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著名画家楼俦四十五幅《耕织图》原图及配诗之研究

香萱看文化 2023-04-25 14:20:10

南宋时期著名画家楼俦四十五幅《耕织图》原图及配诗之研究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西方画应该是西方之文明物,中国画应该是东方之文明物。我们都应该好好的,用心的去感受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灿烂文化,这些都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中,舍不得也割不断。

——题记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是中国古代上承北宋下启元朝的朝代,由赵构创立,定都临安,与北宋统称为宋朝,共传5世9帝,享国152年。

南宋初期不断与金交战,绍兴和议(公元1141年)后,南宋放弃淮河以北地区,双方形成对峙局面。在宋孝宗时期有过数次北伐,都无功而返。后期蒙古崛起对南宋进攻,南宋抵抗多年后最终于1279年被灭。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王朝,其灭亡的直接原因是漠北游牧民族对宋朝先进生产关系的毁灭性打击。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南宋退至杭州以后,宗室子弟也随之退至杭州,宗室子弟多具艺术兴趣、禀赋、修养。南宋虽偏安江南,但在绘画上却依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宫廷绘画仍是当时绘画发展的主流,江南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使南宋绘画别具自己的特色。山水画从北宋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及松石,变成了用笔简括、章法谨严、高度剪裁的边角特写。人物画着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状貌及动人的情节,注重塑造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花鸟画努力进行形象提炼,有着高度的写实能力。而千姿百态的西湖画更显示了南宋画的特色。此时的文人士夫画在主观的表达和笔墨效果的探索上亦有较大的贡献。夏圭、马远、李唐和刘松年并称南宋四大画家。以及扬无咎、林椿、李嵩和梁楷等四位大画家绘画赏析。

今天我们欣赏著名画家楼俦绘画作品。

楼俦又名楼璹,生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字寿玉,又字国器。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楼异之子。以父任得官,初为婺州(今浙江金华)幕僚。绍兴三年(1133年)任於潜(今浙江省临安市)县令,深感农夫、蚕妇之辛苦,绘制《耕织图诗》45幅反映江南农业情况。每图皆配以五言八句诗,书后附有作者孙楼洪的跋。

绍兴五年(1135年),通判邵州。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知扬州。累官至朝仪大夫。绍兴二十六年,主管台州崇道观。卒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

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耕织图》赏析

首先开始欣赏是耕图共二十三幅(南宋楼璹原作·狩野永纳摹写)

《浸种》《耕》《耙耨》《耖》《碌碡》《布秧》六首为一组,说的是从秧田整地到下种的全套农活。“浸种”指将稻种浸水催芽,“耕”“耙耨”“耖”“碌碡”说的是耕田、耙田、平田等一系列水田整地活动。“耙耨”“耖”是碎土与平整土地的农具,也指相应的农活。“碌碡”对读者来说也许陌生些,即所谓石碾,多用来碾压谷物、平整地面等,而播种前后用来平整泥土的碌碡直径较小、分量较轻。据陆龟蒙《耒耜经》记载,江南地区水田使用的碌碡则“以木为之”,分量更轻。这一系列整地活动,时间与“浸种”大致同时进行。犁、耙等劳动量大,一般多在浸种前早就开始,冬闲田的犁耕尤其如此。用于插秧的大田,也都要经过这套整地过程。“布秧”则是本组劳作最后一道工序即播种,将浸水后发芽的稻种撒到整好的秧田里。

楼俦《耕织图》耕图之一浸种

楼俦《耕织图》浸种释文:溪头夜雨足,门外春水生。筠篮浸浅碧,嘉谷抽新萌。西畴将有事,耒耜随晨兴。只鸡祭句芒,再拜祈秋成。

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耕织图》(日本京都狩野永纳版本),南宋绍兴年间於潜县令楼璹绘制的《耕织图》呈献给宋高宗,深得高宗赞赏并获得吴皇后题词。

楼俦《耕织图》耕图之二耕

楼俦《耕织图》耕释文:东皋一犁雨,布谷初催耕。绿野暗春晓,乌犍苦肩赪。我衔劝农字,杖策东郊行。永怀历山下,法事关圣情。

皇上还专门召见他,并将其《耕织图》宣示后宫,一时朝野传诵,从而引发了“耕织图”发展的第一次高潮。社会上接连不断地出现了许多《耕织图》,形成了中国绘画史、科技史、农业史、艺术史中一个独特的现象,成就了中国文化遗产的一大瑰宝。

