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近年来的紧张局势让不少人将目光聚焦在特朗普身上。
这位前总统以其强硬的对华政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关税壁垒、科技制裁和激烈的言辞指责,使得两国关系跌入历史低谷。
然而,在特朗普下台后,局势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反而有另一位幕后人物悄然崛起,成为中国外交政策中不可忽视的关键人物——杰克·沙利文。
沙利文作为拜登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展现出了极强的战略眼光和外交手腕。
他塑造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框架,思维远比特朗普更加复杂和灵活。
随着沙利文的离职,新的国家安全顾问沃尔兹如何继承这一系列政策,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唐纳德·特朗普担任总统期间,极力推动“公平、互惠”和“以结果为导向”的中美关系理念,试图通过这一政策框架实现对中国的战略制衡。
他认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特别是在贸易方面,美国长期面临巨大的贸易逆差。
因此,他决心改变这一局面。
2018年7月6日,美国正式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25%的关税。
美国政府宣称,这些关税是为了减少对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尤其是在知识产权、技术转让以及市场准入等方面的矛盾。
中国商务部迅速作出回应,指出美国的做法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相关规定,并称美国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贸易保护主义。
中国随后宣布了对美国产品的报复性关税措施。
中美两国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升级。
随着贸易战的不断推进,特朗普采取了更加激进的政策,实施了一系列针对中国高科技行业的制裁措施,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国经济的压力。
尽管特朗普在任期间推行了极为强硬的对华政策,但他最终未能连任。
特朗普虽然在一部分选民中保持较高的支持率,特别是在其经济政策上,但他的许多做法和言辞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美国国内外的批评声音不断,尤其是在外交政策上,特朗普采取的单边主义和强硬立场并未能赢得所有人的认同。
中美贸易战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短期效果,但却未能根本解决两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因此,特朗普在第二次竞选时未能获得足够的选民支持,最终未能连任。
2024年11月,特朗普宣布自己将在2024年总统选举中获胜,并计划在2025年1月重新就职。
尽管他的政策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一些选民的支持,但对于中国来说,特朗普是否会成为“最难对付的美国总统”似乎并不是最重要的议题。
真正对中国构成威胁的,实际上是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
沙利文虽然看起来温和理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表现出对中国极为坚决的立场。
希拉里·克林顿在担任美国国务卿期间,沙利文成为她的副幕僚长,并逐步在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11年,沙利文被任命为美国国务院历史上最年轻的政策规划主任。
沙利文的职业生涯在希拉里的领导下迅速发展,他不仅参与了多个重要的外交谈判,还负责协调美国的全球外交事务。
在担任副幕僚长和政策规划主任期间,沙利文的职责十分繁重。
他陪同希拉里访问了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通过这些外交访问,沙利文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并逐步树立起自己的外交影响力。
2012年,沙利文与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伯恩斯一道前往阿曼与伊朗官员进行了首次秘密会谈。
这场会谈成为美国与伊朗之间建立沟通桥梁的关键步骤,也为后来2015年达成的伊核协议奠定了基础。
沙利文当时仅35岁,虽然年纪尚轻,但他凭借扎实的外交经验和敏锐的政治嗅觉,成功地推动了这一历史性的外交突破。
沙利文的外交成就使他在美国国内外获得了高度的评价。
2012年,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将他列入《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50名民主党人》名单,并称他为“美国外交机构内最具影响力的重量级人物”。
2020年底,拜登在赢得美国总统大选后,重新邀请沙利文担任自己的国家安全顾问。
沙利文凭借其多年的外交经验和对国际事务的深刻理解,被认为是拜登政府在全球事务中的核心智囊。
他在拜登政府内的角色,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的国际危机和战略性外交决策中,显得尤为重要。
拜登上任后的总统任期内,多个国际冲突的爆发都能看到沙利文的身影,尤其是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
