史,欧菲光和歌尔股份的典型案例已经证明,倘若苹果因供应商策略调整而进行“砍单”,那么势必对具有高依赖度的“果链”公司造成巨大经营影响。

2018年至2019年,苹果为欧菲光分别带来83亿元、117亿元营收,占彼时公司总营收比例的19.3%及22.5%。在2020年9月苹果被曝将欧菲光剔除供应商名单后,公司当年四季度扣非净利润便大幅亏损27.56亿元,此后两年公司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更是高达约75亿元。

2022年11月,歌尔股份收到苹果通知,将暂停生产AirPodsPro二代产品,预计影响营业收入不超过33亿元。当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1%至1049亿元,扣非净利润却同比下降57.54%至16.27亿元。

同行的“教训”,立讯精密不会不清楚。因此,逐步转向汽车业务从某种程度上对公司来说也算是提前应对。

当然,作为转型方向,汽车业务对应的新能源汽车也属于增量市场,再叠加汽车智能化浪潮已至,这使得立讯精密重点布局的汽车业务众产品皆有用武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除汽车业务以外,立讯精密也尝试挖掘通信业务的潜力。2023年,公司收购美股射频芯片上市公司Qorvo位于北京和山东德州的所有资产,加码射频前端模块的精密制造能力。

汽车会是“果链们”的蜜糖吗?

21世纪初,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为一众“果链”企业带来历史性成长机遇。然而,伴随着“红利”逐步退潮,“电子厂们”也需要重新寻找新增长动能。

纵观眼下,多数A股“果链”企业纷纷将产品瞄准人工智能、XR、汽车等场景,部分甚至涉及新能源。

以歌尔股份为例,公司麾下代表VR/MR/AR、智能穿戴等智能硬件业务的营收占比已从2019年不足25%的水平迅速上升至2023年的59.56%;而公司汽车电子相关业务也有一定营收产出,只不过整体规模仍然较小。

在增加了新兴业务的经营权重后,歌尔股份还借此进一步与Meta、Pico、索尼等大厂合作,以期待降低对苹果的依赖度。

而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0.48%的水晶光电同样“开辟”多个新场景。

据悉,主营光学元器件的水晶光电与德国肖特集团共同开发了应用在AR眼镜上的高折射率玻璃,并一同成立合资公司布局AR显示行业。

并且,水晶光电在汽车电子层面亦有一定涉足。2023年,公司AR-HUD模组出货量市占率排行第一,而目前公司也是国内前装AR-HUD供应商综合实力前二的企业。

不过,与歌尔股份类似的是,水晶光电汽车电子业务也并未形成规模。2024年1至6月,公司该部分仅取得营收1.35亿元,占营收比重为5.08%;营业利润1138.91万元,占利润比例仅1.55%。

身为消费电子精密功能件制造商的领益智造同样进行着转型;在收购赛尔康印度工厂和浙江锦泰完毕后,公司也将“触角”伸向动力电池结构件、光储微型逆变器等产品领域。

此外,环旭电子也着眼将其新业务覆盖面持续扩大。目前,公司已陆续量产电动车动力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及散热系统的应用产品,并开始量产SiC功率模组;2023年10月,随着完成对赫斯曼的收购,公司还进一步“切入”汽车天线、汽车通讯领域。

整体来看,A股“果链”公司探索“新增长极”的步伐已在加快。往后看,如何将“新增长极”体量在中短期内进一步扩大并实现盈利,是“果链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0 阅读:448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