楼俦《耕织图》耕图之三耙耨

楼俦《耕织图》耙耨释文:雨笠冒宿雾,风蓑拥春寒。破块得甘澍,啮塍浸微澜。泥深四蹄重,日暮两股酸。谓彼牛后人,着鞭无作难。

《耕织图》历经近千年流传到世界各地。

楼璹的《耕织图》又是一卷诗画相配的文学艺术作品,有人将他的诗与南宋诗人范成大的作品相比较,充满田园气息,也有人评价他的作品的内容更像是以农业为主题的农学著作,有人将它与《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相媲美。说是一部有韵的农书。

楼俦《耕织图》耕图之四耖

楼俦《耕织图》耖释文:脱袴下田中,盎浆着塍尾。巡行徧畦畛,扶耖均泥滓。迟迟春日斜,杳杳樵歌起。薄暮佩牛归,共浴前溪水。

《耕织图》描绘细致入微又富有艺术感染力,有赖于楼璹对农业生产的长期观察体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楼俦《耕织图》耕图之五碌碡

楼俦《耕织图》碌碡释文:力田巧机事,利器由心匠。翩翩转圜枢,衮衮鸣翠浪。三春欲尽头,万頃平如掌。渐暄牛已喘,长怀丙丞相。

他在任县令时,跑遍於潜县治十二乡之周边的南门畈、横山畈、方元畈、祈祥畈、对石畈、竹亭畈、敖干畈等大畈,深入田头地角,出入农家,与当地有经验技术的农夫蚕妇研讨种田、植桑、织帛等经验技术得失。

楼俦《耕织图》耕图之六布秧

楼俦《耕织图》布秧释文:旧谷发新颖,梅黄雨生肥。下田初播殖,卻行手奋挥。明朝望平畴,绿针刺风漪。审此一寸根,行作合穗期。

尤其难得的是,它在画面上留下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图像,为研究农业特别是农具留下了无法从文字资料中得到的珍贵资料。

楼俦《耕织图》耕图之七初秧(原图中没有此题此图纯属后人添加的)

楼俦《耕织图》初秧释文:春工正当时,下种看期度。乘间携子游,策杖临堭路。看水泛西湖,临风方日暮。农家事可知,应费心无数。(无此文没有查到,不是楼俦原作)。

例如《灌溉》《一耘》图,绘出了当时使用戽斗、桔槔和龙骨车抽水灌田的情景。

《淤荫》如属泛言田间施肥单列

楼俦《耕织图》耕图之八淤荫

楼俦《耕织图》淤荫释文:杀草闻吴儿,洒灰传自祖。田田皆沃壤,活活流膏乳。塍头鸟啄泥,谷口鸠唤雨。敢望稼如云,工夫盖如许。

从《收割》图中看到的是一幅紧张的割稻场面。

《织》和《攀花》等图绘出了当时已经使用的素织机和花织机,使人们能够更形象地了解当时蚕桑及纺织的发展面貌。其中记载的许多耕织知识和生产工具一直沿用至今。

《拔秧》《插秧》为一组,说的是从秧田拔出长大的秧苗,栽插到整好的大田中。

楼俦《耕织图》耕图之九拔秧

楼俦《耕织图》拔秧释文:新秧初出水,渺渺翠毯齐。清晨且拔擢,父子争提携。既沐青满握,再栉根无泥。及时趁芒种,散著畦东西。

受楼璹的《耕织图》影响,南宋时几乎各州、县府中均绘《耕织图》。

楼俦《耕织图》耕图之十插秧

楼俦《耕织图》插秧释文:晨雨麦秋润,午风槐夏凉。溪南与溪北,啸歌插新秧。抛掷不停手,左右无乱行。我将教秧马,代劳民莫忘。

元延祐五年(1318年),司农司苗好谦编写《栽桑图说》,将元初李声临摹的楼璹《耕织图》一同编为《农桑图说》,印发给老百姓。

《一耘》《二耘》《三耘》为一组,说的是插秧后水稻生长期的稻田管理。就楼璹图可见,所说耘是指弯腰徒手为稻田疏松土壤,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和新苗分蘖,同时也随手拔除杂草,折揉后纳入泥土,用以肥田。后世也间用摥耙之类工具操作。这项劳动一般前后要进行多遍,所以有一二三之名。