沙利文作为国家安全顾问,负责制定和执行美国的外交战略,在这两个地区的冲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俄乌冲突中,沙利文积极推动了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包括军事援助和经济支持。
他强调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不仅限于短期援助,还包括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目的在于遏制俄罗斯的扩张,并维持地区的稳定。
在巴以冲突中,沙利文继续展现出其在处理中东问题上的经验和影响力。
他通过与以色列及巴勒斯坦等各方进行沟通,推动美国在这一冲突中的立场和政策调整。
沙利文多次与相关国家领导人进行沟通,力求通过外交途径减少冲突的蔓延。
2023年7月10日,沙利文证实了美国政府向乌克兰提供集束弹药的消息。
沙利文此举被视为美国对乌克兰持续支持的一个重要标志。
集束弹药的提供意味着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将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俄罗斯继续推进对乌克兰的军事压力时。
中国对美国这一行动作出了迅速反应。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7月1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始终认为对话和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
毛宁强调,相关方面不应当加剧局势,而是应该通过和平方式推动危机的解决。
她指出,任何外部力量的干预都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尤其是通过提供更多武器和军事援助,可能会让冲突更加复杂化。
2025年1月14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对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的专访。
在采访中,沙利文对于特朗普政府在处理中美关系方面的政策做出了评价。
他承认特朗普对中美之间长期竞争态势的判断是正确的,但认为特朗普在实际执行方面存在显著缺陷,特别是在如何将这些判断落实到实际政策中时,特朗普未能充分重视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盟关系,导致了他所主张的战略未能成功。
沙利文提到,特朗普虽然意识到中美之间的竞争是长期且根本性的,但在具体操作上,特朗普政府往往孤立主义色彩浓重,缺乏与盟友的协调与合作。
沙利文直言,这种政策失误导致了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外交孤立,也使得美国在与中国的博弈中失去了有效的支持和协同。
沙利文强调,在拜登政府上任后,美国改变了这一战略,明确提出要将盟友和伙伴置于战略核心位置,目的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际联盟,共同应对中国的崛起和挑战。
在沙利文的主导下,美国政府未曾减缓对中国的挑战。
特别是在中国的军队建设方面,沙利文不断强调这一问题,试图将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描绘成对美国及其盟友的潜在威胁。
尽管中国的军事发展主要基于国防需求和地区安全考虑,沙利文却将这一发展作为美国采取更加强硬立场的理由。
在他的言辞中,中国日益增强的军事实力常常被放大,成为美国加强军备建设和强化国际军事合作的主要依据。
沙利文对台海局势的描述,也充满了对中国态度变化的强调。
他将当前的紧张局势归咎于“中国变了”,认为中国在台海问题上的立场发生了重大转变,从而加剧了两岸关系的紧张。
沙利文与传统的鹰派人物不同,他的外交策略更为复杂、灵活和务实。
与那些死板、强硬的鹰派人物不同,沙利文的对华政策体现出他擅长通过多边合作与国际联盟的方式来应对中国的崛起。
2025年,沙利文的离职并不会对他所制定的政策产生过多的冲击。
新任国家安全顾问沃尔兹接任后,虽然在风格上与沙利文有所不同,但在对华政策上,他很可能会沿袭沙利文的总体方向。
沃尔兹被认为是一个更加鹰派的人物,他在许多国际问题上的立场更加激进,尤其是在应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竞争时表现得更为强硬。
尽管沃尔兹的态度更为极端,但在很多核心政策上,他和沙利文的思路并无太大差异。
两人都认为,中美之间的竞争将是长期且深刻的,美国必须通过协调与盟友的合作来加强自身的战略地位。
沃尔兹可能会加强对中国在贸易、技术和军事领域的对抗,但他也不会彻底推翻沙利文在建立盟友关系和推动多边合作方面的战略。
事实上,沃尔兹在许多问题上的立场可能会更加注重美国与其他大国的博弈,但他依然会坚持沙利文提出的通过国际联合来应对中国的基本框架。
无论是谁担任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所设定的战略方向——通过联合盟友形成应对中国的合力,将继续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内容。
因此,沙利文的政策无论是在拜登政府期间,还是在沃尔兹上台后,都将继续影响美国与中国之间的竞争格局。
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充满不确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沙利文所奠定的政策框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需要密切关注美国新一届政府的动向,同时也要积极寻求与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合作,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应保持冷静和理性,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分歧,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