楼俦《耕织图》耕图之十一一耘

楼俦《耕织图》一耘释文:时雨既已降,良苗日怀新。去草如去恶,务令尽陈根。泥蟠任犊鼻,膝行生浪纹。眷惟圣天子,傥亦思鸟耘。

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楼璹的《耕织图》被引用编入《便民图纂》。

楼俦《耕织图》耕图之十二二耘

楼俦《耕织图》二耘释文:解衣日炙背,戴笠汗濡首。敢辞冒炎蒸,但欲去莨莠。壶浆与箪食,亭午来饷妇。要儿知稼穑,岂曰事携幼。

各种形式的《耕织图》鼎盛于清代,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帝二次南巡时,意外得获南宋楼璹《耕织图》,感慨织女之寒、农夫之苦,遂命内廷供奉焦秉贞以楼璹原作为基础重绘《耕织图》。康熙不仅每图亲题七言律诗一首且于图前亲书序文,并于序首,序尾盖印。后来雍正皇帝又命画师参照楼璹《耕织图》和《御制耕织图》绘制耕图、织图各23幅,并亲自各题五律诗1首。

楼俦《耕织图》耕图之十三三耘

楼俦《耕织图》三耘释文:农田亦甚劬,三复事耘耔。经年苦艰食,喜见苗薿薿。老农念一饱,对此出馋水。愿天均雨旸,满野如云委。

乾隆皇帝也命画师摹绘楼《耕织图》,亲自作序,并在保留楼王寿原诗的同时,于每幅题七律及五律诗各1首。自南宋楼《耕织图》问世,至清末700余年间,各版本的《耕织图》层不出穷。 现美国、英国、日本、朝鲜等国有多种临摹本珍藏。据日本东海大学文学部渡部武统计,他所研究过的《耕织图》版本就有56种之多。《耕织图》被称为“中国最早完整记录男耕女织的画卷”、“世界首部农业科普画册”。

因水稻生长旺盛期需水量大,而此时又值酷暑易旱,尤其是高田种稻、旱年少雨,多需人工大量灌溉补水。从时间上说,这样的情景一般在二耘、三耘前后最易发生。《灌溉》一首出现在《三耘》之后就顺理成章,切合实际。

楼俦《耕织图》耕图之十四灌溉

楼俦《耕织图》灌溉释文:揠苗鄙宋人,抱瓮惭蒙庄。何如衔尾鸦,倒流竭池塘。{禾罢}{禾亚}舞翠浪,籧篨生昼凉。斜阳耿衰柳,笑歌闲女郎。

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天子三推,皇后亲蚕,男耕女织,这是中国古代很美丽的小农经济图景。南宋时的楼俦在任于潜令时,绘制《耕织图诗》45幅,包括耕图21幅、织图24幅。

《收刈》《登场》《持穗》《簸扬》为一组,是说水稻收获。将成熟的水稻收割至打谷场,用连枷等工具拍打脱粒,再扬去草屑、秕壳、尘土等,获得干净的稻谷。

楼俦《耕织图》耕图之十五收刈

楼俦《耕织图》收刈释文:田家刈获时,腰镰竞仓卒。霜浓手龟坼,日永身罄折。儿童行拾穗,风色凌短褐。欢呼荷担归,望望屋山月。

清朝康熙南巡,见到《耕织图诗》后,感慨于织女之寒、农夫之苦,传命内廷供奉焦秉贞在楼绘基础上,重新绘制,计有耕图和织图各23幅,并每幅制诗一章。《御制耕织图》又名《佩文斋耕织图》,不分卷,清圣祖玄烨题诗,焦秉贞绘图,朱圭、梅玉凤镌刻,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内府刊本。

楼俦《耕织图》耕图之十六登场

楼俦《耕织图》登场释文:禾黍已登场,稍觉农事优。黄云满高架,白水空西畴。用此可卒岁,愿言免防秋。太平本无象,村舍炊烟浮。

《耕织图》以江南农村生产为题材,系统地描绘了粮食生产从浸种到入仓,蚕桑生产从浴蚕到剪帛的具体操作过程,每图配有康熙皇帝御题七言诗一首,以表述其对农夫织女寒苦生活的感念。

楼俦《耕织图》耕图之十七持穗

楼俦《耕织图》持穗释文:霜时天气佳,风劲木叶脱。持穗及此时,连枷声乱发。黄鸡啄遗粒,乌鸟喜聒聒。归家抖尘埃,夜屋烧榾柮。

《耕织图》是中国农桑生产最早的成套图像资料,它的绘写渊源可上溯至南宋,绘者为楼璹。楼璹在宋高宗时期任於潜(今浙江省临安市)县令时,深感农夫、蚕妇之辛苦,即作耕、织二图诗来描绘农桑生产的各个环节。

楼俦《耕织图》耕图之十八舂碓

楼俦《耕织图》舂碓释文:娟娟月过墙,簌簌风吹叶。田家当此时,村舂响相答。行闻炊玉香,会见流匙滑。更须水转轮,地碓劳蹴蹋。

《耕织图》成为后人研究宋代农业生产技术最珍贵的形象资料。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楼璹之孙楼洪、楼深等以石刻之传于后世,南宋理熙元年(1237年)有汪纲木刻复制本。

楼俦《耕织图》耕图之十九簏

楼俦《耕织图》簏释文:茅檐闲杵臼,竹屋细籭簸。照人珠琲光,奋臂风雨过。计功初不浅,饱食良自贺。西邻华屋儿,醉饱正高卧。

宋以后关于本书的记载已不多见,较著名的有南宋刘松年编绘的《耕织图》,元代程棨的《耕织图》45幅。明代初年编辑的《永乐大典》曾收《耕织图》,已失传。

楼俦《耕织图》耕图之二十簸扬

楼俦《耕织图》簸扬释文:临风细扬簸,糠秕零风前。倾泻雨声碎,把玩玉粒圆。短裙箕帚妇,收拾亦已专。岂图较斗升,未敢忘凶年。

明天顺六年(1462年)有仿刻宋刻之摹本,虽失传,但日本延宝四年(1676年)京都狩野永纳曾据此版翻刻,今均以狩野永纳本《耕织图》作楼璹本《耕织图》之代表。

《砻》《舂碓》《筛》《入仓》为一组,是说利用磨、舂、碓、筛等工具将稻谷加工成米,收贮入仓。砻是一种特殊的磨,非石制,较轻,用以碾磨脱去稻壳。从水稻种植说,“簸扬”后的干净稻谷即属处理到位,而宋以来南方稻区税收均以大米为主,所以按官府标准“入仓”,还要经过这几道碾稻成米的加工过程。

楼俦《耕织图》耕图之二十一砻

楼俦《耕织图》砻释文:推挽人摩肩,展转石砺齿。殷床作春雷,旋风落云子。有如布山川,部娄势相峙。前时斗量珠,满眼俄有此。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江南士子进献藏书甚丰,其中有“宋公重加考订,诸梓以传”的《耕织图》。康熙帝即命焦秉贞据原意另绘耕图、织图各23幅,并附有皇帝本人的七言绝句及序文。

楼俦《耕织图》耕图之二十二入仓

楼俦《耕织图》入仓释文:天寒牛在牢,岁暮粟入庾。田父有余乐,炙背卧檐庑。却愁催赋租,胥吏来旁午。输官王事了,索饭儿叫怒。

绘画内容略有变动,耕图增加“初秧”、“祭神”二图,织图删去“下蚕”、“喂蚕”、“一眠”三图,增加“染色”、“成衣”二图,图序亦有变换。

楼俦《耕织图》耕图之二十三祭神(原图中没有此题此图纯属后人添加的,从楼俦所作诗来看耕图应该是二十一图,织图应该是二十四图,共计四十五图)

宋、清《耕织图》的布景与人物活动大同小异,但焦图画中的风俗易为清代,所绘更为工细纤丽,在技法上还参用了西洋焦点透视法。

下面开始欣赏是织图共二十二幅

楼俦《耕织图》织图之一浴蚕

楼俦《耕织图》织图浴蚕释文:农桑将有事,时节过禁烟。轻风归燕日,小雨浴蚕天。春衫卷缟袂,盆池弄清泉。深宫想斋戒,躬桑率民先。

《耕织图》初印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后又出现了很多不同版本,木刻本、绘本、石刻本、墨本、石印本均行于世。如康熙年间的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张鹏翮刻本,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内府刻本,雍亲王胤禛绢底彩绘本,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歙县汪希古恭摹刻48块墨板。

楼俦《耕织图》织图之二二眠

楼俦《耕织图》织图二眠释文:吴蚕一再眠,竹屋下帘幕。拍手弄婴儿,一笑姑不恶。风来麦秀寒,雨过桑沃若。日高蚕未起,谷鸟鸣百箔。

宫廷绘白描本等,乾隆年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帝题诗刊本,清内府刻《授时通考》本,袖珍彩绘本,乾隆四年(1739年)清内府图为木刻、诗为石刻的经折装本,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北京刻朱墨套印本,杨大章彩绘本,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高宗命画院据元代程棨本临摹之《耕织图》,石刻嵌在皇家清漪园延赏斋左右廊壁的拓本,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徽州守臣摹刻的墨版。

楼俦《耕织图》织图之三三眠

楼俦《耕织图》织图三眠:屋里蚕三眠,门前春过半。桑麻绿阴合,风雨长檠暗。叶底虫丝繁,卧作字画短。偷闲一枕肱,梦与杨花乱。

此外,还有嘉庆十三年(1808年)《耕织图诗》补刊本,同治十一年(1872年)刊本,光绪五年(1879年)上海点石斋《御制耕织图》石印本,光绪十一年(1885年)上海文瑞楼本,光绪十二年(1886年)上海点石斋石印本。民国时期也有多种版本,较著名的为武进陶兰泉刊本;日本、朝鲜、琉球等国亦有《耕织图》的摹本、翻刻本。

楼俦《耕织图》织图之四大起

楼俦《耕织图》织图大起释文:盈箱大起时,食桑声似雨。春风老不知,蚕妇忙如许。呼儿刈青麦,朝饭已过午。妖歌得绫罗,不易青裙女。

《耕织图》不但版本众多,版式等也不尽相同,如上文下图本,左图右文本,版框带有龙纹的装饰本,袖珍刻本,木刻填色本,书中序文、诗文前后玺印朱色钤印本,前后玺印为刊版墨印本等。

楼俦《耕织图》织图之五捉绩

楼俦《耕织图》织图捉绩释文:麦黄雨初足,蚕老人愈忙。辛勤减眠食,颠倒着衣裳。丝肠映绿叶,练练金色光。松明照夜屋,杜宇啼东冈。

《雍正御制耕织图》是雍正登基以前以康熙年间刻版印制的《耕织图》为蓝本,由清宫廷画师精心绘制而成,共有图46幅,其中耕图织图各23幅,每幅画上都有雍正的亲笔题诗,并盖有“雍亲王宝”和“破尘居士”两方印章。画册用笔精到、设色典雅,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描绘了劳动者辛勤耕作的场景。

楼俦《耕织图》织图之六分箔

楼俦《耕织图》织图分箔释文:三眠三起余,饱叶蚕局促。众多旋分箔,早晚磓满屋。郊原过新雨,桑柘添浓绿。竹闲快活吟,惭愧麦饱熟。

雍正在《耕织图》中的亲笔题诗,把意境深远的五言律诗和文雅遒劲的书法相结合,诗、书、画达到完美的统一,堪称珠联璧合的宫廷艺术瑰宝。该图册深藏故宫紫禁城武英殿,近三百年从未公开展示。

楼俦《耕织图》织图之七采桑

楼俦《耕织图》织图采桑释文:吴儿歌采桑,桑下青春深。邻里讲欢好,逊畔无欺侵。筠篮各自携,筠梯高倍寻。黄鹂饱紫葚,哑咤鸣绿阴。

耕织图起源于南宋时期,刘松年曾作《耕织图》,同时代的作品农耕二十一图并纺织二十四图,有木刻流传。

楼俦《耕织图》织图之八上簇

楼俦《耕织图》织图上簇释文:采采绿叶空,翦翦白茅短。撒簇轻放手,蚕老丝肠嫩。山市浮晴岚,风日作妍暖。会看茧如瓮,累累光眩眼。

清康熙帝命内廷画家重绘《耕图》与《织图》各23幅。其中耕图内容有:浸种、耕、耙耨、耖、碌碡、布秧、初秧、淤荫、拨秧、插秧、一耘、二耘、三耘、灌溉、收刈、登场、持穗、舂碓、簏、簸扬、砻、入仓、祭神。

楼俦《耕织图》织图之九炙箔

楼俦《耕织图》织图炙箔释文:峨峨爇薪炭,重重下帘幕。初出虫结网,遽若雪满箔。老翁不胜勤,候火珠汗落。得闲儿女子,困卧呼不觉。

织图内容有:浴蚕、二眠、三眠、大起、捉绩、分箔、采桑、上簇、炙箔、下簇、择茧、窖茧、练丝、蚕娥、祀谢、纬、织、络丝、经、染色、攀华、剪帛、成衣。乾隆亦曾命冷枚、陈枚各绘《耕织图》。瓷器上出现的耕织图纹,始见于康熙三十五年,康熙五十一年以后广为流行,并成为康熙时期的独特题材,多用青花或五彩表现。

楼俦《耕织图》织图之十下簇

楼俦《耕织图》织图下簇释文:晴明开雪屋,门巷排银山。一年蚕事办,下簇春向阑。邻里两相贺,翁媪一笑欢。后妃应献茧,喜色开天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五彩耕织图纹棒锤瓶,瓶身相对两面分别绪“舂碓”和“分箔”画面,画面的左上方各题写五言诗。

楼俦《耕织图》织图之十一择茧

楼俦《耕织图》织图择茧释文:大茧至八蚕,小茧止独蛹。茧衣绕指柔,收拾拟何用。冬来作缥絖,与儿御寒冻。衣帛非不能,债多租税重。

“舂碓”诗为:“娟娟月过墙,簌簌风吹叶。田家当此时,村舂响相答。行闻炊玉香,会见流匙滑。

楼俦《耕织图》织图之十二窖茧

楼俦《耕织图》织图窖茧释文:盘中水晶碱,井上梧桐叶。陶器固封泥,窖茧过旬浃。门前春水生,布谷催畚锸。明朝蹋缫车,车轮缠白氎。

更须水轮抟,地碓劳蹴踏。”“分箔”诗为:“三眠三起余,饱叶蚕局促。众多抢分箔,早晚槌满屋。

楼俦《耕织图》织图之十三练丝

楼俦《耕织图》织图练丝释文:连村煮茧香,解事谁家娘。盈盈意媚灶,拍拍手探汤。上盆颜色好,转轴头绪长。晚来得少休,女伴语隔墙。

郊原过新雨,桑柘添浓绿。竹间快活吟,惭愧麦饱熟。”在瓷绘画风上,完全仿效原作中西相参的画法,精美非凡。

楼俦《耕织图》织图之十四蚕娥

楼俦《耕织图》织图蚕娥释文:蛾初脱缠缚,如蝶栩栩然。得偶粉翅光,散子金粟圜。岁月判悠悠,种嗣期绵绵。送蛾临远水,早归属明年。

楼俦《耕织图》织图之十五祀谢

楼俦《耕织图》织图祀(祝)谢释文:春前作蚕市,盛事传西蜀。此邦享先蚕,再拜丝满目。马革裹玉肌,能神不为辱。虽云事渺茫,解与民为福。

楼俦《耕织图》织图之十六纬

楼俦《耕织图》织图纬释文:浸纬供织作,寒女两髻丫。缱绻一缕丝,成就百种花。弄水春笋寒,卷轮蟾影斜。人闲小阿香,晴空转雷车。

楼俦《耕织图》织图之十七织

楼俦《耕织图》织图织释文:青镫映帏幙,络纬鸣井栏。轧轧挥素手,风露凄已寒。辛勤度几梭,始复成一端。寄言罗绮伴,当念麻苎单。

楼俦《耕织图》织图之十八络丝

楼俦《耕织图》织图络丝释文:儿夫督机丝,输官趁时节。向来催租瘢,正为坐踰越。朝来掉籰勤,宁复辞腕脱。辛勤夜未眠,败屋灯明灭。

楼俦《耕织图》织图之十九经

楼俦《耕织图》织图经释文:素丝头绪多,羡君好安排。青鞋不动尘,缓步交去来。眽眽意欲乱,眷眷首重回。王言正如丝,亦付经纶才。

楼俦《耕织图》织图之二十染色(原有没有的,这个染色图,所以,也没有楼俦的诗)

楼俦《耕织图》织图之二十一攀花

楼俦《耕织图》织图攀花释文:时态尚新巧,女工慕精勤。心手暗相应,照眼花纷纭。殷勤挑锦字,曲折读回文。更将无限思,织作雁背云。

楼俦《耕织图》织图之二十二剪帛

楼俦《耕织图》织图剪帛释文:低眉事机杼,细意把刀尺。盈盈彼美人,翦翦其束帛。输官给边用,辛苦何足惜。大胜汉缭绫,粉涴不再着。

楼俦《耕织图》织图之二十三成衣(原有没有的,这个成衣图,所以也没有楼俦《耕织图》诗。

楼璹创作了耕图二十一首词:

楼璹的诗

《耕图二十一首·耖》《耕图二十一首·插秧》

《耕图二十一首·灌溉》《耕图二十一首·舂碓》

《耕图二十一首·收刈》《耕图二十一首·簸扬》

《耕图二十一首·拔秧》《耕图二十一首·布秧》

《耕图二十一首·三耘》《耕图二十一首·淤荫》

《耕图二十一首·碌碡》《耕图二十一首·二耘》

《耕图二十一首·登场》《耕图二十一首·浸种》

《耕图二十一首·入仓》《耕图二十一首·耕》

《耕图二十一首·籭》《耕图二十一首·持穗》

《耕图二十一首·砻》《耕图二十一首·杼耨》

《耕图二十一首·一耘》

楼璹创作了织图二十四首词:

《织图二十四首·浴蚕》《织图二十四首·下簇》

《织图二十四首·喂蚕》《织图二十四首·翦帛》

《织图二十四首·缫丝》《织图二十四首·下蚕》

《织图二十四首·二眠》《织图二十四首·炙箔》

《织图二十四首·蚕蛾》《织图二十四首·择茧》

《织图二十四首·上簇》《织图二十四首·捉绩》

《织图二十四首·分箔》《织图二十四首·攀花》

《织图二十四首·织》《织图二十四首·三眠》

《织图二十四首·祝谢》《织图二十四首·大起》

《织图二十四首·纬》《织图二十四首·经》

《织图二十四首·窖茧》《织图二十四首·络丝》

《织图二十四首·採桑》《织图二十四首·一眠》

关于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耕织图》原图说明:

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耕织图》织图一眠

楼俦《耕织图》织图一眠释文:蚕眠白日静,鸟语青春长。抱胫聊假寐,孰能事梳妆。水边多丽人,罗衣蹋春阳。春阳无限思,岂知问农桑。

二、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耕织图》喂蚕,无图。有诗为证:蚕儿初饭时,桑叶如钱许。扳条摘鹅黄。藉纸观蚁聚。屋头草木长,窗下儿女语。日长人颇闲,针线随织补。

三、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耕织图》下蚕,无图。有诗为证:谷雨无几日,谿山暖风高。华蚕初破壳,落纸细于毛。柔桑摘蝉翼,簌簌才容刀。茅檐纸窗明,未觉眼力劳。

四、现有二十三图有两个图是原有没有的,一个染色,一个是成衣,楼俦《耕织图》织图中有三个图现在没有图了,一个一眠,一个是喂蚕,另一个是下蚕。后人对楼俦《耕织图》进一步规范和调整。现在是二十三图,原来是二十四图。

五、楼俦《耕织图》耕图中原图中没有初秧图纯属后人添加的,原图中没有祭神图也纯属后人添加的,从楼俦所作诗来看耕图应该是二十一图,织图应该是二十四图,共计四十五图。

六、本《耕织图》是雍正登基以前以康熙年间刻版印制的《耕织图》为蓝本(南宋楼璹原作·狩野永纳摹写),由清宫廷画师精心绘制而成,共有图46幅,其中耕图织图各23幅,把楼俦《耕织图》每幅画上的原配诗,都换成雍正的亲笔题诗,并盖有“雍亲王宝”和“破尘居士”两方印章,把意境深远的五言律诗和文雅遒劲的书法相结合,诗、书、画达到完美的统一,堪称珠联璧合的宫廷艺术瑰宝。

七、此画册用笔精工,刻画细致入微,人物形象生动逼真。图中的人物虽然都是庶民打扮,却服饰花色不同,妇女发型梳髻各异,(重画本)充分体现了清初的时代特征。在细腻传神地描绘劳动者辛勤耕作的场景的同时,注重了对村落风景的刻画和风土人情的渲染。山水之间,绿树成荫,村舍阡陌,鸡犬相闻;成人紧张劳动忙碌,孩童放牧送饭,或绕膝嬉戏,牵衣相看,使观者身临其境,栩栩如生。一种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劳动喜悦之情跃然纸上,宛如是一幅桃花源式的田园风情画卷。

八、赏此图册,既可获得对传统生产过程的知识普及,又能欣赏宋代社会民俗文化,有书有画,亦俗亦雅,真可谓珠联璧合,美伦美奂。

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蚕织图》赏析

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蚕织图》现收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古代农耕文明的劳动者在五一期间也要养蚕缫丝,十分辛劳。南宋楼璹的《蚕织图》被称为“中国完整记录男耕女织的画卷”。元代程棨临摹的《蚕织图》现收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长卷分别由:腊月浴蚕;清明日暖种;摘叶、体喂;谷雨前第一眠;第二眠;第三眠;暖蚕;大眠;忙采叶;眠起喂大叶;拾巧上山;箔簇装山;茧;下茧、约茧;剥茧;称茧、盐茧瓮藏;生缫;蚕蛾出种;谢神供丝;络垛、纺绩;经靷、籰子;挽花;做纬、织作;下机、入箱等24个场景组成。从布局上看,每个场面下有楷书小字,注明内容,翁媪长幼,皆服宋装。画卷以一长廊式的长屋贯穿始终,以所绘蚕织24事为尾。此卷详实的描绘了江浙蚕织户自“腊月浴蚕”开始,纺织至“下机入箱”为止的养蚕、织帛的完整生产过程。

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攻下北宋都城汴梁(河南省开封市),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在杭州建立南宋政权,生灵涂炭的社会亟待恢复农业生产。杭州于潜县年轻的县令楼璹非常重视农桑生产,楼璹通过大量实地观察了解,创作了《耕图》和《织图》两幅画。《宋史艺文志四》曾记载:“楼璹耕织图一卷,高宗阅后,即令嘉奖,并敕翰林画院摹之。”宋高宗把两幅画拿到后宫给皇后欣赏,相关史书记录:“图绘以尽其状、诗歌以尽其情,一时朝野传诵几遍。”吴皇后在画中细致题注。《吕氏春秋,上农》就曾记载“帝亲耕、后亲蚕”,表明皇帝要亲自耕种,皇后也要亲自养蚕,以此表达帝王“劝天下百姓从事农桑”的农政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文献记载:“画卷中“挽花”部分所绘提花机,提花工正在忙于挽提经线,织机中间托有衢盘(目板),下面垂吊衢脚(铅锤),上有两老鸦翅(提刀),并有卷布轴,结构相当复杂。”提花机自商周以来虽有古文献记载,但学者们都对花机的机件结构不清楚,也无法查找任何有价值的图像资料。《蚕织图》上第一次较为详细绘出了提花机的机体、结构和操作方法,这就比《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所记载提花机早400余年,极具学术价值。此外在缫丝织帛部分画面中,有一粉衣蓝裙束腰的女子,曾出现于“生缫”、“挽花”和“织作”等操作中,此女应该是有专门技术的女工。在“忙采叶”中,一中年男子袒露左臂,有青色蟠龙图案,反映出当时宋代江浙一带有纹身的社会风俗习惯。

故宫博物院著名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刘九庵、王以坤等鉴定,称之为:“此卷为文物一级甲品之最,视国宝而无愧,垂青史而不逊矣”。蚕织图为了解南宋时期社会经济、手工艺技术、风俗习尚及我国绘画的现实主义传统手法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到宋代,可谓登峰造极,宫廷画、文人画、民间画百花齐放,扬无咎极简的画风,画出的梅花可谓在当时独树一帜,他用简练的笔墨传达出了丰富的情感和内容,从而把写意画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使时人耳目一新。

3 阅读:251

香萱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